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末總結,關于產品的若干思考
昨晚聊產品,聊到一年來照抄Path界面交互的APP不知有多少,結果呢?幾乎全滅。照搬metro風格界面的APP也很多,大部分都很蠢。創新的界面交互背后,自有其獨特的背景邏輯,照虎畫貓則得其皮毛。
最近被小狗煩得不行,微博求教,恍然大悟。原來他媽的學訓狗跟學產品設計是一樣的啊。我的意思是,基本沒有什么秘訣,100個人講100種方法,但大部分都套不到自家頭上。所謂因地制宜靈活應變,又超出了我的能耐。經常被小狗氣得半死,忽然間就很理解那些四處求教的產品新手……
蟬小隊新添了兩件法器。一是電子體重秤,法器一到,鬼哭狼嚎,紛紛表示體重又創造新高,下巴珠圓玉潤。二是迷你吃角子老虎機,每天中午每人投1塊錢硬幣進去,轉一下把手,誰贏了就把硬幣全拿走。同樣是一片鬼哭狼嚎。
蟬游記被借鑒沒什么,我們不也借鑒erly么?我做APP設計借鑒了十來款應用的細節,分拆融合,還引以為榮呢。抄來抄去不可怕,只要自己也能創造出足以讓別人抄的東西,便無損驕傲之心。如果一些設計創新被別人拿去用了,產品就嗝屁了,那是自己太虛弱,不能老埋怨叢林殘酷。產品真正強健的是理念,架構,源源不斷的創造力與扎實的執行。一處兩處的創新,可能很出彩,但并不能支撐長久的發展。靠“一招鮮”去打市場,本身就不是正道。產品不僅創新出位,還越做越好,最終卻被抄掛掉的案例不足十則,反而是共同發展壯大居多。樂觀點想,你的學習者正在和你一起教育市場。
見有人討論美蘑模式除了女裝,還能用在哪些領域,恰好我也想過這問題,回答是:
- 商品種類極其豐富,品牌忠誠度又低,挑得眼花繚亂
- 購買頻度高
- 不停地換著花樣買,而不是認準了重復購買同一件商品
所以美蘑模式除了女裝之外,還能用在哪些領域,我也說不出來。
8年來,不斷有人投入“個性化推薦”的大浪潮里邊去,但除了音樂領域,似乎沒一家“主打個性化推薦的獨立產品”做出大的響動,成為主流應用。這件事情恐怕和音樂本身的屬性有關,和個性化推薦的技術發展無關。
昨天跟同行聊到價值閉環,按我的理解,分兩方面:
- 產品所能滿足的用戶數量,以及用戶使用的頻度,能穩定維持最起碼5位數的日均UV,或一定量的現金,或一定量的優質數據沉淀。
- 產品有完整的價值鏈條,如信息的生產/加工/消費/回饋/內部流通/外部傳播,每個環節都能達到起碼的競爭力。
價值閉環的關鍵,不在于你的亮點有多么突出,而是在一條完整的價值鏈條中,你的短板有多短。借助他人的力量來墊高短板亦無不可。
聽用戶反饋,并非以數量取勝,用戶講得越多就越可信,越少就越狐疑。而是從用戶的陳述中,去理解他的情景和邏輯?;蛟S一個用戶的陳述就能打動和說服設計者,或許100份陳述也不能改變設計者的初衷。即便是一件設計者早已想到的事情,從真實用戶的嘴里,以質樸又生動的表達方式說出來,也有著不一樣的感染力。
有人問及“什么是App生態?什么又是最好的生態?”我的回答是:「中小型應用開發者認為投入產出比最高,就是最好的App生態?!怪灰狝ppStore保持巨大的渠道優勢,iOS生態就會領先安卓。大型開發者推動移動應用的規模,中小型開發者保持移動應用的活力。
我看過的色情影片有兩部神作,一是02年日本請來3位羅馬尼亞體操冠軍,全裸體操表演。其中一位人又美胸又大,跑步上鞍馬的時候晃得……DVD珍藏多年后丟失。另一部是日本公開征集250男250女(素人)在庫房內同時愛愛,美女多特寫也多,大全景與特寫鏡頭兼顧,動作整齊得跟做集體操似的,愛愛反應真實感人。
隨手列舉騰訊進入但未達到規模領先的領域:電子商務、支付工具、輸入法、搜索引擎、安全軟件、瀏覽器、博客、微博、熟人社交網站、下載工具、視頻網站、相片分享、生活點評、詞典、團購……每次我問“哪個強有力的創新者(不含游戲)被大公司抄死抄殘?”回答都是“聯眾”,或者報一排平庸產品的名字。天啦,10年連10個經典受難者的名字都數不出來。產品做得不怎么樣,被更優質的產品擊敗,這是市場規律?!俺u”只是弱者的心理慰安所罷了。
剛才被問到在大公司和創業,主觀感受上最大的區別是什么。答:在大公司遇到的難題,很多無力解決,便覺得自己是炮灰。創業會遇到更多得多的難題,但可以挺身而戰,不論成敗,都覺得自己是戰士。創業這半年也有苦惱、暴躁、絕望的時候,都值得一戰,不像在大公司經常有勁無處使,諸多羈絆捆得牢牢實實。
想想,我真的很愛產品。以前在公司組織“每周曝料會”,輪流上去分析各種新產品、新改版。十幾次以后大家就疲了,沒幾個人去聽,更怕被點名上去講,只有我興致勃勃還老埋怨別人不積極。后來組織“APP曝料會”,每周3人,各講3個酷應用,3周一循環,也是十幾次后皆視之如抓壯丁,只有我每次必到每次必講。經常有人問我做產品怎樣入行,我就很吃驚,這么多好產品攤開在你眼前,讓你去分析去琢磨,它們才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天天看天天用,還是“不明覺厲”,那么別求教了,你不適合做產品這一行。
