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和微軟:你更鐘情于哪種用戶界面?
對于微軟和蘋果的用戶體驗,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看法。不過由于大多數人都只偏好使用其中之一,他們對兩種用戶界面的體驗不免會有所偏頗。絕大多數的微軟用戶都并未體驗過Mac的操作界面,而如今數以百萬計的Mac用戶對微軟的認識也僅僅停留在他們轉投蘋果之前的那個時刻——Windows XP和Office 2003時代。
這些體驗差異使得人們對微軟Windows 8界面微詞不斷。Mac用戶們甚至開始嘲笑微軟在Win 8中采用Ribbon(帶狀功能區)的決定。他們宣稱他們更愛蘋果“簡單而不失優雅”的用戶界面設計。事實是否真的如此呢?
微軟和蘋果最近都對它們的旗艦數碼相片管理/編輯程序做出了重大的更新。而兩大公司都對它們的照片軟件投入了不少人力財力?,F在我們就通過對比Windows Live Photo Gallery 2011和iPhoto ‘11的操作來看看這兩大用戶界面的差別。
主界面
兩款程序的主界面有許多相似點,也有一個巨大的差異。
這是你用Windows Live Photo Gallery瀏覽電腦中的數碼相片時顯示的界面:
這是iPhoto主窗口:
很明顯,兩款軟件這樣看起來很相似。都是左側顯示導航,右側顯示你所選擇的相冊/位置中的照片。
在導航部分,蘋果的采用了較大的加粗字體,而微軟的默認字體更小更細。這些基本上都屬于美學上的不同,而另一點功能上的不同是:在微軟視圖中,導航是采用樹形控件展開,而iPhoto采用了一個OS X應用中的標準菜單欄。它始終處在窗口的頂部,這樣一來對超大屏幕顯示而言,如果iPhoto的窗口不在屏幕頂端的話,會有些不便。
你可能會注意到,在上圖中的Photo Gallery并沒有顯示Ribbon。因為我將其自定義掉了——這項功能是針對那些不喜歡Ribbon的用戶制定的。雙擊任何一個題項就能讓你的界面看起來和傳統菜單欄無異。
點擊任何一個題項下面都會出現相應的內容以供選擇。從這個角度來看,標題欄和菜單欄最高級的選擇很相似。雙擊標題能讓標題下的內容以帶狀一直顯示。下圖是Ribbon首頁,包含了最常用的命令按鈕:
你也可以將功能區中的每個題項當成一個下拉菜單。
兩個程序都在程序窗口底部提供了總是可見的工具欄。在Windows Live Photo Gallery中,這個工具欄包括了兩個旋轉命令(順時針和逆時針)和一個縮放滑塊。iPhoto在這個工具欄中提供了一個搜索命令(通過單擊放大鏡可以得到一個搜索框)和左邊的一個的縮放滑塊,中間的一個幻燈片放映(未顯示),還有右側五個按鍵顯示iPhoto界面的不同部分。
在iPhoto視窗右下角有一個第二菜單欄,它包括了五個命令按鈕。也就是說,包括主菜單選項在內,iPhoto總共有14個可點擊的地方,而Windows Live Photo Gallery只有5處
更改視圖
恰到好處的比較了微軟的Ribbon和蘋果的傳統下拉菜單。
兩款程序都能讓你通過右側的窗格將照片排序和分類。你還可以改變類目順序,查看諸如評分和標題等細節,或是用標簽/關鍵詞將照片做上記號等等。下面我們來看看這兩個不同的用戶界面是如何運作的。
Windows Live Photo Gallery在Ribbon上有個視圖題項(VIew)。iPhoto中的照片排序選項是在帶有層疊式子菜單欄的視圖菜單中。
以圖中的寬度為例,Windows Live Photo Gallery中的視圖題項下顯示了20個命令;而包括照片排序子菜單的iPhoto的視圖菜單下共提供了21個選項(其中三分之一是灰色的)。
而當拉到至少1200像素寬度時,點擊視圖標簽你可以看到如下Windows Live Photo Gallery界面:
這些命令都歸類排列,在每個類目的底部有各自的類目名稱,類目間以灰色分割線隔開。最常用的命令以相對較大的圖標顯示。下圖是Arrange List組。
橙色高亮表示目前照片是以日期為標準排序。類目右側有Reverse sort(倒序)按鍵,可以讓最近拍攝的照片最先顯示。只要視圖題項可見,你就可以通過不同的按鈕調整照片的排序和分組——比如按下Rating(分數)并選擇倒序,照片就會以評分由高到低依次排列。
在iPhoto中,你可以通過下拉菜單完成同樣的任務。
兩者差別在于,在iPhoto中,只有單擊視圖按鍵才能進行這些操作;而在Windows Live Photo Gallery中,所有的選項都排列在視圖題項之下。
通過Windows Live Photo Gallery,你只需點擊兩下就能將照片根據標簽倒序排列;而在iPhoto中,你需要點擊六下——在根據關鍵詞排列之后(三次點擊),你要再次點開視圖菜單,再次點擊排列照片,并且單擊Descending(遞減)。比較之下,大多數Ribbon上的選項只需要1-2次點擊,而iPhoto的下拉菜單往往至少需要2次以上的點擊。
不過iPhoto的選項并不局限于在下拉菜單中,右下角還有個編輯鍵可以完成一些操作。
