移動電商中的運費體系設計方案
編輯導語:對于電商來說,關于運費體系的設計是不可或缺且極其重要的一個環節。但是由于其本身比較復雜,可能令不少電商人感到頭疼。本篇文章中,作者就為大家梳理了關于自建電商的運費體系應該如何設計。
運費設計是電商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運費是否設置的合理,直接關系到收入;如何合理的搭建運費體系,是電商產品人的基本功,接下來我就簡單梳理一下自建電商的運費體系的設計。
目前在電商網站購物時,通常會遇到以下3種發貨形式:上門自提、同城配送、快遞發貨,今天就簡單說下這三種形式的設計。
一、上門自提
設置上門自提功能的前提是:你得在后臺設置可配送范圍內的線下自提點——門店列表(通常需要設置具體地址、聯系電話、門店服務時間)。
前端在訂單提交頁面物流配送方式里,供用戶選擇就近的自提點;當有新訂單產生時,你只需要把商品配送至指定自提點,然后在約定時間內與用戶簽收完成交付即可。
上門自提對平臺體量要求比較大,線上線下的訂單查驗、配送接受、簽收核算等系統都得同步且完善,對成本要求高,目前服務比較好的是阿里和京東,可以留意一下。
二、同城配送
同城配送的操作原理大概是:以店鋪地址為起點,將商品配送給同城的購買用戶。配送方式可以為商家自己配送,也可以使用第三方例如達達、蜂鳥快運等,但是第三方需要審核。
費用計算通常也有兩種方案:
1. 固定費用
后臺需要說明配送范圍,起送金額和配送費。對應在后臺訂單管理部分和前端APP中,需要新增“同城配送”訂單篩選條件,供便捷查看。
2. 按照公里數收費
其實同城配送這種方式對人力的要求比較高,最好根據經營類目(比如鮮花、蛋糕、水果、餐飲等)選擇適當的配送方式,避免不必要的成本。
三、快遞發貨
這種事目前所有的電商平臺最為普遍的發貨形式,總結來看也有以下幾種形式:
1. 包郵
商品的包郵設計其實蠻有心機的,畢竟從用戶的角度來講,單品價格不高但到結算的時候,看到運費就慫了,很容易放棄結算;從商家的角度來講,不加運費成本太高,加了又容易引起用戶反感導致訂單轉化不高。
所以就找到了一個巧妙的方法:“運費轉移”,即把運費轉移到單品價上,再通過商品描述、店鋪活動、優惠券,給用戶一種還撿到寶的感覺。
2. 單品固定運費
1)同時購買多件同一產品,只計算一次運費或包郵
這個運費計算方法對需要走量的商家來說比較常用,如果固定計算每件商品的運費的話,訂單總價會很高,對用戶來說難以接受,所以通常的處理方式就是單品購買多件就只計算一次運費。
比如:商品A單件固定運費為10元/件,同時購買5件,則合計運費仍舊為10元。
2)同時購買多件不同產品,分別計算運費
在淘寶、京東等非自營商品平臺同時下單購買多件東西時,會發現運費特別貴,這是因為這些商品是來自平臺非自營商家的,所以對于每個商家來說基本就是單品運費,在不同店鋪購買,不會有優惠,只能疊加計算。
比如:在小明店鋪購買商品A,固定運費為10元/件,在小紅店鋪購買商品B,固定運費為10元/件;同時購買A和B各1件,則合計運費=1件*10元/件(這是在小明店鋪購買的商品A)+1件*10元/件(這是在小紅店鋪購買的商品B)=20元。
3. 單品固定運費,平臺滿價免郵
與平臺疊加計算運費不同的是,有些平臺會推出一些政策,比如滿減、滿額包郵等,用戶和商家都會享受到平臺的福利。
4. 不同地區收取不同運費
這個運費模板在后臺可以簡單設置:指定區域和運費,對應到前端應該有的操作就是,根據用戶填寫的收貨地址進行判斷所在區域,由此來計算最終的運費。
5. 混合計算
混合計算運費相對比較麻煩,但是對商品運費價格可以靈活控制,主要分以下兩種:
1)根據區域,首件和續件的運費計算
比如:發至湖北省首件5元/件,續件3元/件,一共購買4件,合計運費就是:1件*5元+3件*3元=14元。
2)根據區域,首重和續重的運費計算
比如:發至湖北省首重5元/KG,續重3元/KG,商品一共10KG,合計運費就是:1KG*5元/KG+9KG*3元/KG=32元。
需要注意的是,上面說的基本是單品購買時出現的情況,但是在實際運費設置中,一個商品只能選擇一個運費計算模板,如果使用了不同運費模板的商品一起購買時怎么處理呢?
