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設計中,如何運用美即適用效應?
我們在設計產品的時候如果我們在視覺上進行了優化和改良,即便是有小小的缺陷,人們也會忽略甚至很難發現這些缺陷的存在。如果功能很好,而形式不美好給人的第一印象不是太好,人們的接受度就會比較弱。
一、關于美即適用效應
美即適用效應的另個通俗的說法叫美即好效應。字面的意思也就是,人們常常認為外表美麗的人,其他各方面也都很好。
賦予其一切美好品質,認為其用過的東西,他的家人,他的朋友等等都很不錯。但如果你全面了解這個人,往往并不是各方面都很好,甚至有自己無法容忍的一面,現實往往與想象不太一樣。
那有人會說是不是美即好效應就不好呢?我們是否就要大家穿同樣的衣服,剪同樣的短發,進來遮住自己的長處呢?
當然并非如此,美即好效應有它的正面意義在也有它的反面意義在。
反面舉例:
在學校里有學習好的學生和學習差的學生,我們小時候就有一個印象,尤其是我們學美術的同學普遍成績都不是太好。我們就會發現大部分老師就特別喜歡成績好的人,而且還覺得他們其他更方面也很好,并且對學習好的學生特別照顧。
而對于學習不好的同學其他各方面也不是太好,這種現象其實是很不好的。一方面對學習不好的學生老師沒有發現其他方面的長處,這樣就容易造成學生心理的不健康因素,激發差生的逆反心理。
正面舉例:
國內的女生經常喜歡去海淘一些產品,尤其是在買日本,日本的產品的時候,很多女生女生會提前做功課看什么樣的產品好用。比如:會查看歷屆的美妝大賞榜單,或者是查找一些美妝博主啊,或者是護膚達人啊,他們推薦的一些測評產品,然后才會決定購買哪些產品。
這里其實是利用人們對于權威和信賴人的信任,也認為榜單產品和推薦的產品都是好的,也為我們的選擇提供了指導。這同樣是美即好效應。
美即適用效應:
美好的設計會更為適用,我們在設計產品的時候如果我們在視覺上進行了優化和改良,即便是有小小的缺陷,人們也會忽略甚至很難發現這些缺陷的存在。如果功能很好,而形式不美好給人的第一印象不是太好,人們的接受度就會比較弱。
當然也存在一種情況我們的產品外觀設計的非常好,用戶也買單了,但是在使用過程中發現了產品實用性的巨大缺陷,久而久之用戶也就會忽略產品的美了。
所以說我們在設計產品的時候首先要保證產品的需求功能,在需求功能的基礎上進行設計美化,才能讓產品更加深入人心。
二、美即適用效應在設計中的運用
1. 工業設計中的正面運用
很多手機廠商的都會在宣傳廣告上大力宣傳自己手機的拍攝效果。比如說:我之前看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圖片,在上面繪制了4個不同的手機拍攝出來的人像效果,分別是三星、華為、oppo、蘋果手機,差異巨大。
效果最好的呢是oppo的手機,其次是華為效果最差的是iPhone的手機。當然大家也都知道,愛瘋的手機的真實還原度會相對來說較高。我覺得這個跟國內、國外用戶的審美的習慣不同相關聯。 比如說在國內的話,其實賣最好的手機并不是蘋果手機而是華為、oppo、vivo等國產手機。
這一定程度上說明了拍攝效果對手機銷量的影響,也反應了國內審美習慣的不同。大部分中國的年輕人更喜愛自拍效果好的手機。比如:像增長迅速的oppo、vivo這類手機,抓住了年輕人的心理,基本上每次找代言人的都是當紅的,年輕人最喜歡的。
第二點就是主打美顏鏡頭拍攝功能。人人都希望自拍美美的,都不太愿意看到自己的缺陷。這里的其實就是在產品設計中,正向地運用了美即適用效應。
2. 廣告設計中的運用反例
曾經看過一個美團外賣的廣告,是趙麗穎代言的。宣傳的角度是吃飯不用出門,當然越來越白越來越美。
當時還跟朋友一起吐槽這個廣告好傻,大家都知道一白遮百丑沒錯,但是這樣牽強的找個明星硬要強加入美即好效應,用戶未必會買單。美白如果這么容易,那些大牌護膚品豈不是都要倒閉啦。
這種廣告帶來的效果只會讓人覺得嘲笑消費者的智商么?
