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屜式導航的衰退及大屏下的產品設計
東東導讀:2011年,抽屜式設計的出現,受到了熱捧,它使得寸土寸金的手機屏幕做到了突出核心功能,將其他的功能隱藏掉。但是在大屏手機為主流的現在,這種設計是否會繼續適用呢?
2011年11月左右,FB發布了新的ios和android客戶端,其中一個重要的變化就是導航模式的變化,推出了新的抽屜式的導航,同時強化了對Timeline的展示。
FB推出這種新的導航模式不久,Gmail的ios版本同樣采用了這種導航模式,再之后path 2.0版本也采用了這種抽屜式導航并將其演變到極致。至此,這種抽屜式的導航模式迅速竄紅與ios產品設計中。
我在2012年7月曾經對抽屜式導航做了總結,在「說說抽屜式導航」中我認為,大部分APP會使用抽屜式導航,核心原因是為了突出核心功能,將其他的功能隱藏掉。
現在來看,這個說法并不完全對。2011年到2012年,是中小屏幕移動設備占絕對主導的時代,中小屏幕,單手完全可以操作,不存在太多的操作盲區。同時,中心屏幕使得可以展示的內容有限,所以,抽屜式導航是最合適的做法。將導航收縮到一個入口,放在左上角最顯眼的位置,用戶操作也沒有困難,其他核心的內容直接顯示出來。
2012年之后,大屏幕成為移動設備的一個新趨勢。一方面手機從一個單一的工具,逐漸演變成人們生活的一部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用戶在手機上處理的事務越多,使用的時間越長;另一方面,屏幕尺寸和內容消費效率及閱讀舒適度極為相關。所以慢慢的,手持舒適度和攜帶便利在整個產品設計眾多決策里面的重要排序便沒有那么高。
所以,我們看到4寸屏、5寸屏越來越成為主流,尤其是iPhone6和iPhone6 plus的推出,大屏幕手機時代就這么不可阻擋的來了。有一篇老外的分析,點擊這里查看。
手機屏幕越來越大,帶來了哪些問題呢?
最簡單直接的就是,內容顯示變多了,但是,單手操作變難了。曾經有報告顯示,49%的用戶是單手操作手機的,現在,是改變單手操作的設計的時候了。
這張圖,非常直觀明了的告訴了我們,為什么抽屜式導航衰退了。因為,一個需要被經常操作的入口,現在,處在了操作盲區。
那么,伴隨著抽屜式導航的衰退,在大屏幕時代,該如何去設計呢?這是每個產品設計師面臨的一個新的思考。我有幾點感受,可以分享出來
1、手勢操作將會變的更加重要。
Android上有單獨的back鍵,而iOS的返回一直依靠左上角的導航。大屏幕下,iOS的左上角點擊返回將非常低效,在屏幕邊緣右滑返回是最高效的模式。另外,針對信息流類產品,點擊頂部迅速返回到最開始的信息的模式,也是一種高效的交互。閱讀類產品可以考慮使用雙擊關閉這類的手勢交互。
相應的,一個產品統一使用上滑、下滑來進行導航的產品將會更多。
2、底部Tab模式導航重新受追捧
實際上,底部Tab模式導航在iOS和Android上一直是「最安全」的一種導航模式,他不怎么出彩,但是絕對不會犯錯。在大屏幕時代,底部Tab模式的導航更能適應,也更好設計。
3、浮動導航入口有可能出彩
在path的3.0版本,那個浮動在左下角的「+」號曾經一度流行。在大屏幕時代,這種浮動的入口很有可能出現優秀的設計。
4、將提交類操作按鈕,放在彈出的鍵盤的頂部
這個模式,在Android中較為常見,但是同樣存在不同屏幕的適配問題,需要仔細考慮。
5、語音交互,謹慎看好
語音交互,始終感覺沒有一個好的使用場景。
本文作者:幻鳳閣|kent.zhu
底部Tab模式導航重新受追捧、浮動導航入口有可能出彩、將提交類操作按鈕,放在彈出的鍵盤的頂部、語音不看好,產品新手經過一兩個項目,感覺確實是這樣。至于手勢,普通用戶的學習成本還是有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