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B平臺丨用戶賬號體系建設考慮的幾點問題

3 評論 13904 瀏覽 155 收藏 16 分鐘

賬號體系作為用戶體系建設的基礎,并非想象的那樣簡單。特別是對ToB平臺來說,賬號體系的搭建是平臺下所有應用的靈魂。

說正事之前先來簡單扒一下ToB和ToC幾點差異:

一、ToB vs ToC 差異

1. 入門

(1)ToC端——入門esay:

對于用戶來說注冊已經變得越來越快捷,要么是手機短信快捷登錄,要么是第三方賬號(微信、QQ)直接登錄。

(2)ToB端——入門有點hard:

對于ToB端的平臺涉及的用戶都為企業,那么就極大的限制了用戶群體。

從注冊之初就注定“不平凡”,尤其是垂直行業的ToB平臺,進門就是一道初始的審核,將C端稱之為僵尸用戶的客戶隔離在門外,也就是在注冊過程中就要求客戶提供必要的證照,這也是企業注冊“不開心”的點。

2. 數據分析維度

(1)ToC端——維度廣泛:

從分析的角度來講,C端客戶在各種平臺留下使用痕跡,而這些使用痕跡便于被平臺采集,并用于本平臺或者第三方平臺的用戶分析,如分析用戶場景、驗證需求、解決很多個性化的需求。

而這些分析同樣會反作用于用戶,便于平臺對用如信用、愛好等的精準判斷及定位。

(2)ToB端——維度單一:

B端用戶很少會在很多平臺留下痕跡,因為畢竟是以企業為單位,去哪個平臺做什么并非如C端個人用戶那樣自由。

所以采集企業信息的途徑基本是征信平臺:如企查查、天眼查、人行征信系統、國家企業信用征信系統、中國裁判文書網,如果要對企業行為進行分析,可能需要進行垂直行業分析及用戶在平臺產生的數據進行綜合分析。

3. 用戶成長

(1)ToC端–高頻次、強度?。?/strong>

更適合使用用戶成長體系,通過積分、成長值、等級等一整套的體系設計來實現對用戶的激勵,從而增加用戶的粘性。

(2)ToB端–低頻次、高強度:

大宗商品的B端平臺,客戶受傳統業務模式的影響,多為存量業務,所以新用戶到一個完全不了解的平臺進行注冊使用的可能性相對低,另外,客戶在注冊之前一般已經進行了初步的業務溝通并達成了使用意向。

交易的頻次也相對比較固定,但是額度都非常巨大(可達上百萬),所以企業對“小恩小惠”并不感冒,但是更關心【服務】是不是貼心。所以從服務的優惠力度或者增值服務上下功夫,更貼合B端用戶的心里。

二、ToB用戶體系建設考慮的三點

ToB用戶體系建設的基本在這里不在復述,說說在ToB用戶體系中需要考慮的三個點:注冊、權限控制、風險控制。

三、如何抽離繁雜的注冊流程

大宗B端用戶注冊自帶“繁瑣殺”的技能,很難達到C端只用手機號快捷登錄,如果B端的平臺真的允許這樣的企業進行注冊,多數也是以個人名義的“僵尸”,因為單純使用手機號不具備任何價值,平臺也不會開放任何功能給到這類用戶。

但是B端注冊的流程也不是一定要在注冊門檻這趕盡殺絕,抽離繁雜的注冊流程是非常必要的。企業注冊歸根到底還是由具體的人來操作,把人嚇跑了=嚇跑了企業客戶,因為一個看似簡單的注冊導致業務人員前期的努力付諸東流,業務人員估計會拿著砍刀沖向產品經理。

說說注冊流程簡化的一點心得:

1. 分步引導

企業注冊一般都會要求用戶除了填寫最基礎的賬號、密碼、手機號外,當然就是企業的證照信息、辦理人的信息,這些信息對于當前人們的耐心來說就是一個挑戰。那么如何撫平客戶浮躁的情緒呢?

分步引導,第一步先填寫簡單的賬號密碼,下一步上傳客戶的重要信息,個人覺得【兩步】就是極限。

2. 嚴格控制字段數量

嚴格控制客戶在注冊時填寫的信息數量,這一步的注冊只要證明當前的行為是“客戶自愿行為”即可。

企業名稱當然是必填項,這個也是為了進行企業名稱重復及后臺處理的重要依據,另外就是要求客戶上傳年審并且蓋章的證照信息,這個最能直觀判斷企業的存續及行為,因為一個企業蓋章了復印件是不可能隨便被獲取的。

對于平臺來說當然希望能直接獲得更多的信息,以便于對企業的分析及管理,如:企業介紹、所屬行業、法人姓名等等,但是這類信息每增加一條都會加強客戶的反感。

另外這類信息是我們可以通過第三方渠道容易獲得的,如各類企業信息平臺。那么就千萬不要勞煩客戶。

四、權限控制

用戶體系中的權限從兩方面考慮:

①企業注冊初步認證后會獲得基礎功能的使用權限;如果企業還需要使用其他個性化功能則需要根據要求再次進行申請,如:數字證書。

這樣做的目的有兩個:

  1. 降低客戶在注冊時全部申請導致顧客跳出率;
  2. 引導客戶在有使用需求是申請開通所需權限,提高使用率。

②用戶的操作權限數據權限;這兩類權限需要分別從“前臺&后臺”進行架構,分清哪些是通過后臺進行管理的權限,哪些是通過前臺客戶自行管理的權限。

1. 功能申請

這里說的功能申請是指客戶對功能開通的需求,以申請開通數字證書為例,簡單說下數字證書的作用,數字證書開通成功后,客戶就可以在線進行合同的簽訂,減少了客戶線下合同的傳遞,提高合同簽訂的效率。當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電子簽章與紙質簽章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由于不是所有客戶都認可數字證書,所以這類的功能就需要按需申請??蛻粼谧詴r提供了部分企業基礎信息,但是“數字證書”的申請按照第三方要求,需要提供更多企業資料,所以在設計時就要將該部分功能獨立出來,也就是常說的模塊低耦合。

2. 操作權限

什么是操作權限?

