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致”神話和產品觀念
東東推薦:很多人、很多公司都在宣揚“極致”、追求極致,但在產品、在用戶體驗上追求“極致”真的一定就是對的嗎?本文作者用他的切身經歷談了他對“極致”的理解。
多年前,當我還是一個初出茅廬、頗為青澀的程序員時,曾經有這么一段經歷:
當時我們所在的公司有一款已經可用的光通信局端產品,但是功能非常簡陋,而且性能也談不上出色。我入職沒多久,這款產品的芯片生產商剛剛退出了光通信市場,也意味著不會再有后續固件發布,更不會有新型號的芯片出現。
當時一位做硬件的師兄挺身而出,肩負起了為公司的后續產品進行芯片選型的工作。沒多久,新芯片選型方案定了下來。但是問題來了——新的芯片廠家也是一家規模還不算大的美國創業公司,所以在發布固件之余,實在是沒有實力開發SDK為設備商使用。那位師兄的硬件出身使他在選型時更多的看重這款芯片的硬件性能出色和硬件周邊設計方便,而在軟件開發方面考慮得并不多。
正在這個檔口,訂單來了。無巧不成書,訂單提出的要求正好要比我們的老產品提供的功能多出那么幾項,而多出來的這幾項又正好在新芯片的手冊上聲稱可以支持。這里補充介紹一下,當時這家新芯片廠家真的是非常有美式創業企業的沖勁,正在以每兩周或者一個月的周期,不斷地發布著新芯片固件和芯片手冊。
我還記得在一個大雪紛飛的傍晚,一幫身著各種顏色羽絨服的技術員,呼吸都伴著白色霧氣,一邊搓著凍得通紅的手,一邊輪流在白板前寫寫畫畫,點點刷刷,反復討論。那場景,如同我曾講過的其他故事,令我一直記憶猶新。
那場討論中,年輕的軟件開發者們達成了一個共識:不要在舊產品上耽誤時間,而要和世界的脈搏同步,要和新的芯片龍頭企業同步開發,我們要把自己品牌的新型號光纖到戶局端產品做成精品,功能出眾,性能超群,用全面的功能和出眾的性能來贏得顧客的青睞,進而打開局面。產品經理雖然不懂軟件,但也被我們的氣氛所感染,眼里閃爍著發現金礦的灼灼光芒。
在討論中,只有一個瘦小內向的測試負責人提出過一點不同看法,他問現在你們說的這些都是基于芯片手冊,實際功能真的沒問題嗎?畢竟芯片剛剛下單,PCB制版、物料準備、芯片上板等工序完成之后,才能開始實際的驗證。
然而這種憂慮很快被那個傍晚狂熱的氣氛所蓋過,正如跳躍的火焰讓人看不見周圍的霜雪。
2個月后,芯片上板,軟硬件聯調時,發現終端會各種自動下線重啟。
3個月后,新固件發布,終端下線重啟問題解決,卻發現端口限速無效。
4個月后,又有新的固件發布,端口限速問題解決,但是芯片內部橋不支持組播地址。這時,訂單超期,我們始終無法交付重點關注組播訂閱等功能的訂單,公司因而錯過了一次走上飛黃騰達道路的機會。在這4個月中,軟件開發工作一直緊鑼密鼓的有序進行,一點也沒有耽誤時間。軟件架構的設計和實現都是非常迅速和高效的。但是為了組播功能在芯片固件上不能支持的條件下依然能夠在產品上實現,只能改用主控程序來實現實時配置,打亂了原本合理的架構,產品的軟件工作效率一下子陷入泥潭。
7個月后,解決了組播問題的新固件姍姍來遲,但是訂單已經沒有了,這時我們發現,雖然我們的確和華為和烽火等大廠在這一款主流芯片的使用上齊頭并進,但是我們的公司已經沒有資金繼續當時的規模狀態了。元氣大傷的公司經歷了很多人員變動,從此一蹶不振。
現在我還可以回想起那個寒冷傍晚的討論,那時的氣氛里其實并沒有多少狂妄,有的只是一群年輕的開發者對于產品功能的完美追求;那時的氣氛里其實也并沒有多少偏執,有的只是一群開發者對于開發一個完善軟件體系的執念。如果當時選擇舊的芯片方案,其實最終功能的添加也絕不會花費4個月的精力,只不過看起來用的芯片還是舊的,只不過看起來沒有“弄潮”的主觀感覺罷了。
