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臺型產品的設計思路

12 評論 96156 瀏覽 326 收藏 17 分鐘

通過做平臺產品,我體驗了前所未有的各種經歷,深深地感到自己的淺薄,但也收獲良多,后面會陸續跟大家分享。

簡單的說:自己不干,而是提供一個平臺,讓別人去干的產品。

比如淘寶就是一個平臺,它自己不賣東西,而是讓買家和賣家在這里交易,它提供幫助、服務和監管的作用。很多人可能覺得淘寶、天貓的設計邏輯并不復雜,但其實你看到的只是產品的一小部分,即面向買家C(Customer)的部分。面向賣家B(Business)的部分則要復雜的多,當然還有面向開發者 D(Developer)的(比如淘寶開放平臺)。CBD都生長在淘寶平臺上,都是平臺的一部分。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其他角色,比如模特啊、攝影師啊、服務商啊等等,太多了,這里就不一一敘述了。所以平臺其實是一個復雜的生態系統,這也是平臺的魅力所在。

平臺是一個大的概念,也分很多種類,比如手機的操作系統也是平臺,但它和電商平臺又很不一樣。

總的來說:平臺共同的特性就是復雜,且偏重業務和技術。

這里只說我接觸過的產品,難免以偏概全,但希望能拋磚引玉,引起更多人對平臺的興趣和關注。不過因為項目還未完成,暫時不便披露太多細節,更多的是一些個人感想。

平臺型產品的特征

001

不管做什么類型的產品,都需要考慮業務、技術、用戶這三方面。而平臺型產品在這三方面的難度都加大了。

做一個C端產品,尤其是輕量級的C端產品,出發點可能會比較純粹:盡量去滿足用戶需求,打造一個用戶喜愛的產品是最終目的;然而平臺型產品則要復雜很多。

首先:你很難輕松地了解你的用戶,平臺型產品的用戶可能有B端、C端、D端。C端的還好說,但是對于B端的用戶,你不太可能成為他們當中的一員,你只能通 過大量的用戶調研來了解他們的使用場景、習慣、工作方式等。對于D端的就更復雜,最好是技術背景出身,否則很難短時間上手。

其次:你不能忽視業務,它可能 關乎公司或部門未來的戰略部署、可能關系到近期的商業利益、還可能與公司歷史情況有關,而這些都可能會影響到最終的產品設計。

第三:平臺型產品的技術門檻 會比較高,對人力、技術能力、組織協作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它們也對最終的產品形態有很大的影響。

《淘寶產品十年事》這本書里,作者把產品分為大致三種類型:平臺型、垂直型、網站型,這點我非常的認同。

  • 平臺型:更靠后臺系統,對技術的了解要求加強,如電商的交易線產品、安全類產品;
  • 垂直型:更多商業層面的內容,對行業知識要求加強,如網上超市、網上藥店等;
  • 網站型:更偏前臺網站頁面,對UED相關知識要求加強,如一些團購網站、社會化導購網站。

我總結了下面這個表格,通過它可以更清晰的了解平臺型產品與其它類型產品的區別:

002

平臺型產品的設計挑戰

1、總的來說業務、技術上都相對復雜,我們目前正在做的更是一個史無前例的產品,業務、功能、設計都沒有太多可以參考的對象,大家都是在摸索中前進。以往的經驗、產品設計流程可能都沒法直接復用。

2、我以前總覺得用戶調研很重要,并且團隊中應該配備專業的用研人員。后來才發現做目前這個平臺產品的調研,需要對業務理解的非常透徹,而這需要多年的相關工作背景。因此這個項目的調研工作主要由PD和運營來完成。

3、我們目前在做的平臺型產品,業務和功能是最重要的。對于設計師來說,最大的挑戰莫過于理解這么復雜的業務,然后才是設計的問題。

對于這類產品,我們不可能去等著PD(產品經理)給我們講產品的方方面面。

  1. 平臺型產品往往有多個PD,每個人只負責一部分事情;
  2. 產品非常復雜,很難在有限的時間內把所有業務、功能都講清楚;
  3. 這是一個正在開拓中的新產品,變化非??欤刻鞄缀醵加行碌倪M展,也時刻遇到新的挑戰;
  4. 有些業務形態 非常超前,很難快速想清楚。

