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產品機會識別

5 評論 4971 瀏覽 15 收藏 11 分鐘

最近聽了梁女神的大作,結合所負責產品的經驗,分享我了解的產品機會識別。個人看法如有不妥之處,請諸位海涵、指正。

一、產品機會判斷是什么? 為什么要進行產品機會判斷?

機會判斷是說你要提供的產品是否能滿足你的用戶訴求,商業利益要求,并且這種滿足在未來時間里可提供確定性的依賴。

作為一名產品,需要具備一些基本的技能,比如,具備觀察用戶的情緒、潛意識的同理心,繪制用戶體驗地圖的動手能力等。而進行產品機會判斷是從宏觀角度至上而下審視產品,從公司戰略層面研究和規劃產品。

掌握機會識別的能力,就讓你有了一雙敏銳的眼睛,讓你脫穎而出。

二、如何進行產品機會判斷?

機會判斷首先從滿足用戶的一個點入手,這個點可以是用戶的痛點、爽點或是癢點。

比如,吃飯滿足了人們溫飽的問題,這是痛點;看到喜歡的菜,吃的狼吞虎咽,這是爽點;去高格調的飯店吃飯,拍照發朋友圈炫耀一下,這是癢點。同樣是吃飯,可以從不同的點入手滿足用戶的需求。

機會判斷還要了解用戶,了解你的用戶畫像是什么樣的。可以從多個維度來分析用戶畫像,比如,你的用戶性別、年齡、文化,經濟狀態,文化程度等,要抓住畫像的重要用戶屬性進行研究。這里根據提供兩組業界大佬提供的畫像參考:

(1)大明、笨笨與小閑用戶畫像(出自梁女神)

大明是很明確自已需求的用戶,像男生,比如說我們上街買東西,看中就買,買完就走;而笨笨是不明確自已需求的用戶,像女生,比如說逛街買東西,說是要買裙子,逛到最后,買了件帽子回來;小閑是沒有需求的用戶,像老人,比如到公園,小區走走,瞎逛逛。

(2)羊吃草畫像

這里把草地比作我們的產品,第一個用戶是來草地上吃草的第一只羊,如果羊吃完,草死掉了,那是不是怪這只羊運氣不好,再找另外的羊來吃呢?

答案是NO!我們要做的是,改進我們的草;如果羊吃了沒死,但也不happy,那是不是可以叫其他的羊進來吃草呢?

答案還是NO!我們要做的,還是改進我們的草;如果羊吃了很開心,咩咩叫了,那我們這時才能再引進其他的羊進來吃草。

草地上的羊多了,是不好管理的,那這個時候,我們需要把羊分組,由各組的頭羊對分組羊群進行管理,我們只要負責管理好頭羊就可以了,因為我們的資源有限。

最后,有可能我們還會引進狼群,向進場的狼群收費,這里的狼群好比B端的用戶。

兩組畫像是可以重疊的,看產品面向的是哪一類的用戶,比如京東的產品分類目錄很清晰,百度的搜索精準 面向的就是大明羊用戶;阿里每晚都會吸引上千萬女性用戶在上面逛,面向的是笨笨羊用戶;騰訊的新聞、游戲等大量產品面向的都是小閑羊用戶。

除了用戶畫像,機會判斷還要了解用戶場景。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微信開放了掃一掃功能后,萬物互聯,任何的場所來個二維碼都能連接APP,小程序,公眾號。但這些都只是產品的入口,而不是真正的用戶場景。

那啥是場景?