正因為我有過這段刻骨銘心的記憶,并且在日后總是反思當時究竟做錯了什么,才導致一個好端端的項目就這樣泡湯了,我有了很多和沒有這樣經歷的人不一樣的觀點和思考結論。
今天的科技圈的朋友們,經常掛在嘴邊的,就是“極致”。在論壇和新聞里,某某公司的成功源自他們對于“極致”的追求,某某公司產品的偉大,在于他們闡述了“極致”的用戶體驗等。一時間,似乎一個做技術的企業,如果不追求極致,如果不拿極致來標榜自己,就是不入流的表現,就是圈內朋友眼中的恐龍。
有一次,在一個技術論壇里,我將過去兩年自己做可穿戴產品的經驗和大家分享了一下,有一位做技術還比較資深的朋友留言說到:
“我覺得可穿戴設備受限于體積和續航能力,不能什么功能都要,一定要直奔主題,做到最簡、最美、最實用。例如我老婆和她們的女性同事,一直抱怨手機太大,放在包里聽不到。那么就只需做一個“信息提醒+時間顯示功能”,對她們來說就足夠了。其它的五花八門的功能,只能是負擔。 我覺得,一個產品的極致,就是默默為用戶服務,甚至不需要用戶感知到它的存在。”
本文不討論可穿戴設備究竟應該如何設計,也不討論這位朋友印象中的極致具體內容是不是合理,只是單純從他的邏輯來看,就會幫他得出一個邏輯結論:“xxx產品如果想要成功,就要做到極致”。
我把他的原話和我整理出來他的觀點和很多身邊的程序員朋友討論。大部分朋友的第一反應是:“這對啊,沒錯??!我也這么想!”
其實正是大家的反應才促使我有了寫這篇文章的想法。從我的經歷來看,大家的思路雖然看起來很合理,其實是經不住推敲,而且如果把這種思路當成產品開發甚至創業路上的指導思想,對不起,朋友,前面一定有大坑等著你哦!
為什么說“極致”這種東西是經不住推敲?
說白了,這個世界上,存在某種“極致”的產品嗎?我認為不存在極致的產品,甚至不存在有著極致傾向的產品。
有人說你看喬布斯的蘋果產品不就是“極致”的代表嗎?持這種觀點的人還真不少,原因可能是他們記憶力太差。2007年第一代蘋果iPhone手機托喬布斯之手來到人間時,大家的確感慨于它的設計美學新穎獨特,但是當時就有很多人吐槽iPhone手機的缺點。當時一副很有名的圖片是將一部iPhone手機和一塊石頭放在一起,先列舉它們的相同點:1.它們都不能播Flash;2.它們都不能進行視頻錄像;3.它們都不支持郵件附件。再列舉它們的不同點,原來石頭比iPhone手機結實。這樣的嘲諷段子廣為流傳,在Nokia統治年代的人看來,剛剛誕生的iPhone手機和“極致”完全是八竿子打不著的關系。在當時的技術人員看起來,蘋果手機不過是選用了一塊支持多點觸控的電容手機屏罷了,其他乏善可陳。也許現在大家因為蘋果的成功而逐漸重新審視當年對iPhone的偏見,但這種偏見的存在恰恰說明蘋果從來都不是追求所謂“極致”的。
再看谷歌、微軟、亞馬遜、IBM、Facebook、Twitter、阿里巴巴、騰訊、百度這些巨頭們,也看不出它們的哪款具體的產品帶有公認的“極致”烙印。
其實,“極致”從來都不是產品需要具備的品質,甚至從來都不是成為產品的開發傾向。產品的天性,只是迎合消費者的需要,體現技術的價值而已,無他。
但是這兩年的確一股“極致”的語境席卷技術圈和創業圈。大家動輒就說雷軍做小米手機追求極致,一會又說羅永浩真的是追求極致,還有不少人追捧黃章做產品追求極致,緊跟著的周鴻祎、傅盛、劉作虎等等,也都間或被圈里圈外的人奉作極致主義者,真不知道這是在吹捧,還是在用高級方式黑他們。黑吹風起云涌之后,后來的創業者們,往往趕緊給自己也打上這樣的標簽,以免看起來沒有“成功相”。說穿了,“極致”在這里,已經成了一種宣傳與推銷手段,和“高尚”用于房地產銷售, “領袖”用于汽車銷售,是差不多回事。
