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BS產品的信息架構優化
LBS產品與瀏覽器與IM等產品相比,技術難度較小,但界面的層級關系更復雜。以大眾點評為例,包含了查找、搜索、簽到和優惠券等功能和信息,也可以看出組織界面的層級關系是以依靠產品本身的功能和信息去區分,這種方式在Symbian按鍵手機中尤為常見,依照功能使用的頻率依次排列,優點是擴展性較強,功能增多可以將首頁變為4×4的icon,但這不是最優方案。
一是這種架構方式的明顯缺陷在于導致頁面跳轉增多,切換功能必須返回首頁。
二是功能本身重復和交叉,這對手機界面顯示空間是種浪費。第二個“搜索”和首頁頂部的搜索框重復,“附近”和“搜索”的區分在于范圍不同,沒有必要獨立成兩種功能,可以在頂部下拉框中加以區別。找地點和簽到看似兩個功能,其實前者可以包含后者,找到地點之后用戶可以選擇是否簽到,點擊“簽到”還是要先找地點,區別在于用戶目的不同,但是操作路徑有重復之處。
三是優惠券、團購和最佳餐廳作為單獨的功能,不可預期有有多少用戶會主動根據優惠券和最佳餐廳去消費,可能導致使用率很低,這和產品本身缺乏主要線性的操作流程有關系。單有新的功能或者業務,應該盡量已有的功能有輔助作用,而不是獨立運營。假設用戶使用產品的主流程是選擇消費地點,在查找地點時發現有目標地點有優惠券或者是最佳餐廳,和評價一樣會對用戶的決策產生輔助作用,幫助用戶挑選。
大眾點評之前首頁與QQ美食相似,可能增加團購等信息之后打破了原有的組織方式,百度身邊以選擇地點為主線流程。而按照用戶使用產品的過程,也會有不錯的架構思路。
我要消費,就是想找吃的,查找美食,依照平均消費、評分和優惠券等信息決策目標地點。Foursquare有推薦地點,用戶的消費目標并經常都是明確的,提供少量信息幫助決策,對于用戶滿意度非常有幫助。比如新開的餐廳,最佳餐廳在打折、朋友對附近某餐廳評價很好。信息結構不是純粹的樹形結構,可以是液態,匹配地點的標簽和用戶的標簽會產生很好的推薦效果。
我正在消費,選擇推薦菜譜,群體消費對于產品的推廣非常有幫助。比如微博、IM和游戲是不同程度的浸入式使用,而LBS產品卻比較開放,搜索得到的信息會與朋友共享,當下產生口碑。讓用戶把簽到的“垃圾”信息發送到微博上,還不如吸引用戶一起簽到,同時要降低產生信息的成本,手機用戶輸入成本大。
從iPhone成為flickr中拍照最多的設備和新浪微博的手機用戶占到一半來看,手機用戶可以產生大量的信息。微博的轉發數比評論多,也是因為成本的原因,同時能快速達到傳播效應。猜想淘寶手機中手機充值和彩票類產品占用較大的比例,因為可以快速完成產品挑選,成本低。LBS產品在輸入點評時,可以降低輸入字符的限制,只是選擇總評分、口味、環境也完全可以。
如果擔心產生大量垃圾評價,可以只限定自己和好友看到。豆瓣在計算商品評價時,會適當過濾到評價數量比較少的用戶,從可信度比較高的用戶評價中選擇平均分。
之所以這樣做是后續可以對用戶行為分析,這對用戶粘度會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個產品除了有用戶需要的功能,還要能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提升用戶更換產品的成本。
IM除了有聊天功能,還有用戶的關系圈,LBS產品除了有查找地點和簽到的功能,還能理解用戶的口味偏好、活動范圍和消費水平等等。所以組織首頁界面可以從功能列表轉變為個人中心,增加用戶對產品的依賴程度,這也符合web2.0的產品特性。
手機產品不只是主站的附屬品,便于用戶隨時隨地使用,為產品貢獻更多獨立用戶和新注冊量,可能會發現很多用戶只使用手機產品,很少使用主站的產品。像淘寶購物,主站對于用戶來說,使用起來明顯比手機端方便,但是LBS類產品不需要比對產品質量,需要的信息量少,手機產品的體驗甚至可能要優于主站。
手機產品不只是個功能產品,當有使用需求時才會從手機眾多功能列表中點擊圖標。在看到數據表明70%多的用戶使用手機瀏覽新聞,并不意味著占領手機用戶必須做一款新聞類產品。新聞確實是一大需求,而掩藏在數據背后可能是低端手機用戶只能看看新聞,出于打發時間的目的。嘗試影響用戶的生活,美食和旅行等刊物資訊也可以推送給用戶,用戶更多的是主動使用產品,無聊時間瀏覽資訊,看到不錯的餐廳隨手收藏,當周末有優惠或者團購時適時提醒用戶,或者有朋友也想去同類的餐廳可以自動產生消息提醒,為用戶帶來更多的便利和生活樂趣。
LBS可以與IM一樣成為手機的必裝應用程序,這完全有可能。
http://daichuanqing.com/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