場景是個大詞,做產品的,不能不提,不得不了解。場景從字面上看包括兩個字,一個是場,一個是景。

場就是時間和空間,可能是淘寶上靜靜躺著的商品,電視上重復播放的廣告,朋友圈里微商的相冊等,這是一個場。

景是能發生用戶交互的情緒,比如,最近看到產品經理與開發人員打架的新聞,能夠觸發你吐吐槽,把話題聊開,這是景。

所以,如果你能在在某個時間和空間里,讓你的用戶情緒觸發并使用你提供的服務,這就是你的機會。

機會判斷最后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要了解你所做的產品,是屬于哪個行業,這個行業目前的基本情況如何,未來發展如何。你所在的公司或團隊,有沒有能力,在有限時間里把所握住機會。

這里的行業情況,好比做一個體,公司或團隊能力比做一個面,滿足用戶某點需求比做一個點,那么,可以看到一個點通過線性的時間積累形成了一條線,各個線又匯聚成了一個面,但這個面都是在這個行業的體里面生存。

所以,如果這個體,也就是說這個行業整體在下沉,那一面或一個點表現的再好,你也無法長期生存下去。比如,新聞媒體行業,看報紙的人真越來越少,即使你報紙做的再精美,內容再豐富也無濟于事。

三、我的例子

拿自已經歷過的一個例子說明一下機會判斷。

我們做的是一款輔助家長解決孩子行為習慣養成的工具,從上面提到的幾點看一下:

1. 產品解決了什么問題(點)?

輔助家長改善孩子的行為習慣,解決家長對孩子走向社會生存的焦慮,是痛點。

2. 在為誰解決這個問題?得到即時滿足了嗎(用戶畫像)?

想讓孩子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家長。無法即時滿足,行為習慣的養成是一段時間,且需要家長耐心,孩子配合的情況下才能形成的。

3. 有多少人需要解決這個問題(體)?

16年人口普查,兒童人數近2.4億,按一個家庭1.5個孩子,則家長數近3.6億。

4. 目前人們是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的(競品分析)?

4.1 家長親自教育,表現好給予獎勵,表現差給予懲罰,根據家長目標,養成孩子行慣。

4.2 家長沒有時間教育,由上一輩進行教育,根據上一輩目標,養成孩子行慣。

4.3 上一輩與家長同時教育,兩人目標不一致時,會存在意見分岐,影響孩子習為習慣。

4.4 兒童行為訓練與培訓機構.,通過指地間和地點,由培訓老師輔導和訓練孩子,糾正孩子行為習慣。

4.5 兒童時間訓練營、小打卡等小程序,通過老師按排與指定任務,孩子參與課程線并進行打卡,家長互動、排名等激勵形式促進孩子行為習慣的養成。

5. 我的競爭方案,能不能在市場上勝出(競爭優勢)?

可能性?。?/p>

5.1 沒有提供足夠的資源、能力支撐系統的運作,效率低,迭代慢(面)。

5.2 同類競品競爭激烈,用戶體驗同質化嚴重,沒有優勢(面)。

5.3 工具類產品,依附于微信,很容易被微信秒殺(面)。

6. 用戶需要在什么情況下觸發情緒(場景)?

6.1 周未在商場里,孩子為了想買一個玩具哭鬧不止。

6.2 晚上在鄰居家聊天時,了解到鄰居家的孩子考試成績,每次都在年段名列前矛。

6.3 工作日晚上開家長會時,老師點名批評孩子愛打架影響別的同學學習。

6.4 周未有客人來家里時,孩子的無禮取鬧,讓自已好尷尬。

等等…………….

以上分析后,發現從用戶痛點,以及整個行業來看,這塊需求是存在的。但孩子的習慣養成,需要家庭與孩子一段時間的堅持與配合才能完成,不止是通過一個輔助工具就能即時滿足,而且從面上我們的系統能力,效率跟不上,所以后來我們放棄了。

最后

好了,總結一下,在動手做產品之前,先花時間和精力對所做的產品進行機會判斷,可以節約成本,提高效率,避免資源的浪費。同時,判斷好機會后,要抓住要點,整合有限的資源,將自已的價值打包成產品向世界交付,并獲得回報。

 

本文由 @refurbish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 ,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16年人口普查,兒童人數近2.4億,按一個家庭1.5個孩子,家長不是近3.2億嗎?

    來自江蘇 回復
    1. 費米問題

      來自河北 回復
    2. 嗷我的意思是(2.4/1.5*)2=3.2

      來自江蘇 回復
    3. OK,我知道啊

      來自河北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