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基于自然語言,優化美團外賣客服機器人產品?
客服機器人承接的是上游服務的問題,自身業務需求是對問題的自動化處理,向下游輸出的是用戶反饋信息的整合。那要如何基于自然語言,優化美團外賣客服機器人產品?
產品設計概述:
客服機器人在應用層隸屬于智能客服范疇,從業務流程上看,智能客服是APP端上業務與人工客服的中間層。APP端上游分發的服務出現了問題,用戶通過智能客服進行咨詢投訴反饋,如果解決不了問題,再將用戶及問題引導到人工客服進行處理。
整體上看,客服機器人承接的是上游服務的問題,自身業務需求是對問題的自動化處理,向下游輸出的是用戶反饋信息的整合。
所以產品設計上,會從三個方面概述:如何承接上游業務、自身業務設計、如何向下游輸出。同時會簡要的概述如何設計后端產品,對前端的機器人進行更好的輔助。
整體的框架設計如下:
前端產品
1. 承接上游業務
外賣業務由于時效性較高(餐品的質量問題、配送時效問題等)、參與的角色較多(用戶、騎手、商家、平臺),所以出現糾紛或者異議的情況會很多。
此外,由于外賣衍生的垂類業務較多(優惠券、準時達等),用戶一次性接受較為困難,所以用戶可能會咨詢客服相關的知識問題,了解不同的細分垂類業務。
如果所有的用戶都到人工客服咨詢問題,會造成兩個問題:
- 客服進行量大,增加人工客服成本,同樣的問題,客服可能會一遍一遍的回答不同的用戶,造成資源的浪費;
- 用戶等待時間較長,人工客服資源有限,都進線咨詢,等待客服接線的時間就變得很長,用戶體驗較差。所以為了承接上游業務產生的兩類問題(服務問題、咨詢問題),設計一款客服機器人,幫助用戶解答問題。
2. 機器人自身業務
2.1 咨詢問題
針對用戶對于產品的使用困惑,比如說:不知道優惠券如何使用,我們可以針對這類咨詢問題。用戶進入人工客服,期待的結果也只會是客服告知使用優惠券、優惠券中心的入口在哪兒怎么查看等。
我們可以設計一問一搭的QA問題,或者常見問題分類進行展示。兩者的區別在于用戶主動和用戶被動,QA形式,更多的是用戶通過打字或者語音的方式輸入,機器人后臺識別問題之后進行回答。
而FAQ展示,是用戶看見了FAQ問題分類的大類,認為里面可能有想要的解答,就點擊進去尋找問題小類,最終找到答案。
兩種交互方式的示意圖如下:
兩種模式應該并存,讓有不同使用習慣的用戶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找到問題的答案。雖然兩者交互上存在差異,但是后臺的支持,都是相同的。都是通過知識庫來支持兩者,具體的知識庫建設后面會提到。
2.2 服務問題
對于服務問題,可以根據歷史的數據,整理出熱點的top問題,再根據每一個top問題,梳理客服處理問題的流程,再從算法層面借助這樣的流程形成規則,然后對用戶的問題進行服務。
這里做一個大膽的猜測:“騎手提前點擊送達”會是一個常見的問題。
這個場景在我點外賣的過程中經常會遇見,騎手為了不超時送達,提前點擊了已送達。用戶遇到不公平的對待,肯定會咨詢客服反饋。但我們還是按照之前的咨詢問題來看待,未免不能通過引導很好的解決問題。因為引導的話語,無非是讓用戶進入到人工客服進行咨詢。
但我們可以假象一下人工客服的處理流程,用戶進線投訴騎手提前點擊送達,客服首先進行安撫,隨后確認訂單,之后進行核實,最后將核實的結果及處罰的措施告知用戶,并給出相應的賠償。
這一套流程我們可以通過整理形成一套流程,再通過算法的接入形成一個規則,以多輪交互的形式在機器人幫助用戶解決問題。
具體的交互形式如下:
左圖為美團外賣的現狀,沒有判斷問題的流程復雜程度,只給出了大段的話術引導,易讀性差且用戶的成本變得很高,右圖為理想的改進版本,只需用戶逐步的按照規則提示,就可以快速的完成投訴。
這種服務問題的建設,在優化了用戶體驗、減少用戶操作成本的同時,也可以對外輸出能力。比如:針對騎手提前點擊送達的問題,系統的判斷環節可以輸出為借口,為人工客服服務,這一部分會在后面詳細闡述。
2.3 機器人整體風格
機器人的整體風格,可以從上下游承接的關系進行設計。上游出現服務問題或者咨詢問題,進入到機器人詢問。那么機器人就應該對這兩類問題進行主動的發問,減少用戶感知的成本。