但時間不等人,上線日期擺在那里,匯報日期擺在那里,宣講日期擺在那里,我們必須想辦法克服困難。

我記得《淘寶技術這十年》里有一句話是這么說的:

當你變成業內最強之后,你的問題就會獨特到沒有人碰過,這就意味著你必須自己動手解決問題。

設計流程

在設計這個產品的時候,我們首先向PD了解了一些產品的基本信息(比如產品背景、過往的用戶調研內容、用戶痛點、產品功能、業務場景、業務邏輯圖等等)。

由于內容比較復雜、信息量大,設計師和產品經理的思維方式又不太一樣(產品經理更多的是考慮功能、業務模塊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設計師更多的是考慮用戶角色、任務、使用場景、信息結構等),因此理解起來比較困難。

那么首先需要梳理內容,把業務轉化為設計師容易理解的內容。

于是,我嘗試根據自己的理解梳理出產品不同角色、任務、可能的頁面等(不考慮細節、分支流程等,只考慮最基本的用戶角色和用戶任務)。為了能正確的表達業務,同時又符合用戶的使用邏輯,可能要反復多次,并跟PD不斷討論(上圖是PD梳理的業務流程圖,下圖是我畫的角色任務草圖)。

(由于涉及到未上線的項目,圖片內容已做馬賽克處理,希望不影響對方法的理解)

003

004

修改過后,我再拿著這個圖去給設計師講業務,大家普遍反映好理解多了。一是因為里面有用戶、任務、可能出現的頁面,看起來更像是一個用戶故事,而不是冷冰冰的功能模塊、流程圖;二是因為這里面只顯示最主干的任務,就好像一副骨架呈現在面前,更容易理解產品的基本結構。

根據這個圖,就可以大致得出產品的信息結構、導航,然后我們在此基礎上補充細節,形成界面草圖(草圖過于潦草,這里就不展示了。

順帶說一句,草圖出來后視 覺設計師馬上YY了一個風格稿,這樣我們就可以大致按照這個風格來設計原型,美觀很多,滿足了匯報或宣講的需要),這也是和PD一起討論、完善的過程。

有了界面草圖,我們就可以使用Axure來繪制界面風格,然后PD接過去在里面填上和業務有關的表格、文案等內容,交互設計師再根據經驗來補充界面元素,完善交互細節。

在完善界面的過程中,我們不斷發現PD之前沒想到的功能、業務問題(主要是和界面有關的部分),然后推動PD去解決問題。

有些東西暫時定不下來,那就先假設,日后再去求證,總比什么都不做要強。

之所以采用這樣的合作方式,是因為PD更有業務sense,而設計師更有界面sense,充當了業務轉化為界面的翻譯。

后來這部分產品(其實這只是產品中的一個子模塊,但這種方法也可以復用到這類產品的整體設計中)設計順利的按時完成了。

我把整個設計流程總結下來,大概是這個樣子:

005

前兩步主要由產品經理和運營完成,設計師更多的是去理解,當然有條件的話參與進去更好。

后面的環節,每一步都由PD和UED共同完成。UED也參與了很多功能的設計、完善,PD也參與了設計原型。原型設計好后PD會產出對應的完善的PRD文檔。

這也和我以往經歷的設計流程非常不一樣——以往都是PD先產出PRD文檔,再根據需要不斷修改。

我們的分工大概是這樣(這是一個我心目中理想的流程,實際上前面兩步主要是PD和運營在做,我們希望日后可以按照這個流程和PD共同奮戰在一線):

006

而之前我參與過的產品的設計流程一般是這樣:

007

當然并不是說哪種一定好,哪種一定不好,還是看項目情況。比如我們的項目因為業務比較新,所以必須要深入的做好調研工作;而像普通的項目PD可以憑借自己的經驗或競品分析快速擬出一份文檔,節省大量時間。

