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思路悖論:用行為催生動機

1 評論 5111 瀏覽 36 收藏 11 分鐘

在很多情況下,用戶往往無法靠自身發現潛意識層內的隱性需求,那么身為產品設計者的我們,究竟該怎樣應對這種情況呢?

一、顯性需求和隱性需求

用戶行為和用戶動機是兩個高度關聯的概念。在用戶沒有形成目標概念之前,通常無法形成對二者的意識。在過去接觸的產品設計工作中,很多前輩會強調“要先了解用戶是否存在這個需求,再決定要不要出具解決方案”。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是在暗示用戶應當是先有動機,再有行為。這個理論確實符合主流方向,通常用戶需求可以分為顯性需求和隱性需求。

顧名思義,如下所示:

通俗的來講,顯性需求是表層需求,隱性需求是潛在需求,也就是我們通常要挖掘的需求本質。隱性需求與顯性需求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另外,在很多情況下,隱性需求是顯性需求的延續,滿足了用戶的顯性需求,其隱性需求就會提出。

為了便于理解,我們再重新回顧一個經典的案例:

這個案例無數次被拿來教育我們,“要先了解用戶是否存在這個需求,再決定要不要出具解決方案”。但換個角度來看,我們依然可以發現更多有趣的信息,譬如:針對用戶的問題依然可以繼續問下去,因為依然潛藏了更多的隱性需求。

以上的對話雖然是我杜撰的玩笑,但不排除個體存在以上不同的隱性需求,福特最后用汽車滿足了對“效率”有隱性需求的群體,但同時也忽視了這部分人更深層次的隱性需求。

那么可能有人要問了,既然如此,為何福特的汽車依然大獲成功呢?

這里就要引入我今天想要提出的論點“行為催生動機”。

二、尋找鑰匙:用行為催生動機

這個論點的必要前提是“用戶不知道自己潛意識里究竟想要什么?!?/p>

由此類推,如果繼續深挖背后的隱性需求,那么是否會出現下面的情形呢?

以上場景如今已成現實,我們也漸漸發現,用戶的隱性需求就像男女尋找戀人一樣,在遇到“合適的人”之前,你其實并不了解自己潛意識中的配偶是怎樣的。

在2016年的王寶強離婚事件中,針對馬蓉出軌事件,通常會以為同為男性的群體會產生更顯著的憤怒情緒。但根據微博輿情大數據顯示,對馬蓉的憤怒情緒在女性群體中的傳播程度卻大于男性群體,而男性群體中的幸災樂禍的情緒竟多于憤怒情緒。

佛洛依德在人格理論中這樣解釋人類的潛意識:

由此可見,用戶往往無法靠自身發現潛意識層內的隱性需求,那么身為產品設計者的我們,究竟該怎樣應對這種情況呢?

通常的策略是采用用戶訪談(User interview)、焦點小組(Focus group)、卡片分類(Card sorting)或日記記錄(Diary studies)等定性調研方法,來挖掘用戶“怎么想”的隱性需求,這種方式雖然科學但卻存在以下問題:

根據以上描述,倘若調研結果不能精準的分析出用戶的隱性需求,那么將會導致寶貴時間的浪費(對創業公司和初階產品而言尤為致命)。那么我們依然可以選擇第二種策略,基于“用行為催生動機”的理念,采用“快速試錯法”。

根據佛洛依德理論的推理,隱性需求作為人類的潛意識,是可以被特定的“鑰匙”激活的,這個鑰匙可以是一個新穎的產品功能,可以是一段令人動容的宣傳視頻,也可以是僅僅一句觸人心懷的使用評論。但這把“鑰匙”的成功發現可能需要經歷多次錯誤的嘗試,正如張小龍在微信公開課中所述:

張小龍在設計微信搖一搖功能時,也許并沒有站在用戶隱性需求的角度,更多的是站在了“我想要試試這個功能”的角度。福特沒有造出高鐵和飛機,也是因為汽車的嘗試恰好成了當時那把對的“鑰匙”。

尋找“鑰匙”的過程對產品設計者而言應當是痛苦不堪的,尤其是在沒有太多競品方案可參考時,設計過程應當是一個不斷反思的過程,這個功能/設計是用戶想要的,還是我自己想要的?用戶要的是一個功能還是某些更深層次的東西?特性,感情,欲望,各種情感意識應當如何取舍?

三、試錯的關鍵:計劃和行動

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 BJ Fogg提出過:

對于這句話,我的理解是,用戶的動機可以通過“計劃和行動”來實現。因此,我提出的“快速試錯法”應當是指圍繞每個產品定位的核心進行試錯,嘗試不同的解決路徑而非頻繁的更改動搖產品定位。

舉個KEEP的例子,運動健身對很多人是而言是一種顯性需求,但因門檻高往往會導致很多用戶無法堅持運動。KEEP沒有放棄“互聯網+健身”的產品定位,提出了“自律給我自由”的口號,先后嘗試了多版功能。

查詢版本號更新內容可以發現其產品規劃中存在多種“試錯”行為,但試錯的內容核心一直在圍繞“為用戶制定各種健身計劃和激勵后續的行動”,譬如:最近比較火熱的“智能訓練計劃-28天訓練營”,用“計劃和行動”的方式激活用戶“堅持下去就可以變的更美/更帥”的隱性需求。

直播五虎中一直悶聲賺大錢的“陌陌”,也從8.0版本之后不斷試錯,圍繞“互動場景拓展”為核心,試圖引導用戶進入“持續游玩就會發現更多樂趣”的游樂場式體驗,通過豐富的互動場景激活用戶持續訪問的動機。

如下圖可見:

從如今KEEP智能訓練計劃的成功,到陌陌改版后連續三個季度直播利潤高漲的結果,已經驗證了圍繞“計劃和目的”進行試錯的合理性。設想下:當用戶每天早上醒來,首先想到的事是打開你的產品完成今天的“計劃”,這份動機便是通過“計劃和行動”的鑰匙來進行激活的。

動機會隨著長時間的行為變為動力和勢頭,因為當你做了符合潛意識的事情時,繼續做起來會變得越來越容易。

感謝閱讀,歡迎討論和批評指正。

 

本文由 @?秦凱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