而我們通過“騎手提前點擊送達”這個場景判斷,服務問題不能用簡單話術引導,原因是需要不斷地確認用戶的信息(用戶訂單、訂單狀態等),而外賣的服務問題或者投訴,與訂單的耦合很大,所以我們可以在進入到機器人的時候就彈出訂單,并給出已經擁有的服務問題多輪交互,滿足用戶的服務問題訴求。
同時,針對于用戶進行咨詢問題的訴求,可以配置大類的問題,引導用戶點選,逐步的找到問題答案。
改版后的機器人首頁如下:
機器人首頁推薦出最近一筆訂單,下方配置的是具有多輪交互的場景問題,滿足用戶的服務問題。右側是常見問題,配置的是大類的問題,用戶點擊后可以逐步展示細分分支,最終得到答案,滿足用戶的咨詢問題。
3. 下游輸出
機器人的交互形式,不會被所有的用戶認可,部分用戶更習慣傳統的人工客服模式,認為人工更值得信賴。當用戶從機器人轉入人工的時候,如果可以盡可能多的帶入信息,就可以免去客服與用戶最初的信息核對流程,可以減少用戶的等待時間,并降低客服平均每單服務時長。
同樣的,信息的獲取,也應該根據問題的類型分為兩大類,服務問題及咨詢問題。如果是服務問題,還需增加一步選擇訂單的步驟,讓客服在接起的時候,就知道更多的用戶信息。如果是咨詢問題,選擇完大類問題之后即可接入人工客服。
示意圖如下:
后端產品
1. 知識庫
機器人能夠回答用戶的問題,無論是一問一答的QA,還是具備多輪交互的服務問題,后臺的支撐都是知識庫。在前端頁面展示的,是用戶輸入問題,機器人彈出對應的答案,在后臺的流程比前端展示的要復雜的多。
首先,通過語義識別的技術對用戶的語句進行分詞處理,然后將關鍵詞在知識庫中搜索,如果匹配到對應的知識點,再將知識點對應好的答案彈出。知識點對應的答案,是人工通過對業務的認知,進行編寫的。
這里的知識庫,我理解應該通過知識圖譜的方式進行數據的管理,即每個知識之間是有關聯性的。之前提到的FAQ模式,首先展示出大類的問題,再逐步的細分,最后彈出對應的答案。
在后臺數據層面,可以很好的理解成樹狀結構,樹狀結構模型可以自上而下的對問題進行分類整理,葉節點就是問題最終的答案。所以我們再通過后臺數據結構來看FAQ與QA模式的差異,無非是首先進入這個樹狀結構的位置的差異。
- FAQ的進入位置,可能更靠近根節點,走到葉節點的路徑就長一些;
- QA的模式,由于用戶的輸入更明確,分詞之后的語義識別使得進入的位置更靠近葉節點,走到葉節點的路徑也就更近。
而服務問題的結構,加入了節點的詞性定義。知識點的詞性不再都是名詞,更多的加入了主謂語、主被動等詞性。知識庫的圖譜結構可以較好地支持機器人的回答。同時,可以在知識庫的基本能力之上進行賦能,可以作為標準知識對人工客服輸出,作為人工客服的回答標準。
這樣的做法有兩個好處:
- 減少了人工客服查詢規則的時間,提升服務效率;
- 人工側與機器人側統一答案,避免造成負面影響。
2. 智能輔助平臺建設
“騎手提前點擊送達”這個服務問題,我們提到了,可以將判責的環節作為能力輸出。
算法可以生成模型,根據騎手的點擊送達的位置與用戶接餐的位置,進行系統的判斷,加入規則之后輸出為模型。人工客服只需要輸入騎手的基本信息,就可以調用判斷,智能高效的幫助用戶,否則人工客服可能就得點擊各種系統,查看騎手的當時位置,過程繁瑣。
同樣的,這種智能輔助平臺的建設,也會有知識庫建設的好處:
- 減少了人工客服查詢規則的時間,提升服務效率;
- 人工側與機器人側統一答案,避免造成負面影響。
3. 工單系統
工單系統對于整體客服層面的建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無論一個用戶的問題由機器人解答,還是由人工客服解答,亦或由機器人流轉到人工客服。當我們后續對此case進行review的時候,我們需要工單系統的輔助。
此外,人工工單量和機器人工單量也可以作為后續的KPI考核指標進行評估,從宏觀角度審視兩者孰好孰壞。
#專欄作家#
Mitsuizq,微信公眾號:畫圖碼字實習生,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關注AI領域。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