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移動設計——硬件設備篇
從磐石一般的臺式機,到可移動的筆記本,再到手機,一個能永遠攜帶的硬件設備,開啟了一個屬于個人的新媒體時代。生為無線領域的設計師,需要對手機各方面有清晰的認知和理解。上一篇,我們熟悉了移動環境的應用場景,這一篇我們將進入更小的環境——硬件設備,來看看它將給我們設計上帶來什么樣的驚喜。
同樣,我們從一個有趣的問題開始,走近移動設計之旅的硬件設備篇。問題:手機攝像頭能干什么?我們日常中最常用的是拍照,錄視頻,視頻通話,掃描條形碼、二維碼。
如果你發現攝像頭還能干下面圖中所示的各項,像截屏,屏幕操控,測心跳,臉部識別,測距離等等,是不是感覺到很驚訝。但確實這些功能手機攝像頭都能做到,甚至還有更多我們還未想到的功能。
空間容量
Web設備:空間容量大
移動設備:較為有限,插卡
設計啟示:產品大小,緩存處理…
對于空間有限的手機來說,產品的應用大小是用戶必然考慮的一個問題,特別是一些大型游戲。是不是游戲下載多了,突然系統彈出提示,告知手機磁盤空間不夠了。這時候你就會挑選那些特別占用空間的應用刪除了。是不是應用中瀏覽太多的圖片,感覺機器慢了,同時這時候圖片也占用了你更多的空間。每個應用都有設置緩存空間,超過了就會覆蓋。清除緩存,不僅僅是空間的釋放,也會讓手機更流暢。所以需要的時候,設置清除緩存的入口,讓了解的用戶敢于各種預覽。
硬件按鈕
Web設備:產品主要通過瀏覽器呈現,基本布局一樣
移動設備:手機硬件與平臺的多樣性,應用客戶端和瀏覽器產品并存
設計啟示:手機硬件按鈕,了解平臺的規范,了解瀏覽器特點…
每個平臺都有自己的硬件特性,所以了解平臺規范,是手機設計師必須要經歷的。同樣了解簡單的按鍵也是特別需要的,比如iPhone只有一個按鍵,單擊返回主桌面,雙擊出后臺運行應用。Windows phone有返回,搜索和返回主界面按鈕,andriod有菜單,返回主界面和返回按鈕,這些按鍵都直接影響應用的信息架構設計。
具有跨平臺的瀏覽器手機頁面的設計,也是需要了解各個瀏覽器的特性的?,F在主流的瀏覽器,包括andriod和ios自帶的,uc和QQ瀏覽器。Uc和QQ瀏覽器的左右滑動,是與前進和后退匹配的,還有全屏模式下各自的特點,這些特性都將影響到我們在產品設計時候的框架。
鼠標&手指
Web設備:鼠標,可以精準到1個像素的點擊
移動設備:手指,44ppi的模糊點擊
設計啟示:為拇指而設計,底部原則,邊緣原理,點擊區域,操作反饋…
隨著iphone重新設計了手機,iphone的經典觸屏和多點觸摸基本就成了現在手機的標配。我們瞬間從鼠標按鍵和觸控筆時代進入了手指直接觸控時代。所以,對于移動設計來說,判斷應用是否好壞的衡量標準,不再只是應用本身的架構,也在于設備與人本身操控的友好程度,這就需要設計師對人機工程有更多的了解。人機工程,是一門重要的工程技術學科,是研究人和機器、環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合理結合,使設計的機器和環境系統適合人的生理、心理等特點,達到在生命中提高效率、安全、健康和舒適目的的一門科學。移動觸屏手機的誕生,讓我們與屏幕有了直接接觸,也帶來了更豐富的手勢操作。但與鼠標能精準到1個像素的點擊相比,手指的觸點有著相對的不穩定性和區域的要求。不好的設計,將帶來嚴重的操作挫敗感。
