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新人,如何快速Hold住一個設計項目?
本文將從設計“對象”的理解、設計“節奏”的把握,團隊“協作”的方式以及“工具化”沉淀與思考四個維度分享總結項目經驗,希望能夠給職場新人帶來幫助。
Goapi是一個測試工具類項目,前期團隊面臨的不單是產品體驗升級的問題,而且在團隊協作上,流程與規范問題也尤為突出。在今年4月份,業務方邀請交互同學加入,希望通過設計助力“Goapi”產品體驗升級并推動產品商業化。
在這種情況下,筆者有幸支援“前線”。但是對于初入職場不久的設計師,如何快速提升自我能力并協助團隊達成產品目標呢?
本文將從設計“對象”的理解、設計“節奏”的把握,團隊“協作”的方式以及“工具化”沉淀與思考四個維度分享總結項目經驗,希望能夠給職場新人帶來幫助。
一、向前看、往后想、快速理解產品并找到感覺
Goapi是一款為QA人員測試的工具類產品,有很強的專業門檻?!皬碗s業務的規則難懂”、“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產品很難理解” 。此外,此產品最初是有前端開發自己搭建的頁面,前期并沒有相關分析資料積累以供參考,相比之前總是先有PRD,進行用戶調研,再展開設計工作顯然困難了很多。
然而,在做設計整體的優化之前,若不了解業務邏輯及用戶情況,直接著手做優化,無異于盲人摸象,對產品的幫助并不大。
這種情況下主動向前邁一步,“往前看”是指在主動向項目負責人和與用戶有密切聯系的一線技術支持間接了解產品概況(過去發展、現狀問題、未來規劃等),也可以直接挑選一些典型用戶進行訪談,深入理解用戶真實的感觸和使用場景等。并通過梳理產品定位、目標人群、使用場景、功能特色等方面的過程中,對產品變的越來越清晰,過程中也對產品開始有感覺。
- 間接相關人了解:優勢是消耗的時間及移動成本較低,是快速了解目標用戶時常用的方式。
- 直接用戶訪談:是對用戶的感知更具象,但相對消耗的成本也更高。
當思維還沒有固話時,正是轉過身“往后想”的好時機,基于現有收集到的資料,往后想想未來可以如何發展,比如:基于“產品特色”,可以做哪些差異化的功能?“基于“效率”目標,可以做哪些提升產品使用效率的設計策略?等等。
(擁抱用戶,通過挑選一些典型用戶進行訪談,深入理解用戶真實的感觸和使用場景,利于更好的開展設計工作)
熟悉相關業務領域與用戶群體,不僅讓自己的業務Sense變更強,同時可以幫助自己站在“項目產品的視角”而非單純“設計視角”來看設計。通過掌握第一手的用戶資料,讓自己設計思考的原點回歸到用戶述求的本質,使設計發揮更大價值,從而在項目中擁有更大的話語權。
二、融入團隊、適應節奏、做最適合當下的設計
作為一款TO B工具類產品,最重要的就是要模塊清晰、流程流暢,幫助用戶解決使用效率的問題。但是Goapi最初易用性問題較為突出,導航不明確、操作流程繁瑣冗余、容錯性差等。
從體驗角度來講,交互設計應該從根本上對產品進行重構并解決問題,而并不是在原有界面基礎上東拼西湊的修改,但是實際項目面臨著人員不足、時間緊迫等問題。對于前端開發人員既要進行前期頁面的修改也要滿足源源不斷的新需求開發。
對于負責體驗優化的設計師而言,因為老版本已經讓用戶形成穩定使用習慣,新系統勢必會帶來新理解與學習成本。在糾結以及衡量最后的投入與產出比后,發現迭代開發方式確實是一種更合適的方案。
產品的每個階段都有階段目標,對于設計師來講需要明確階段問題,與業務方為了一個共同的使命和目標,適當調整設計節奏,充分考慮設計階段性計劃,努力思考什么樣的事情更有價值,讓設計能更好的服務于產品與業務。
三、打破邊界、上下協作、需找發力點提升團隊協同效率
Goapi團隊是由不足10組成的微型團隊,開發及項目負責人也是有QA轉崗過來,并非科班出道。項目之初,大家對產品的概念都比較模糊,需求缺少必要的用戶數據支撐,而且零散又高度不確定。
但為了快速響應用戶需求、又必須快速上線,結果往往因為前期考慮不周,而反復修正,導致不必要的人力以及時間成本的浪費。為了避免前期考慮不周,而反復修正,導致不必要的人力以及時間成本的浪費的情況,同時適應我們微型設計團隊。
首先,為了解決需求源不清晰、用戶數據不足問題。建立使用者反饋群(微信、popo)等,交互側主動收集反饋數據,并對需求進行格式化處理并加以定義,明確設計問題需求。
(對用戶反饋的問題進行進行格式化處理并追蹤,評估維度參考左圖)
