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由0到1的真正邊界是什么?
這幾天又翻了下騰訊在2012年出版的一本談產品的書《在你身邊,為你設計》,這不禁讓我感慨,騰訊的整個產品設計的標準化體系十分的優秀以及出色,說其用戶體驗也做得算是國內首屈一指一點也不為過。幾個月前和一個曾經在騰訊待過的朋友聊,他認為騰訊的整個產品體系是一種工科生的思維方式,通過嚴格的公式,計算,考核,數據,來完成的,騰訊是以一套工科生的思維方式建立的完美的產品體系。
騰訊的整套產品的標準化系統確實值得學習,但是我近來在思考的則是,為什么在這樣一套完美的產品生產系統下面沒有誕生微信?為什么在米聊積累了幾十萬用戶后QQ依然無動于衷,而微信的誕生則是來自一封張小龍發給馬化騰的意外郵件?如果沒有這封郵件也就沒有微信。又或者說,如果這套產品體系完美到天衣無縫,那么它的評價體系也應該完美,為什么又在微信誕生之初,受到騰訊內部的排擠?這種排擠刨除人的因素,其實可以看成是騰訊完美產品系統對于微信的排擠,那么騰訊以及百度阿里這些大公司的完美的標準化的產品設計體系下的漏洞又在哪里?產品的邊界又是什么?
前幾天看到一篇文章,講的是產品經理在產品設計上的全部細枝末節,從頁面結構到修改的所有詳細說明,深入一切細節,做的的確非常不錯。但是最后看到這個項目是什么的時候,頓時覺得很無趣,是一個亂七八糟的項目,整個產品都不知道在做什么,但是每個細節都已經被巨細靡遺的標注出來。
這和我之前犯的錯誤一模一樣,我們都很努力的在交互層面想方設法做到極致,在產品需求說明的規范化流程化上努力做到最清晰,讓程序設計可以更加輕松的對接,讓整個項目管理更可控更高效,但是做出來的產品用的人寥寥無幾,完全沒有到達我們的預期。
而這也是我花了兩年多時間走過的困惑,我一直很努力學習,也在努力尋找什么是好產品的標準答案,而我能夠學到的則是不斷優化用戶體驗,要為用戶群體畫像,要做好項目管理分配,要不斷滿足用戶周邊需求……但最終這些經驗都是取決于已經有很多用戶的產品,以及有大公司流量支撐的產品,他們的經驗其實是已經完全越過了“0”到“1”的階段在干的事情。
所以回過頭來再看騰訊這些大公司的標準化的可以量化考核的產品管理哲學,統統都是建立在了1之后的事情,所以騰訊無法預測從“0”到“1”的微信,大公司可以在用戶體驗上做到極盡可能的優秀,優秀的人可以通過學習通過努力迅速掌握在大公司做事的方式,將流程化體系化的工作做到最高效率,最優質,但是一旦讓他自己跳出來創業,則所有經驗是否有用都很難說了,比如白鴉,我以前一直看他談設計的文章覺得很不錯,但是他離開支付寶之后,做出的事情并沒有一帆風順,他也是一個很努力的人,他的設計理念沒有任何錯的地方,但是就沒有做出算得上大成的產品。
折騰兩年其實挺痛苦的,這兩個月我在旅游把心漸漸沉了下來,通過了兩年多時間的教訓,我明白過來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0”到“1”這個過程是不可能通過標準化的方式所習得的,無論你多努力多刻苦的去鉆研用戶體驗的細枝末節,去做更詳細的需求文檔,都沒用,無論你多努力多聰明在這些事情上做到極致,你依然只會是一個經理人,本質上就像流水線上不會太多想的工人,只要多努力就會有更多回報,但是永遠想不到為什么世界上會有這樣一份工作?以及整個世界背后運行的機制是什么?
我最近思考最多的是“0”到“1”,到底什么是需求?所有人都知道一個產品都只能做到極致的一個點,但是100個點里有99個會死,又到底是哪個點打出去是“0”到“1”?這不是可以通過學習獲得的經驗,一定是回到人性底層的深邃感受與體驗。
我另外悟到一個最重要的事情就如何看一個人是否真正懂人性,懂人性不是拿著別人家的產品分析來分析去說這個體現了什么樣的人性,自私,虛偽等等,這只是事后結論。真正的懂人性的人一定是能夠將自己的“懂”回歸到自己的人際關系中,通過與人打交道的方式中就能看出一部分,他們可以通過你的交談直接看透你背后的需求,來考慮你的處境,這是無法言傳的,其次真正懂人性的人會將這個“懂”做成廣受大眾喜歡的小說、電影、話劇節目、脫口秀節目等等藝術化的表達,當然,更為深層次的就是做成產品,因為通過懂人性做出的產品一定是能夠將底層人性進行一種標準化的設計來實現的,這種標準化是必須實打實的切中每一個人底層需求,順勢而為。再反過來說,這個世界的任何行業的標準化流程本質上都是按照人性底層的需求所衍生出來的。
所以當我重新回頭去看“搖一搖”這個功能的時候有一種不可思議的感覺,我們作為原始人的時候,接觸一個物體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拿在手中搖動,想要知道是什么,里面會有什么神秘的好玩的東西?這種最直接直抵人性底層的設計,一定是在騰訊的產品設計體系之外誕生的,也間接說明了張小龍的那封郵件也絕不是什么“意外”,是一種對人性深刻的把握,張小龍是真的懂人性。
我旅游這幾天也非常清楚一件事,那些分析產品體驗的報告永遠只是表面上的事情,尤其是90后分析報告之類,這些分析都沒有錯,但這都是隨時可能變化游戲規則的亂象。真正能夠讓你抵達人性深處的只有對自己的深入觀察,頻繁觀察自己的欲望,恐懼,煩惱,憤怒等等,你必須先有探索自己的欲望,而不是像所有人一樣永遠被欲望和恐懼牽著鼻子走,然后經歷一切挫折與痛苦后頓悟出離,才可能到達見自己則見眾生的高度。
所以,佛陀是最懂人性的,它創造了流傳千年萬年的產品,佛陀真實的看到了無論這個世界的科技與文明如何物換星移,人性底層的那些東西不會發生任何變化。
我后面會接著思考,望與同道者共勉。
#專欄作家#
承哲,微信公眾號:shouxifayanzhe,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關注工具產品和人工智能領域,擅長AXURE,興趣愛好看書,思考。
本文系作者授權發布,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