為拇指而設計
上圖是我們日常使用手機的一些情況??梢钥偨Y為如下六種持機方式。這些方式都將直接影響產品的信息架構的友好程度。
當然實際情況中還存在更多的握法,但這六種是具典型代表性的。其中單手持機又占了更大部分。這就讓我們更加考慮為拇指而設計的概念。
使用拇指進行操控,是我們使用手機最常用的方式。寒冷的冬天,你吝嗇的只拿出一只手,握著手機打發時間,不是等人就是等車。擁擠的交通上,你不得不抓緊拉手,同時還開著手機看八卦和小說。一個電話,一條短消息,預覽內容,拿起放下,我們都習慣了一只手來處理這些簡單任務。這些任務都是由我們的拇指來進行的,所以觸屏手機的界面交互方案是要著重考慮拇指這個點的。已有研究證明,當右手持機,拇指的有效的觸控區域如下:
何為有效,能靈活觸碰,能減少誤操作。不要讓用戶在觸碰的時候感覺到費力,不要讓用戶需要調整持機的方式,為了一個點擊。這些人機交互方式,都將體現在我們的界面設計中,請考慮將重要的功能元素放置在這個范圍內。從各個移動平臺的操作系統來看,頁面重要的工具欄,還有標簽欄均處于這個位置,也是考慮到這個點。所以設計信息架構的時候,必然要考慮到拇指的影響力。
底部原則
同時,設計的底部原則也有來自于拇指的有效觸控區域,還有一點,也來自于對內容和反饋的少干擾。傳統的web界面布局,導航和重要功能點都在頁面上部,我們在操控鼠標的過程中,顯然不會對內容和反饋有所遮擋,但如果在小屏幕的手機上,操作頁面上部分內容的時候,頁面中會有大部分內容會被遮擋住,包括點擊后的頁面反饋有時候也不能及時看到。
邊緣原理
還有點,需要利用好手持設備的邊緣。Windows平板就是大量的利用了邊緣原理。微軟的菜單欄和蘋果系統的菜單欄的點擊效率,就有很大的區別。號稱蘋果的菜單欄設計比微乳的效率高了20%,就是利用了邊緣的原理,讓用戶移動鼠標和點擊更直接方便。
chrome瀏覽器不僅僅是性能好那么簡單,他的tab也是利用了邊緣原理,讓用戶選擇切換的成本更小。
屏幕邊緣可以理解為無限大,充分擴張了用戶的實際操作范圍。Andriod和ios手機的消息中心,就是利用了邊緣原理,是不是大家在操作的時候,很少出現誤操作。因為我們一般都會從屏幕的外部開始滑動進來,與屏幕內其他操作基本不會觸碰到。還有點,這里是拉動的設置,應用大部分在這個區域是點擊,所以動作上是不一樣的,避免了誤操作的可能。
所以,善于利用邊緣原理,可以將我們的點擊效率和誤操作得到更好的改善。
點擊區域
誤點擊和視差,決定了需要更大的點擊區域。因為屏幕的玻璃厚度,有一定的視覺差,造成點擊的錯誤。所以大部分的點擊區域往往比我們看到的要大的多。設計的時候最好標注好大小的區域。
手指讓我們跟產品更接近,操作更便捷,但沒有了鼠標那種點擊陷下去和滴答聲,所以需要更直接的反饋,來告訴用戶已經操作成功??梢酝ㄟ^多態按鈕,聲音提示和震動等等。
鍵盤
Web設備:有鍵盤,物理彈性的鍵盤,可以讓我們隨心所欲的長篇大論
移動設備:小屏幕內的虛擬鍵盤,只有半屏的輸入空間,小按鈕,晃動的屏幕
設計啟示:避免輸入,默認值,記錄歷史,轉化輸入方式,關聯詞…
避免輸入,使用語音
碎片化的時間,不穩定的環境,讓我們很難心平氣和的在一個小屏幕下,仔細的按著那一排小按鈕,然后還要時常按錯按鍵。越多的輸入,只會讓用戶對產品的認可度更低。所以,避免輸入,轉換輸入方式,能提升產品操作的流暢度。Uc的語音搜索,微信的語音聊天。