思想淳樸而又善于虛心學習的程序員和技術開發人員在這樣的語境下容易受到影響,開始產生詞語崇拜,覺得“極致”這個表述可以用在工作中,并口口相傳,形成某種一致的意見。我承認在工作中精益求精無可厚非,但是如果把極致用在產品開發和創業中,就有可能存在嚴重的后果,有兩種情況:
- 第一種,在產品開發中引入“極致”概念,必然帶來一個邏輯謬誤,那就是,我只管做好我自己的產品,做到極致,至于用戶想要什么,我不用關心,也不應該關心,因為做到極致,用戶自然就買賬了。
- 第二種,在創業中引入“極致”概念,小小的體量,卻要制定一個又一個和自身實力不相稱的項目計劃。
這兩種情況,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會出問題,但是它們的出發點都是一個看起來良好的“極致”觀念,這就說明其實是觀念害人。
寫了多年代碼,做了多年產品和不同的項目,筆者的感受是,這個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代碼工程,尤其沒有推翻原來設計而后短時間重來能寫得完美的代碼。
軟件開發是有規律的,開發者在開發的過程中的確有很大的成長空間,但是軟件產品在特定功能情境下,就應該維持其可運行狀態就是最好。認為有了更強的開發能力或者更新的見解就肆意對成熟軟件產品進行輕率的架構重整,只為實現本來已經實現了功能,往往因為未能理解原來設計的奧妙導致得不償失。
“代碼是為產品服務,產品是為用戶服務的?!边@是一個非常簡單直接的道理,但是這個道理在紛繁復雜的當今社會,竟然被各種花花綠綠五光十色的詞匯所裹挾與扭曲,忽視用戶,忽視產品生命周期,追求虛無縹緲的所謂“極致”與“完美”,出現這樣的苗頭其實是非常令人詫異和心痛的。
寫到這里,就非常想提一下作者十分想闡述的產品觀念,對年輕的程序員和產品創業者們應該有些幫助。
首先,產品的功能多還是少,不應該是開發者自己決定的,而是下游的客戶和上游的組件供貨商共同決定的,成熟穩定的功能可以越多越好,但不成熟或者沒有把握的功能一定要盡量砍掉。這一方面是用戶體驗的考慮,另一方面是要節約有限的成本與寶貴的時間。
第二,產品的開發應該盡可能敏捷,這種敏捷體現在軟件產品上,就是從第一版成型的應用或者系統開始,都應該是可發布的。在發布之后的每個后續階段,都保持有隨時可以交付的產品,交付的產品可以做加法或者減法,但是千萬不能出現說因為幾個功能還未實現導致不能交付的拖延情況。
第三,不要制定遙遠漫長的工作計劃,如果做不到高瞻遠矚,那就盡可能把最重要的功能實現,保證系統可運行,其他的,寄希望于天才的援手和用戶的體諒。
這三條都是大白話,產品的開發有很多經典的書籍作為指導,作者簡單地歸納一下,算是作為給予新人和年輕的產品經理們由衷懇切的建議箴言。
話說回來,談論“極致”這件事情,本意上就是想指出開發過程中的產品思維,產品思維應該是簡單而直接的,務實而非務虛。產品經理,或者一個產品創業者,都不應該把“極致”作為開發路上的某種圖騰或者指南針,創業團隊首先要跳過一個又一個泥潭與陷阱,至于是否“極致”,還是生存下來之后,任憑好事者評說好了。
天漸漸涼了,每到年尾,又有很多項目即將面臨著交付,面臨著來自客戶最終的驗收,或者面臨放在公開的市場上等待用戶的選用。無論哪種情況,產品都是一個技術人交予這個世界的一段心路歷程。由衷的希望,在一個又一個和我回憶中并不相同的會議室或者辦公間里,經過一番深入的討論,你們的團隊可以得出一個和我們當年不一樣傾向的結論,進而開始一段和過去的我不一樣的旅程。
來源:CSDN社區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