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細分需求并做到極致
陌陌在微信這種強大的競爭對手面前,是怎么生存并壯大起來的?況且微信也可以通過查看附近、搖一搖等方式聯系陌生人。拋開產品定位、營銷等問題,我想對比一下設計方面的區別。
打開應用后,在微信界面上,看到的是最近和你聯系過的人,以及它們的留言;而在陌陌上,首先看到的是附近陌生人的照片及個人簽名。
點擊微信標簽欄上的“找朋友”,再選中“附近的人”,才能到達如下圖的列表頁面。但很明顯,微信的頭像比陌陌的小很多,信息也不如陌陌豐富。如果你只是單純的想結交陌生人,會選擇哪個應用?
?
因此我的結論是,面對強大的對手,找準一個細分的需求點,把它做到極致,也不是沒有機會(不考慮營銷等其它因素)。
3、功能優先級
移動應用的使用場景、設備都和Web有巨大的區別。因此移動應用的功能,不僅取決于用戶需求,還要考慮使用場景、設備限制等因素。不要直接移植Web的功能到APP上。
比如說優惠券產品,Web端更重視打印功能;而手機端側重于到店展示。
微信剛出的時候,很多人覺得奇怪:騰訊已經有了手機QQ,為什么要再做個微信?它們有什么區別?
過了一段時間,我發現原先用手機QQ的人都改用微信了。為什么大家覺得在手機上,微信比QQ好用呢?
后來有一天我終于有點明白了:
手機QQ是Web端功能的移植;而微信的功能更多的考慮了移動應用的特點(語音輸入,通過手機通訊錄、QQ好友等方式添加好友,搖一搖……)
所以說,做APP時一定要充分考慮移動應用的場景、設備等特點來設計功能并決定功能優先級,而不是簡單移植Web的功能。
4、簡單、易用
用戶在使用Web網站時,一般是端坐在大屏幕前,既可以使用鼠標、也可以使用鍵盤;而用戶在使用移動應用時,可能是邊走邊用,也可能是在擁擠而晃動的公車內。因此移動應用的功能一定要簡單,字一定要夠大(字大了可放的內容就更少),操作一定要簡單(保證可觸面積)……總之四個字:簡單易用。
5、尊重平臺特點及設計規范
移動應用不像Web端,界面夠大,使用環境夠穩定,即便有不易理解的地方也可以在界面上加各種引導和提示。就算沒有任何提示,用戶還可以自己嘗試。
但移動應用的界面小,承載的內容十分有限(Web端一個頁面的內容,移動應用可能要分很多個頁面來展現,頁面跳轉次數高),使用環境不穩定,操作更困難,如果開發者都按自己的“想象”去設計界面,那后果不堪設想。
索性我們有各平臺的設計規范可以參考。設計規范可以更好的保持不同應用的一致性,讓用戶更易理解,減少學習成本,也讓界面看起來更友好。對產品設計者來說,認真研讀規范也是個學習的過程,幫助我們成長的更快。
之前有個PM堅決拒絕看各平臺的設計規范,認為產品設計者不應該受此約束,而應該大膽發揮。他設計的東西果然非?!胺侵髁鳌保脩羰褂闷饋聿灰桌斫?。我認為即使真的想去打破什么約束,也應該先充分的了解它,然后再在此基礎去做更好的突破。
6、“又笨又大”的UI風格
很多之前做Web產品的設計師,初次嘗試移動應用時都容易犯一個錯誤:界面看起來很美觀,但就是不像移動應用的界面,怎么看都有Web的影子在。為什么呢?因為設計師往往傾向于更小一點的字體,這樣可以讓界面看起來更精致,更美觀。
但這在移動應用上就行不通了,試想用戶如果在擁擠而晃動劇烈的公車上看密密麻麻的小字,將會多么氣惱。所以這時就需要設計師轉換一下思維了。
移動應用的UI風格有什么特點呢?簡單的來說:
1. 字一定要夠大,要一目了然
2. 布局非常的規整、簡潔、一致性更強,這樣閱覽起來更輕松
3. 內容少、顏色少……
這些可能都是Web端設計師非常討厭和排斥的東西,但是為了做出專業和易用的產品,一定要及時調整思路。
7、獨特的風格&精美的界面
雖然移動應用界面看起來“又笨又蠢”,設計師還要受到平臺規范的“束縛”,但這并不妨礙眾多令人驚嘆的移動應用界面的誕生。
移動應用界面應該比Web界面看起來更精美,想象一下蘋果或安卓優美的機身,配上一個簡陋粗糙的界面,將是多么煞風景的一件事情。
況且在小屏幕上,界面的缺陷更容易被人發覺。這些智能機的高端用戶,會毫不猶豫的帶著嫌棄的表情刪掉你的應用。
所以做移動應用的設計師,往往需要更加注意設計細節。當然,這建立在首先理解平臺規范和設計特點的基礎上,在這個基礎上去尋求突破。移動應用其實給了設計師更大的發揮空間。
不僅要精美,更要獨特?,F在移動應用競爭非常的激烈,獨特的設計更容易讓你的應用脫穎而出。
8、其它
移動應用還有許多不同于Web端的特點,比如輸入方式、橫屏模式、啟動、加載、手勢、轉場、動畫等,這些就不一一敘述了,大家在設計規范上都可以找到相關內容。
總結
移動設備便攜、屏幕小、操作不便、但使用場景豐富多變,這些特點都決定了在移動應用上,不適于承載復雜的功能與龐雜的內容。很多時候,我們需要放棄Web端的思維,充分考慮移動設備的特點,專注的思考問題,才能做出更成功的移動應用。
最后想說的是,移動應用既不是Web端產品的附屬,也不是Web端產品的復制品,它應該有自己獨特的生命力。不建議Web端產品和客戶端產品由同樣的團隊來負責,這樣難以做出專業且高效的產品。
#專欄作家#
劉津,個人博客:blog.sina.com.cn/legene。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暢銷書《破繭成蝶——用戶體驗設計師的成長之路》作者,阿里巴巴交互設計專家。畢業于北京大學數字藝術系,先后就職于網易、阿里巴巴,積累了豐富的互聯網設計經驗。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