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感知”與產品設計

3 評論 5663 瀏覽 30 收藏 10 分鐘

感知,是產品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一款產品是否優秀,在很大程度上與用戶的主觀感知有關。作為一名設計師,如果其作品沒能使用戶形成良好的感知,那么即便你的產品足夠有用且富有創新性,也無法取得真正意義上的成功。

像是長假之后的第一個周五,秋意已經很足了。各位在開學之后都有升級Sketch 52沒?新功能還是相當實用。

另外WireframeKit for Sketch 組件庫也已更新到iOS 12,老用戶們記得按照文中的方式升一下。免費更新什么的最好了。

臨近周末,輕輕松松,一篇不慌不忙的譯文,關于“感知” , 既屬于“體驗”,又不等同于體驗的“感知”。

如果我們將米其林餐廳里的菜肴替換為普通餐廳出品的,或是反其道而行之,很可能你根本不會留意到區別。

“工程師、醫療人員、科學研究人員等等習慣于探索問題的解決方案;但實際上,當你達到了社會財富的基礎層面,就會發現更多的問題其實是關于‘感知’的”。

——Rory Sutherland

作為設計師,我自然也習慣于進入“我們必須尋求解決方案”的陷阱而無法自拔。我們必須對產品持續改進,使其更為高效和美觀,比競品更加優秀。

然而如果我們都在做著這些,為什么世上還有那么多平庸的產品?

經過思考,我漸漸意識到,除了我們日常所理解的“設計”以外,一款產品是否優秀,在很大程度上與用戶的主觀感知有關;感知,是產品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

一、關于主觀感知

“自從英國在公共場所禁煙之后,我就再也無法去享受飲酒派對了。為什么呢?在派對上,你無法始終和人們保持互動;有時你就是需要一個人安靜地呆一會。如果你手里拿著一根煙獨自站在角落眺望窗外,人們會覺得你簡直是個哲學家;而如果你什么也不做只是呆呆站在那里,人們就會認為你是個孤僻而不友善的家伙。”

——Rory Sutherland

我們時常會忘記

  • 事物有時并不是它們看上去的那樣;
  • 事物的面貌取決于人們的看法;
  • 事物的面貌取決于人們將其與何物做比較;
  • 事物帶來的心理價值對于人們更加重要。

這讓我想到,我們在設計產品時,無論是改版迭代還是新創,都必須考慮到有哪些因素會影響到用戶對于產品的看法和感知,縱使在某些時候,我們需要對產品進行可能會影響到用戶感知的重大調整。

對于較為常規的迭代,我們在回頭考量其質效時,往往會發現人們并不會如我們所預期那樣認知和使用。人們對于產品和服務有著自己的看法,大腦會使現實失真,并創造出它所傾向于看到的現實。

“人們會以自己所希望的方式思考事物,而非基于客觀現實?!?/p>

二、心理否認

Charlie Munger在他的《窮查理寶典》一書當中講了個故事:他一位朋友的孩子在駕駛運輸機時發生墜機,不幸身亡;孩子的母親本是非常理智的人,但她拒絕相信孩子已經亡故的事實。這是純粹的“心理否認”——現實過于痛苦,令人難以承受,于是人們從主觀上令其失真,直到其能夠被接受。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多多少少都會如此,這類集體心理誤判有時會產生嚴重的后果。

透過這種現象,我們也能大致了解人們的思維模式了。人們在多數時候是在為“感知”付款,而非解決方案本身。

為什么 Google 搜索是最棒的?

漫談“感知”與產品設計

這類案例不勝枚舉。我們聚焦于大眾市場,以 Google 為例。為什么我們通常會認為 Google 搜索強于 Yahoo 或 Bing?從技術角度講,我們確實能說出一番道理;但最終我們會明白,后兩者實際上并不真的比 Google 差,在某些方面甚至會更出色。但為什么人們就是一直在用 Google 并堅稱其更快更優呢?

“人們傾向于認為,只在一件事上做得好,要強于同時在兩三件事上做的優秀?!?/p>

這里的關鍵問題不在于技術、搜索結果質量或是所謂的“干凈的界面”,而在于人們對于 Google 作為搜索引擎的感知。

想必Google的人也明白,如果他們換一種方式來呈現信息,人們的這種感知勢必會發生變化。

Google僅為你提供一個搜索欄,而Bing、Yahoo、Yandex或其他搜索引擎則試圖成為門戶入口,他們希望給你看到天氣、新聞、熱門搜索建議及時訊等等。

Google 給人們帶來的“簡約”感知,實際上是他們通過設計所營造出的幻象——Google同樣是入口,同樣提供天氣和新聞資訊,但他們不會立刻提供這些信息,他們就是要讓你產生“簡約”、“專注”、“快速”的感知。

本質上講,作為搜索引擎,Google、Yahoo或是Bing并沒有太大區別,但他們的包裝方式卻完全不同。

人們需要更快的火車嗎?

漫談“感知”與產品設計

歐洲之星鐵路公司(Eurostar)花費了60億歐元,將巴黎到倫敦之間的客運時間縮短了45分鐘。現在我們假設不做提速,而只花10億歐元為列車增設高速 Wi-Fi網絡,提升人們在旅途中的愉悅與輕松感,這樣能否以更具性價比的方式提升人們的感知?

或是再花上連十分之一都不到的價格來聘請全球知名的男女模特為每一名乘客送上飲料?這時你手中不僅還剩下50億,人們甚至還會盼著列車能開得再慢些。

三、感知是關鍵

“30歐元的手表足夠解決人們的計時問題,任何更加昂貴的都只是為了滿足其他層面的需求?!?/p>

——Rory Sutherland

問人們一些關于智能手機、智能電視、網絡連接方面的問題,幾分鐘內你就會聽到各種抱怨,包括月賬單、緩慢的網速、新iPhone有4GB的RAM而三星的有6GB一類。

實際上,硬件與技術所能造成的感知差異相當有限,真正能夠形成影響的,是產品能否為用戶帶來“高速”、“高質量”的感知。

角度決定觀點:

當你降落在廉價機場,很可能需要搭乘接駁巴士才能進入航站樓。很多人會對此產生抱怨。

而機組人員的一番話雖然無法改變實際狀況,卻能讓你對信息的感知方式發生變化:

“有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壞消息是,另一架航班占用了我們的入口,所以大家需要搭巴士;好消息是,巴士會將各位直接載到入境檢查處,您下車后不用走遠就可以取到行李?!?/p>

如果你有多年的旅行經驗,那么立刻會意識到這是常規操作,巴士本就是要載客到出口附近的;但對于很多人來說,這聽上去卻像個好消息,他們甚至會為此而心懷感激。

或許你所需要的就是調整角度:

如果沒能使用戶形成良好的感知,那么即便你的產品足夠有用且富有創新性,也無法取得真正意義上的成功?;蛟S用戶本就不需要設計者所理解的產品和服務上的創新,他們真正需要的只是不同的角度,以及感知上的變化。

 

作者:Eugen E?anu

英文原文:https://uxplanet.org/@eugenesanu?source=post_header_lockup

本文由 @Beforeweb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哈哈

    回復
  2. 有趣

    來自上海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