后面我還會講一個使用這個流程完成的具體案例,證明這個流程是可以復用的。

總結

1、平臺是為了成就他人,客戶永遠是第一位

前期的用戶調研非常重要,比如PD們經常出去調研,積累了很多寶貴的資料。我們也跟著PD一起出去調研過,但是對方說的很多東西我們都聽不懂,所以了解業務非常的重要。

2、先拋磚、后引玉

很多時候困難擺在眼前,不知道從何入手,那不如先隨便拋出一個靶子,然后通過這個靶子再去找修改方向,總比停滯不前要強。

3、沒有正確的設計流程,只有合適的設計流程

經歷過這么多項目,發現每個項目的設計流程都不太一樣。因為每個項目的產品類型、項目資源、項目環境、人力情況等都不一樣。所以設計師要根據項目情況,考慮最合適的流程。當然也要注意沉淀好用的方法,盡量讓其可以多的復用。

4、做平臺設計不能只關注C端,B端也同樣重要

我們這個平臺其實應該是沒有C端用戶,但這并不能代表這類產品就不需要用戶體驗了。

之前收到過很多用戶反饋,說熟悉產品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嚴重影響工作效率。對B端的用戶來講,時間真的就是金錢。

還有個例子:有次和PD聊天,他說在杭州打車時用快的總打不到車,只好用滴滴。后來他就好奇的問司機為什么不用快的,那個司機說因為搶單時快的的按鈕位置有點遠,不如滴滴方便,所以他就不用了。

其實快的C端的用戶體驗還不錯,但可能是忽略了B端??梢夿端的用戶體驗有多重要。

5、和不同產品類型的PD協作有門道:平臺型,貼著走;垂直型:并肩走;網站型,推著走

對于前面說的平臺型、垂直型、網站型這三種類型的產品,UED和PD的合作方式是不同的:比如對于平臺型產品來說,業務復雜且不易短期內掌握,所以PD更 多的是推著UED走,UED也需要主動貼著PD,盡量好的給予設計上的協助;對于垂直型產品來說,PD從專業角度給意見,UED從設計體驗角度給意見,雙方不分伯仲都很重要,所以要并肩走;而對于網站型產品來說,產品同質化嚴重,入門門檻低,用戶體驗則非常的重要,所以UED要推著PD走。

我們現在正在做的產品既是平臺型,也包含垂直型,但以平臺型為主。

008

所以假如你以前做的是面向C的網站型產品,那么轉向面向B的垂直型產品甚至到部分面向D的平臺型產品時,肯定會有很大的不適應——你發現你的參與度好像低了,成就感好像沒那么強了,話語權也沒那么大了。但這也是一個新的起點,意味著需要學習更多的東西。

通過做平臺產品,我體驗了前所未有的各種經歷,深深地感到自己的淺薄,但也收獲良多,后面會陸續跟大家分享。

現在我還是平臺型產品的菜鳥一枚,希望未來可以不再繼續痛苦,快速蛻變。

#專欄作家#

劉津,個人博客:blog.sina.com.cn/legene。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暢銷書《破繭成蝶——用戶體驗設計師的成長之路》作者,阿里巴巴交互設計專家。畢業于北京大學數字藝術系,先后就職于網易、阿里巴巴,積累了豐富的互聯網設計經驗。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 ,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創造性的工作 每天都有熱情呀

    來自廣東 回復
  2. 分析得很到位呀。僅僅畫圖 那無非就是一個產品助理而已

    來自廣東 回復
  3. 挺好的

    來自陜西 回復
  4. 值得閱讀

    來自重慶 回復
  5. ??

    來自重慶 回復
  6. 您好,請問里面圖片是用什么軟件畫的呢

    來自北京 回復
    1. 我也想知道里面的草圖是用什么畫的,跟手繪稿很接近!誰能告知?謝謝

      來自廣東 回復
    2. 同問, 謝謝

      來自北京 回復
  7. 挺好

    來自北京 回復
  8. 現在做平臺型產品,一直找不到方向,這邊文章對我啟發很大

    來自北京 回復
  9. 作者的文章如一盞黑夜中的燈,讓我有了方向,現在我也在平臺產品的漩渦中痛苦不堪。

    來自北京 回復
  10. 說的很不錯!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