舉個栗子, 一個表單的“增-刪-改-查”4項操作,A用戶能全部操作,B用戶只能“查”。

操作權限對于平臺來說,要比示例復雜,架構之初就要考慮,所有功能是不是在客戶審核通過之后就全部開放?客戶是不是要分角色,按照角色分配功能權限?那么“角色”由誰創建、由誰選擇?

當然角色的創建是由平臺完成,根據業務需求創建不同的角色組,并為角色組分配功能權限。

一般平臺只需分配大權限,也就是當前功能的下的全部權限。而把具體的如增刪改查的權限的分配權利,讓渡給用戶即可,這就看平臺對客戶的控制度。

那么由誰來選擇某個企業屬于哪類角色呢?

前臺客戶 & 后臺管理員。

如果是前臺客戶來決定自己的角色,那么在注冊時就要給出明確的入口;如果是后臺管理員,就要求在審核階段詳細的了解企業的角色并進行分配。

3. 數據權限

什么是數據權限?

舉個栗子*-*

東南西北四個大區的銷售合同,A可以全部查看,B只能查看東區合同。

一般情況數據權限都是對內部系統的管控,而不涉平臺方管理客戶的數據權限。這里說明數據權限是因為對企業用戶來說會存在“大賬號”情況,舉個說明:集團A下多個子公司(B、C、D……)都在使用平臺,但是各個子公司只查看自己數據,集團A為了掌控全局會要求看集團下所有子公司的數據。

我們在設計時,首先一個基礎原則是“相關可見性”也就是和你相關的業務你才能看到并進行操作,拿合同管理舉例:常規客戶通過賬號登陸后,只能查看自己作為合同方簽訂的合同,其他合同不可見。

而集團查看其他數據的權限可以理解為“特殊授權權限”,由于我的項目是平臺對用戶有一個強管理的特性,所以這種特殊權限是由平臺管理員進行設置,設置方式是建立子公司與集團的隸屬關系,然后設置這個集團的數據權限。

五、風險控制

風險控制不應該局限于業務的風險把控,尤其對帶有金融屬性的平臺,用戶體系風險控制是整個風控的靈魂,因為對一個平臺的業務流程多是相對標準的,什么節點控制什么指標容易量化,但是對于用戶來說,不管是企業用戶和個人用戶在時間及空間的維度上都是動態的,這個時間點上是沒問題的,不代表下個時間點沒問題。

這里針對“審核制度、項目準入層級、黑白名單”3個點來說用戶的風險控制:

1. 用戶審核

用戶審核分為三級,逐層深入。

第一層:先是客戶注冊時提交的加蓋印章的證照信息,這個只能代表企業當前為存續狀態,且是企業自主的行為;

第二層:是平臺要做的征信查詢,這一層就是根據平臺的實例,可以直接對接第三方征信平臺,自動更新當前企業信用值。

另外對企業信息及信用查詢的維度,也是根據平臺業務的需求進行調整。

比如:只在“某查網”上查詢基本信息,或者更深入的查詢企業信貸、訴訟等;又或者從多個平臺實時獲取企業動態變化以協助項目的準入。

第三層:為了更好的把控業務風險,會要求企業提供近半年或者3個月內的業務往來合同、資金往來憑證、發票等憑證,來證實業務的真實性;

2. 項目準入層級

項目準入級別是指客戶在平臺上可操作的項目規模,假如:層級分為1000萬/筆、5000萬/筆、1億/筆。

用戶審核通過之后,才進入業務階段,由于涉及金融屬性,并非第一關過了就可以操作任何項目,而是根據以上的存量業務來判斷可操作的業務規模。

在這里會根據業務模式、對手企業、資金規模多方面考量可操作的業務規模。

比如:比如客戶A往來業務的企業是AAA級國有大企業B,且信譽在行業內是被認可的,那么A的準入層級就會提高;又或者A的歷史業務規模都是在5000萬/月,那么他在平臺上可操作的規模可能是超過之前均值的20%,如果要求超過30%,那這個項目可能就不會準入。

準入層級還會依據客戶在平臺操作的信譽記錄而調整,比如客戶持續穩定的在平臺操作業務已經1年,那么再結合從第三方征信機構獲取的數據進行分析,就會提高客戶的項目準入級別。

3. 黑白名單

平臺會創建黑白名單機制是大家都熟悉的,在這里只是帶過。

黑名單也不能一概而論,拿“逾期行為”來說明,不能客戶剛一發生逾期就加入黑名單,而是依據逾期時間長短、次數來制定規則。

另外說明一點“違約行為”,這個就是死刑,一旦觸犯立馬加入黑名榜單,估計在沒有出頭之日。

END 說說

感覺自己起了一個不著調的頭——有點大,沒有完整的闡述B端用戶賬號體系的建設,只是根據自己的項目經歷及一些學習談到了有限的幾點。

個人覺得每個點都可以展開無限大,有機會再深入的寫寫,也讓自己更深入的學習學習。

 

本文由 @檸檬茶?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沒發現前面例子和后面例子講的都不是同一群用戶嗎 ??

    來自上海 回復
  2. 非常有用!謝謝分享

    來自河北 回復
  3. 很詳細很實用!非常感謝分享!

    來自北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