叫外賣的用戶還會繼續使用,不叫外賣的用戶不會因為叫外賣會變白就去用了。
2. UI設計中的運用
以摩拜和OFO來進行舉例:我們可以看到,近幾年OFO從設計上的一些巨大變化。
相對來說我其實早期更喜歡摩拜,并不是很喜歡OFO那樣明度過高的亮黃,那個時候摩拜和OFO的產品競爭差異并不是太大。但自從OFO融入了小黃車這個元素進去之后,好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OFO利用自身亮黃色的元素,與國外知名吉祥物小黃人來進行了一個很好的結合,并融入到自身產品設計的方方面面。從LOGO設計到線上APP的UI設計,再到線下的自行車產品包裝。還有之前非常有名的OFO小黃車研發間,展示了整個小黃車的生產全過程,趣味性非常強,與小黃人結合的簡直天衣無縫。
由此我也對OFO的設計刮目相看。
但是作為一個經常騎車的用戶來說,各種不同共享單車軟件我都試用過,讓我體驗最好的還是OFO的界面的最新版本設計。
ofo集卡趣味活動
雖然后期摩拜有想結合米奇的形象,但是總覺結合的并不是那么好。再拿摩拜和OFO進行對比的話,OFO的整體品牌的設計顯然更勝一籌,摩拜就略顯單調了。
那么從OFO的UI界面外觀到自行車的產品包裝外觀來說,我是非常喜歡小黃車的設計的。手機里的OFO軟件哪怕不用也是一直保留,不舍得卸載的,這就是美極好效所產生的效果。
由于我是一個長期使用單車的用戶,哪怕線上設計設計的再好,在實際的騎行過程中我們會體驗到產品的質量以及易用性。這點明顯是摩拜比OFO的質量要好很多,自行車的損壞率也小很多,騎行的負擔也相對較輕。OFO的自行車的質量造成了非常不好的用戶體驗,同時也會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我一度只在沒車可選的時候才會選擇OFO。
例如:我曾經因為喜愛一個云朵形狀的鬧鐘而去購買,甚至幻想擁有它會很美好,但是我買來之后鬧鐘經常有很大的時間誤差,操作調節按鈕又非常復雜,我又懶得看說明書。時間長了就不覺得這個鬧鐘很好看了。
3. 美即適用效應催生的粉絲經濟
比如:一直大火的那個網紅直播,她們通過分享自己每天做了什么,分享喜歡吃的東西,并且教人化妝穿衣,迅速催生一大批粉絲。我們會覺得這些小網紅們相比明顯會更加親切,更貼近普通人的生活。
- 一方面是面對網紅美麗的面孔大眾都很喜歡,一度催生網紅臉這個名詞;
- 另一方面也是滿足了普通人對具有明星光環的人的生活的好奇心。
還有一些人運用微商,每日發一些自己的美照或者客戶的美照,從間接角度宣傳了自己的產品或是自己工作室的微整形效果,又或者是宣傳自己開的理發店的發型做的如何的好。凡事關注了這種微商的人平時生活中看到這些照片都會有消費的沖動。
美即適用效應對經濟產生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美即適用效應還常常運用在各大直播交友平臺里,打開任何一個此品類軟件我們都能看到清一色的俊男靚女。通過大量的美麗面孔的展示來吸引小閑(有大量閑暇時間)用戶,例如:上圖的映客直播軟件,美即適用效應適用于所有直播類的app。
另外還有加入直播類附加功能的電商產品,比如:淘寶,培養了大批量的網紅博主進行賣貨,我就曾經沉迷于看淘寶的網紅直播買衣服,買了不少,但由于質量問題也退了不少,可見美即適用是非常容易產生消費者的購買沖動的。
還有一個近年又火起來的小紅書App,之前在海淘代購類App中小紅書并不是最顯眼的那一個。但是小紅書通過打代購電商類產品的差異化,和首次引進了明星來做網紅直播這個概念又成功獲取了大批量用戶。同樣是美即好效應的經典案例。
總結
美極好效應運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有意無意識的在利用美極好效應,大多數人尤其是對一些權威的信息很容易輕信,沒有太大主見的人很容易放棄自己之前的主張,去迎合權威的說法,將自己的想法推翻。
還有些人看到長相出眾的人,就覺得他們其他各方面都很不錯,就會給長得好看的人更多機會,那么長相一般的人想要成功呢就更難。
美即適用效應要運用在產品功能設計較好的基礎之上,不僅能第一時間留存用戶,還能變成自身的忠實用戶。
作者:角馬X? ?口袋理財UED設計經理,公眾號:海鹽社
本文由 @角馬X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我覺得你說的挺有問題的 小黃車和你說的那個鬧鐘 設計本身做好了自己的本職工作 甚至出色的做好了,但是產品本身的性能有問題使得產品華而不實,這并不是設計的錯吧 ,難不成產品本身有問題 就需要相符合的有問題的設計,你覺得你應該找些畫蛇添足的設計才能說明你想表達的問題
您好,感謝您提出的問題。其實我這里對OFO和鬧鐘的外觀設計進行了認可,只是強調了兩者的產品功能易用性沒有做好。雖然美即適用效應能夠帶來美好的體驗,但是產品本身的功能更重要。畢竟外觀設計和產品功能設計都屬于產品設計不可分割的部分呢。
文章說得很好,但美團廣告的例子被說成反例,我不是很同意,我認為美團是聲東擊西,這廣告的目的不在于需求,而在于制造一個亞文化詞匯來傳播,這是大廠的慣用營銷方法,每隔段時間就會在社交媒體上制造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