其次,在需求與設計目標明確的前提下,由產品目標驅動,通過里程碑或時間盒,精細化設計的顆粒度,通過一系列小迭代與適當增量設計,逐步優化與完善系統。并且在整個迭代過程中,讓用戶一直參與其中, 更多地會考慮用戶反饋,而不單純依靠個人經驗與書本上理論,做到真正實現以用戶為價值導向設計理念。
最后,在設計方案上,交互將得出方案以手稿形式備份下來,用于設計評審以及作為下一次需求討論資料。當初步原型確定后,為了節省后續環節時間,不直接進行詳細設計和審核等流程,立即請開發同學搭建框架,同時設計師開始補充細節稿。
另外,異地辦公,溝通不便。交互特意將工位“遷徙”至業務方組,在討論關鍵問題時,有意識的引導溝通方式敏捷化,通過召集相關人員“扭個身、轉個頭、圍個圈”的形式溝通討論,討論結果發郵件周知大家。這種看似“隨意”的解決方式其實是對扁平化工作流程的探索實踐,強調同事之間高度協作以及隨時準備應對變化的態度。
(由設計師引領,請用戶、產品等相關方參與,大家一起在黑板上畫下并改進方案,通過共同參與設計,將線性,一對一溝通變為非線性,多對多溝通)
這種敏捷設計流程的不僅可以使得團隊在做到快速響應的同時更好滿足用戶需求,而且設計增量思想的運用可以降低解決方案無法讓用戶滿意的風險。經過項目的實踐驗證,這些方法可以做到節約時間、快速響應,更重要的是做到了設計師與產品、開發等角色緊密溝通,設計也可以隨時驗證開發框架是否合理,既達到敏捷開發目的,又同時保證了產品質量。
四、工具沉淀,組件化思維提升設計效率
隨著Goapi快速發展業務、用戶量增加、需求增多,需要設計更高效且高質量支持更多業務需求。那么在這種快節奏的情況下,如何快速響應需求并保證產品體驗呢?
在與團隊支持其他產品的設計師交流中發現,同一個業務部門的幾款工具類產品,像數據錄入、工作臺、后臺管理等,任務場景具有強規律性、可規范性、高復用性等特點。那如果把產品需求場景化、視覺表達模塊化,每個組件基于復用為目的,通過標準的規范組合方式來構建設計方案,是不是會大大提升設計效能呢?
于是,我們對各自產品進行走查,對主要任務場景分類、歸攏后,拆解場景頁面所需要組件。同時抽離交互稿中已繪制完成的組件,將合格組件沉淀下來,交付視覺與開發,成為組件庫1.0,用來支撐第二批頁面設計,并在產品迭代中,不斷豐富組件庫。
(線上版本敬請期待)
- 需求側:歸攏,輸出更快捷、質量更統一;
- 設計側:相似的任務場景不需要每次都要從頭繪制;
- 前端側:相似的功能無需重復開發。
組件庫的搭建不僅大大減少了各協作方對相同場景進行重復性的思考及工程投入,縮短了項目開發時間,而且保證項目有高質量和一致性的產出。對于交互重點則更加聚焦在需求及體驗本身,幫助產品把用戶體驗打磨的更好。
五、總結
如何更好、更快的Hold住一個產品,將設計“對象”的理解、設計“節奏”的把握、團隊“協作”的方式以及“工具化”沉淀與思考四個維度總結如下:
- 首先,在接觸項目時“向前走半步”,主動接觸產品、深入理解業務與用戶,只有當我們對設計“對象”業務內容和用戶群體有足夠的認知后,才能從體驗視角發現更多的設計機會,提出更為整體的設計方案。
- 其次,在團隊的協作上,為了產品共同的使命和目標,適當“調整步伐節奏”,關注設計效率,修正設計流程,提高團隊高效、快速的響應任務,并依據項目特點能及時修正工作模式。
- 最后,“向后走半步”,在一個版本或設計項目完成后,通過類似組件化的思維,提取可復用的組件,協助技術實完成組件,并沉淀成組件庫,提升設計和技術的工作效率。
在項目過程中交互設計師打破UED本身的角色設定,“向前走半步”,“向后走半步”,尋找并最大程度發揮長板,為業務帶來亮點,使設計最終深入人心并成自己獨特的價值標簽。
六、附錄
在這半年里,Goapi完成了生態鏈的功能完善,以及一次整體的產品體驗改造,解決了用戶調研中4/5的體驗問題。目前擁有了網易內部2/3的QA用戶量,和多家外部付費客戶。經過簡單用戶滿意度調研,目前產品已經從“可用”達到“易用”的階段,整個項目也在穩步向上發展的趨勢。
設計前 VS 設計后(首頁)
(注:老版接口定義頁作為首頁,因未找接口定義頁面,截取接口測試頁)
作者:胡振明,網易UEDC交互設計師,熱愛運動與攝影,認為好的設計源于對生活的熱愛,藝術的修養和一顆見微知著的心,并努力在時間中不斷探索設計創新之路。
圖片:自繪+網絡
本文來源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網易UEDC,作者@胡振明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