每次見別人拿著超過5寸屏的手機打電話,都有種“抓起一塊板磚拍自己臉上”的錯覺。
想起我初中時迷戀街機到了什么地步呢?先是背版,把STG的每一關背得滾瓜爛熟。然后在上課的時候緊閉雙眼,左手豎握鋼筆,右手食中二指敲擊課桌,腦補自己正在玩射擊游戲,比如雷電,比如蛟蛟蛟,有時候能不睜眼連過三關……
經常有人勸我學開車,我就跟他講3個故事:
- 我有次拿著一瓶水從家走到公司,走神了,到公司的時候發現瓶子不見了,也不知道是去哪里了。
- 我有次玩格斗游戲,走神了,過了3關才回過神來,也不知道剛才是怎么過的關。
- 我經常騎自行車去公司,過了四五個十字路口,回過神來,全然忘了紅燈還是綠燈。
昨天想,我離開大公司創業的源動力,并非出名或發財,而是和一群自己喜歡的人,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做出自己喜歡的產品來,僅此而已。是否大紅大紫,誰知道呢,產品市場是如此變幻莫測。至少我在測試下一個新版本的時候“愛不釋手”,對自己來說,這就值回票價。我喜歡蟬小隊的這份作品,真心喜歡。
產品經理是干什么的?什么是產品運營崗位?產品抄襲和借鑒的區分點又在哪里?我覺得,這是互聯網行業神一般的三大謎題,可以與斯芬克斯媲美。
對APP的新手引導我是這么看的:
- 只出現在必須進行講解的當前頁面
- 一個交互流程內只出現一次(或理解為一張圖)
- 講解文字或圖例集中在小塊區域,讓用戶快速找到焦點
- 打死花里胡哨賣弄風情的視覺設計,盡量減少圖畫(與實際界面的映射并不直觀),以簡潔的文案為主
接著說說反面教材:一打開應用連續顯示3-5張新手引導蒙層,看完轉眼就忘了,更沒動力去看。蒙層內大片區域進行圖文并茂的展示,一眼看不懂在講什么,等著用呢,誰他媽慢悠悠看這個。就算耐心看了,從花里胡哨的圖層轉到實際界面,一下子對應不上來,結果還是給忘了。
從11年中到12年末,旅行新產品大爆發,單單是我知道的就有40款左右的新品發布。一年半后,談得上“努力活著”的不足1/4,路線清晰形勢光明的恐怕一款都沒有?!奥眯杏媱潯边@個方向有全滅的趨勢,“旅行分享”已經滅團,“旅行記錄”瓶頸明顯,最后大部分幸存者殺入人工編輯的旅行指南市場混戰。這期間國外旅行產品了無新意,就連Alexa一萬名以內的新網站也難找出來,穩在北美榜TOP25的新APP亦不見蹤影。唯有產品形態土得掉渣,亦不可復制的tripadvisor一枝獨秀。
用Alexa工具條看了看,主打內容的獨立旅行網站,全球排名第一是tripadvisor,286名;第二螞蜂窩,3646名,第三同程旗下一起游,5137名,第四攜程旗下驢評,5828名,第五窮游,9118名。年初很受關注的海外黑馬gogobot呢……29890名。和半年前的數據對比,只有螞蜂窩和窮游保持上升,別的都在下跌。順帶說個目測數據,螞蜂窩每日發表游記在旺季是500篇左右,淡季大約是350篇(不包括小組),這個數字已經是全球第一大“游記網站”,超過任何對手5倍以上。
2012是我的本命年,忽然想起和上一個本命年頗有相似之處。1、工作大變動:離開檢察院-離開網易。2、新生活的開始:從公務員到平媒編輯-從職業經理人到創業。3、堅決不穿紅內褲……
——————————
最近寫微博不多,寫博客更少。
原因嘛,一部分是忙,二桿子QA再戰沙場;另一部分原因是謹慎。
以前習慣有什么想法都用博客記錄下來,回頭去看的時候,自覺1/3是蠢話,1/3是廢話,只有1/3還值得一讀。相對務虛的觀點還好,越是接近實戰的具體到細部的總結,就越容易受當時的局限性所困。說錯的話頗不少。
所以在我現在做的事情,固然可記錄的心得與段子頗不少,也不忍誤人子弟,還是作階段性的總結比較好。再一想到噴嘴們陰陽怪氣的回復,噗嗤~
等到我的產品落地生根,真正存活下來,再寫若干篇博文來填補上這大半年的空白。祝福我吧。
#專欄作家#
純銀V,蟬游記創始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前網易網站產品部總監。一個文藝加文筆好的產品經理。
本文系作者授權發布,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今:2021年3月2日;
翻閱純銀 2013年1月8日的文章;
感慨雖相差8年的時間空間;
但卻像是做了一次的跨空間的交流;
所謂見字如面,概是如此吧~
卒決定從此開啟自己的文字人生,留與前后人,解相聊甚歡之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