四、常見問題
1. 多種商品,分別設置不同金額的統一運費怎么計算?
以最高運費金額收取,比如:商品A,B,C的統一運費分別為1元,2元和3元,一起購買這三個商品,則運費為3元。
2. 不同或相同的商品,設置同一運費模板怎么計算?
按該模板設置的規則計算,不足續件或者續重的數目的時候,仍然按照續件或者續重的數目進行計算。
比如:商品A,B都是用模板1(首件10塊,續2件5塊),如果購買商品A和B,各一件,則一共購買兩件,運費=10+5=15元。
3. 不同的商品,設置不同的運費模板怎么計算?
有兩種計算方案:
1)按照商品累加計算
分別計算每個運費模板規則應收運費,再累加計算合計運費。
例如商品A(1kg)使用用模板1(首1kg,10塊,續2kg,5塊),商品B(0.5kg)使用模板2(首2kg,12塊,續1kg,5塊),如果購買商品A和B,各2件,則運費=模板1的運費+模板2的運費=(10+5)+(12)=27元。
2)優化組合計算
例如:商品A(1件)使用用模板1(首1件,10塊,續1件,5塊),商品B(1kg)使用模板2(首2kg,12塊,續1kg,5塊),如果購買商品A和B,各2件,則運費=模板2的運費(首費為12,大于模板M的10)+模板2的運費(按照續費計算)=(12)+(5*2)=22元。
4. 統一運費商品,和運費模板商品一同結算怎么計算?
有兩種計算方案:
1)按照商品累加計算?
單獨計算統一運費商品應收運費,再累加運費模板應收運費。
比如:商品A和B使用統一運費,分別為2元和10元,商品C使用模板1(首1件,10塊,續2件,5塊),商品D(1kg)使用模板2(首2kg,12塊,續1kg,5塊),購買A,B,C和D各兩件。
此時統一運費(商品A和B)=10元;運費模板運費(商品C和D)=模板1的運費+模板2的運費=(10+5)+(12)=27元,則總運費=統一運費+運費模板運費=(10)+(27)=37元。
2)優化組合計算?
比如:商品A和B使用統一運費,分別為2元和10元,商品C使用模板1(首1件,10塊,續2件,5塊),商品D(1kg)使用模板2(首2kg,12塊,續1kg,5塊),購買A,B,C和D各兩件。
此時統一運費(商品A和B)=10元;運費模板運費(商品C和D)=模板2的運費(首費為12,大于模板M的10)+模板2的運費(按照續費計算)=(12)+(5*2)=22元。
總運費=總運費=統一運費+運費模板運費=(10)+(22)=32元。
最后需要強調的是,之所以要設計運費體系,一是考慮到電商平臺和商家的成本控制,二是考慮到用戶心理承受能力,就是所謂的用戶體驗。
所以,運費模板的選擇一定是優中擇優的?,F在很多商家都和物流公司有合作,一定程度上都會有優惠。
以上是我對移動電商運費體系設計的一點小看法,希望能與大家多多探討。
本文由 @因幡晃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例如:商品A(1件)使用用模板1(首1件,10塊,續1件,5塊),商品B(1kg)使用模板2(首2kg,12塊,續1kg,5塊),如果購買商品A和B,各2件,則運費=模板2的運費(首費為12,大于模板M的10)+模板2的運費(按照續費計算)=(12)+(5*2)=22元。 請問您舉得這個例子,為什么要按照模板2來計算呢?
模板2的首重大,先把適用模板2的商品首重續重都算出來,適用其他模板的商品只按續重計算,作者舉的這個例子加號后邊的模板2可能是筆誤,應該是模板1才對。另外沒有考慮多個模板首重相同的情況,這種情況也得討論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