轉化輸入方式
傳統的價格篩選,就是最簡單的文本框輸入
后來很多設計就改變了這樣的方式,通過區間滑塊,讓用戶通過簡單拖拉就能實現區間值。
記錄歷史
默認記憶成功輸入信息,讓系統完成信息記憶,減少輸入。比如登錄,
關聯詞
搜索的聯系詞,搜索歷史記錄,這些都是減少輸入的方式
傳感器
Web設備:傳感器。。。沉默。。。
移動設備:手機傳感器包括定位系統,重力傳感器,距離傳感器,光線傳感器,方位傳感器,陀螺儀,磁力計,氣壓、溫度傳感器。。。
設計啟示:利用好手機傳感器,能讓設計更有趣,更有創造力。
距離傳感器
隨著iPhone的誕生,催促著新一代智能手機在傳感器上的全面應用,讓手機的體驗和互動達到了一個新的層面。我們在接聽手機電話時候,將手機靠近耳朵,這時候背景等就會自動熄滅。一方面防止觸屏與臉部接觸的誤操作,另外一方面也是節省電量。拿開手機的時候,背景燈又自動亮起,這些都是距離傳感器在起的作用。我們也想過利用距離傳感器跟產品做結合,傳達各種溫馨的效果。
手機屏幕小,商品的搜索結果頁一般都是列表模式。用戶在一些惡劣環境(如公交車上),或則因為視力不好,為了看清楚商品圖,往往非常近的靠近屏幕。如同我們看書時,因為字太小,而不得不更靠近書本。當用戶較長時間瀏覽商品結果頁,容易傷害到視力,引起眼疲勞。也增加了更多輻射的機會。這時候就可以利用距離傳感器來判定,設置用戶在太靠近屏幕的一定時間內,提示用戶危害,將屏幕遠離自動切換到大圖模式。
重力傳感器
開會中,突然想起手機鈴聲,是不是很多人都手忙腳亂怎么關閉聲音?如果這時候能翻轉手機,變為靜音,是不是特別自然和直接。這里就可以利用重力傳感器。搖一搖,尋找附件的人。搖一搖,換首歌曲。手機重力感應器在產品中的運用已經越來越廣泛,支持搖晃切換各種界面和功能。
定位系統
Nike+的跑步應用,可以記錄跑步過程中的各種數據,最有意思的是,它根據定位系統,記錄你跑步的路線和距離。如果此應用可以再發展一下,跑步的過程可以直接展示在另外一臺手機上,你是不是就想在家就可以監督該鍛煉的那位了。
方位傳感器
地圖的應用,在手機上基本都有配置。在一個陌生的地方,方位傳感器對一個方向不明了的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作為移動設計師,需要了解手機基本的傳感器有哪些,用途有哪些,很多游戲就應用了各種傳感器來豐富可玩性。
內置設備
Web設備:傳統pc外接各種設備
移動設備:攝像頭,閃光燈,麥克風,多點觸摸
設計啟示:組合應用,各種想象。
一款戒煙的應用,如下圖所示,無論屏幕是橫著還是豎著,煙都自然的朝上方騰起,當對著麥克風做吸氣,會模擬吸煙的效果,煙頭變亮,時間久了還有煙灰,抖一抖可以掉了,是不是很有趣。這里就是利用了,重力傳感器和麥克風的組合效果。
再看一款吹笛的應用,如下圖。也是利用了重力傳感器來調節重低音,還有麥克風及屏幕的多點觸摸。
口袋體檢應用,如下圖,就是利用了攝像頭和閃關燈的組合,發現指尖細微變化來分析心率,根據測試數值實時顯示心跳數值。
還有更多的應用,都是利用了傳感器和各種內置設備在組合,來創新產品。
來源:一淘UX
最近在做APP,剛好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