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盤活一個說明書性質的APP?
在iOS系統中有個以燈泡為icon的APP——“提示”,當iOS有更新內容時,用戶可以在此查看新功能,而我現在所在team也在做一個系統,也需要做類似的功能,而在和小伙伴聊起這個應用時,發現找個APP可以做的更加“活絡”一些。
在iOS系統中有個以燈泡為icon的APP:
為什么需要?
一個物品需不需要說明書?
答案是最好不要,就要像礦泉水一樣,拿過來就該知道怎么喝。但現實中并非如此,即使經過智能手機多年發展,用戶已經被教育或者學習得很好,仍有層出不窮的新應用、新功能要告訴用戶該如何使用,即使“簡潔”如微信,也需要在設置中增加“幫助與反饋”。
另一方面,隨著系統越來越復雜,APP越來越多,功能越來越多,設計者需要挑選出一些亮點、精選功能給到用戶,既能方便他們選擇,也能突出特色。
所以我們可以認為現在的說明書是“精選+詳細介紹”的組合,類似我們去一家餐廳吃飯,菜單的頭幾頁可能都是招牌菜的大圖介紹,后面是這個餐廳所有能供應的菜品介紹。
而我們team所做系統更加負責,匹配的硬件也更加“大”,從系統的復雜性、功能的多樣性、功能的新穎性上來看,這個名叫“提示”,實為說明書的應用也在所難免。
基本需求是什么?
那么對說明書的基本需求是什么哪?
此處的需求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考慮:產品設計者和用戶。
產品設計者的需求:
- 讓用戶知道新功能及其使用方法;
- 方便用戶搜索、篩選某個功能的使用方法。
用戶的需求:
- 有個功能不會用,來查詢一下;
- 看看新版本有什么新功能;
- 被推送消息吸引,進來看看。
如果僅僅看這兩個方面,我們可以發現這個APP在每次系統升級時更新下內容便可以,但是這不算活絡,這還是一個低頻、低連接的孤立APP。
如何盤活
我們試想一個問題:
- 我們會經常用手機上的計算器嗎?
- 我們會經常用手機上的微信嗎?
答案很明顯,那為什么會有這個差別,因為關聯性,也就是連接,不僅僅是人與人間的連接(比如:好友聊天),也是功能與功能間的連接(比如:微信支付)。所以如何增加關聯性,是盤活的關鍵問題。
在增加關聯性這個角度繼續往下想挖掘,就要看看用戶在用這個APP時是什么場景、心理預期是什么?(可以參考之前文章?兩千字,談談我所理解的“場景”? &??兩千字,再談談我所理解的“場景”(V2.0版) )。
當用戶看到某個功能介紹時,是否會有如下想法:
- 這個功能不錯,想詳細了解;
- 這個功能不錯,現在就試試;
- 這個功能不錯,很贊,該打賞;
- 這個功能不錯,應該告訴***;
- 這個功能不咋地,來個倒立大拇指;
- 這個功能不咋地,應該***樣設計才對;
- 這個功能沒講清楚,到底什么意思;
- 這個功能還需要其他硬件啊,其他硬件怎么買;
- ……
以上可能是用戶部分想法,當我們知道這些想法后,就要去滿足或者引導用戶實現這些想法,而這其中就能延伸出連接的功能:
- 針對1,可以增加詳細說明頁面能力;
- 針對2,可以考慮增加當前頁面打開APP能力;
- 針對3、5、6、7,可以考慮增加點贊、反饋能力;
- 針對4,可以考慮增加分享能力;
- 針對8,可以考慮增加跳轉到電商能力。
以下圖來看下前后對比:
- 左側展示簡單的說明書應用,在功能上與其他應用沒有連接,連接僅僅存在文字上,所以用虛線表示;
- 右側展示我們根據用戶在看說明書時心理的變化而增加的鏈接,這樣將說明書這個應用從一個孤島變成一個網狀結構中的節點,而這個節點所在的網狀結構是可以持續運營的,隨著每次更新的內容不同,修改展示的內容、修改關聯的APP。
如下圖:這才是這個事情更高一層的定義:一個與其他應用有連接、可運營的說明書。
這便不僅僅是說明書,它可以是個推薦功能的地方,可以導流電商的地方,可以收集反饋的地方。
寫在最后
人在社會中,需要更多的連接和羈絆,才是幸福生活,對一個功能或者APP而言,其在一個系統中,可能也需要同樣的連接和羈絆,才能變得活絡,而這些連接和羈絆,都需要以用戶的需求出發來延展。
#專欄作家#
代成龍,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智能硬件創業公司產品狗,從視頻巨頭公司到玩智能硬件的公司,繼續產品設計工作。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作者提供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