編輯照片
微軟將所有工具放在Ribbon中,而蘋果巧妙地放置了一些常用命令
人們通常會對數碼照片做一些修改再上傳分享。兩款程序都能通過雙擊全屏查看照片并對其進行編輯。
此時,Windows Live Photo Gallery的用戶界面會發生一些變化——Ribbon上的題項從五個變成三個。下圖是在單張圖片顯示下編輯題項中的默認命令:
在iPhoto中,瀏覽單張圖片并不會改變界面。你可以通過兩種方式來編輯照片:通過頂端的層疊式下拉菜單或點擊底部的編輯按鍵(如下圖):
底部的編輯按鍵能打開至少31中選項,其中有些還有額外的功能:Quick Fixes(快速修復)下包括6個命令;Effects (效果)下包含15個按鍵(增亮/減暗和視覺效果應用等);Adjust(調整)下包含10個滑塊(對比,色調等等)和其它一些設置。
打開單張照片時,兩個程序都會顯示導航面板,你可以以此查看所選相冊或文件夾中上一張/下一張照片。在Windows Live Photo Gallery中,左右箭頭位于底部編輯題項的左側。而在iPhoto中,你可以通過圖片下面預覽欄中的縮略圖選擇其他照片。
旋轉
在Windows Live Photo Gallery中,左右旋轉按鈕會在所有視圖的窗口底部顯示,在首頁題項和編輯題項下你也能找到旋轉選項。
而在iPhoto中,同樣的按鍵就不那么容易找到了。如果你單擊編輯按鍵,在快速修復題項下你可以找到旋轉按鍵。不過通過這個按鍵你只能對選中的照片(單張或多張)進行逆時針旋轉。而且你在編輯菜單下是找不到旋轉選項的,打開照片(Photos)菜單,里面會有順時針選項。
在Windows Live Photo Gallery中,你可以從Ribbon中找到所有任務和命令。它的設計可以讓你瀏覽某個題項下所有的內容,然后選擇你需要的功能。而在iPhoto,你要學會記住所有這些命令的位置。
舉個例子來說,如果你要使用現在的照片作為桌面背景。在Windows Live Photo Gallery中你可以在“新建”題項左邊找到一個“設置為桌面”的按鍵;或者你可以右擊一張照片選擇“設為桌面背景”。在iPhoto中,右鍵菜單并沒有包含這個功能。你可以通過下拉分享菜單設置桌面背景,不過奇怪的是,底部分享按鈕卻沒有這個功能。
簡單或繁雜?
微軟和蘋果一個最大的區別是大眾傳播出版量。在過去的五年里,微軟工程師及管理人員就Windows和Office的用戶界面設計和構建過程撰寫了相當于好幾本書的文章。
最近的就是Steven Sinofsky和這個團隊在Windows 8博客中的長篇大論。Office 2007最早的Ribbon發起人Jensen Harris當時也寫了長達八個部分的系列文章“為什么要用這樣的UI?”
我可以肯定蘋果的設計師們和他們的競爭對手一樣也付出了大量的努力,但是他們并不大肆宣揚那些工作。恰恰相反,他們在宣傳網頁和印刷品中使用了很多像“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容易”和“難以置信地簡單”這樣的詞語。
我要說的是,那些形容詞都是針對特定的產品和活動,而非用戶界面整體而言。蘋果在iPhone ‘11的收益上下了大工夫,比如說制作卡片、日歷和書籍——每項至少29.99美元。
這些收費產品確實非常容易使用,而就這一點來說,微軟沒有可與之競爭的產品。
而對那些免費服務而言,微軟和蘋果基本上打了個平手。舉個例子,從Windows Live Photo Gallery分享照片到Facebook中需要點擊一下創建項,填寫下列對話框:
如果你使用iPhoto的話,這個過程要簡單得多——也許過于簡單了,因為又一次我只是誤點了一下,我的200張本地照片就上傳到了一個錯誤的Facebook相冊中。
我不同意有些人說Windows Live Photo Gallery的用戶界面凌亂。我覺得我們可以將其稱作“完全”——事實上,將許多命令整合到一個題項下而不致顯得擁擠正是Ribbon設計的初衷。
下面兩張縮略圖可以讓你更直觀地看看整個程序的界面。
總的來說,我覺得兩款程序對于非技術用戶而言,在照片管理和編輯上都非常出色。它們各自有各自的特色,也能給用戶帶來一些不同的東西。
如果你看過2008年在Windows 7發布之前Windows Live Photo Gallery版本的話,你會發現它在用戶界面上有非常大的變化。那個版本使用了古老的菜單和工具欄的混合樣式。2009年和Windows 7 一起發布的Windows Live版本看起來好很多但是還是沒有現在這個那么緊湊。
我也比較了Windows Live Photo Gallery 2011中的Ribbon和Building Windows 8博客中Windows Explorer的Ribbon截圖。兩個設計幾乎是完全一樣的。從這里應該能看到Windows的發展方向了。
via?zdnet
來源:http://www.leiphone.com/msft-vs-apple.html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