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拉面背后的產品創新設計

5 評論 6733 瀏覽 187 收藏 8 分鐘

上周去日本旅游一周,許多人、事、物都讓我大開眼界,其中一家叫做一蘭拉面的面館背后體現出來的產品創新思維尤其讓我贊嘆。

說到餐飲這個需求, 用戶的核心目標自然是吃自己想吃的食物。對用戶而言為滿足這個目標關鍵的任務則包括 :點餐、上餐、用餐、支付,對于餐飲供給方來說主要任務則包括: 確定顧客所點食物、收銀、食物制作、上餐。

生活中常見的有以下幾種流程模式:

  1. 快餐型:集中點餐->支付->自行取餐->尋找座位->用餐
  2. 飯館類:尋找座位->服務員點餐->服務員上餐->用餐->支付
  3. 混合型:集中點餐->支付->尋找座位>服務員上餐>用餐->支付

以上幾種流程模式相信大家都有體驗,同時大家對以下場景肯定也不陌生:

  1. 肯德基點餐臺前排著長隊,一個顧客磨磨唧唧的猶豫需要點什么菜品,慢悠悠的跟服務員溝通,服務員進行下單、收銀后,來回穿梭取餐,而后邊排隊的顧客則焦急萬分
  2. 進入一家人氣比較旺的餐館,千呼萬喚后服務員才緩緩到來
  3. 集中點餐,服務員上餐的餐館中,服務員端著菜四處找尋對應的顧客

而這家叫做一蘭拉面的產品設計則完美的解決了以上所有痛點,下面讓我細細道來。

一、點餐、支付

進入店門首先看到的是一排自動販賣機,販賣機上有拉面底湯和配料(比如雞蛋、香蔥、豆腐、肉片等)的圖片以及價格,按下選擇鍵并投入紙幣或者硬幣付款,就會拿到一張確認小紙條,廚房后臺也會收到配餐單號。這之后就可以進店選擇空位坐下。

二、座位

面館用餐區的布局類似于回轉壽司,有許多列的用餐區,每列用餐區的兩面排列著座位,服務人員則在每列區域的中間活動,座位則像是古代的考場,為了防止作弊還在每個座位之間立起了擋板,事實上這樣的座位設計是為了讓食客能夠更加專心致志地品嘗拉面的美味。

三、點餐補充信息

點單的過程并沒有結束,桌子上有一張菜單和筆,顧客需要像回答問卷調查一樣將自己對拉面的喜好一一挑選出來,比如關于底湯是否油膩的選項就有:無、清單、普通、比較油膩、較油膩這5個選擇!面條的軟硬程度也有5個選項:特硬、較硬、普通、比較軟、特軟……日本人做事的細致入微在這一張小小的點菜單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四、上餐、用餐

點菜完畢,按下桌上的呼叫器,很快服務員就會從中間區域中走來取走菜單,不到五分鐘一碗熱氣騰騰的面就可以送上。當送餐完畢后,服務人員則會將顧客面前的小竹簾拉下,這樣在你的小空間里就只有你和你即將享用的面了。面本身是相當的美味, 日本拉面的精華都在拉面湯里,據說日本的許多拉面店會花費好幾個小時甚至一天的時間去熬湯(主要是豬骨頭湯和雞骨頭湯),將骨髓完完全全地融入湯水中。

五、其它用戶體驗環節

除此以外,用餐體驗其他的細節也讓人印象深刻。比如桌子底下的“荷物卦”,這是用來給客人掛包的。

再比如餐桌左下角的飲水器,食客可以直接接水飲用,也可以用這里的水來調節拉面湯的濃稠度。在桌上還有一個按鈴鍵,每當有需要時就按下,過不了多久,服務生就會打開桌子前方的簾子,露出臉來為食客服務。

免費的紙巾和牙簽也像藝術品似地掛在墻上:

六、總結

從產品設計的角度來看,一蘭拉面顛覆了原有餐飲業的通用流程模式,通過人機交互方式完成點餐任務、以支付后的卡片作為訂單憑證,整個過程只需要上餐員、廚師兩個角色,減少了點餐、收銀的角色,大大提升了流程效率。 由于減少了人在前臺的指引,面館的其它方面體驗設計則更近似于在線的互聯網產品, 充分考慮用餐場景下用戶存在的各種需求,以便捷、人性化的方式予以滿足。

當然它在產品上的創新不止于此,除去流程、體驗上的優化外,就如情感化設計中提出的本能、行為和反思的三個設計維度,讓顧客沉浸在用餐的個人空間中的設計更是將整個產品的設計提升到了反思水平。

國內不少創業者叫囂著要用互聯網思維改造餐飲業,事實上無非是借助互聯網工具更好的進行了故事包裝和營銷,并無太多創新之處,相比之下這一碗日本拉面背后的低調、務實、認真細致的精神才真正是值得我們去學習和反思的。

#專欄作家#

奇文天翔,微信公眾賬號:產品一二三,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一個熱愛產品設計的人,相信產品的力量?;ヂ摼W金融公司移動產品主管。擅長產品規劃、產品競爭策略、產品設計、用戶體驗。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根據我自己平時在各種餐館用餐體驗來講,你所說的日本什么XX一蘭面館的體驗真的一般般,嚴格來說還有些太過自傲,根本沒有了解用戶體驗;1.你所說的自動販賣機,其實沒有解決根本的點餐排隊,用戶猶豫不定的問題,只是改善了一種體驗方式而已;2.把座位用戶擋板隔開的做法,你說是為了更好的用餐體驗,但是有做過調查嗎,有根據嗎??這不過是店家的自以為是想法而已,這也是很多產品經理會犯的慣性錯誤!3.免費的餐紙和牙簽這不是通常餐廳的標配嗎,如果真的想提高用戶體驗,就應該是每張桌子都提供,而不是集中在一個地方提供;當然這涉及到成本問題; 根據上面的問題,其實在我們附近就有很多好的解決方案,為什么偏偏要是外國的月亮比較圓呢?? 比如我曾經吃過一個餐廳的體驗就很好的解決了上述問題:1,點餐方式采用人工點餐 + 每個餐桌有個二維碼掃描點餐 ;滿足了會用二維碼點餐的人與不會的人,而且二維碼是在餐桌桌面上的,用戶可以自己選擇哪里有空位,坐下之后在打開手機進行點餐和支付,訂單自動生成在餐廳系統后臺,菜品做好后由服務員根據點餐區域有目標的上餐;2.關于餐桌的設計,我是極不同意用擋板隔開的,首先這樣不能滿足多位用戶一起用餐的需求,人是群居動物,少數喜歡清靜的人可以去餐廳角落里選擇一個座位自個慢慢品,但不能代表大部分人是喜歡大家一起或者情侶一起吃飯的習慣,這在產品上是用戶習慣;3,餐紙這類增值服務,其實是需求中的 魅力需求,如果沒有也不能徹底影響到用戶來這里用戶,如果有是給用戶提升服務好評一種服務; 綜上所述是我的一點胡扯,本人也是互聯網金融的產品喵一只;看到有些東西引起了自己之前的一些思考,就在此多說了幾句。見諒了?。?!

    來自廣東 回復
    1. 隔板的設置也是因為日本人的文化背景的原因,日本人比較注重個人隱私,所以它是有其社會背景的。如果用過日本的自動販賣機的話,你會發現真的很方便。另外日本人的自動販賣機比例是全球最高的,所以也不存在操作的學習成本問題。所有的所有都是有其合理的原因的。

      來自北京 回復
  2. 帶走吃還靠譜,坐在那里吃?

    來自北京 回復
  3. 就像在地鐵自動售票機前買車票一樣,在高峰時期排隊很長,還經常有人不熟悉操作而停留很久。后面排隊的人照樣會很不耐煩呀。

    來自江蘇 回復
  4. 也是上餐的服務員收拾客戶用完的餐桌嗎

    來自安徽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