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Apple Watch自身特性及局限的產品重設計

0 評論 8710 瀏覽 3 收藏 15 分鐘

我(英文原文作者)為我的播客應用Overcast設計的第一個Watch版本,在整體信息架構方面和iPhone平臺上的很類似,基本相當于一個縮小版本。

想來是挺合理的一件事,架構清晰,導航和界面的設計模式也完全符合Watch上的規范。不過在實際當中,這個版本的表現糟透了。

第一個Apple Watch版本的Overcast

完美的設想

三層的導航架構,和iPhone版本相同:第一層是播客列表,第二層是某播客中的章節列表,第三層是正在播放界面。

在播放界面中,我 將三個最主要的操作,也就是播放和進退按鈕以三角形的方式進行布局,利用一部分縱向空間來彌補橫向空間的不足,盡量防止用戶誤操作。同時,用戶還可以在這 個界面中通過按壓(Force Touch)來喚出情境菜單,其中包括改變播放速度和音效,以及推薦當前章節等功能。

和iOS版本一樣,我 在Watch里也使用了自己購買的定制化字體 – 相比于系統默認的San Francisco,這款字體占用的橫向空間更少,而看上去又不會過于擁擠,所以每行可以顯示的字符數就可以多一些了。我甚至將章節標題渲染成了圖片的形 式,目的就是能夠在內容中使用連字符,避免單詞之間過大的空白。Apple在那些官方app中也是出于相同的目的來使用連字符的,只是目前他們提供給開發 者的WatchKit當中還不允許連字符的使用。

骨感的現實

WatchKit的加載速度很不穩定,時常會出現問題。

在Watch應用里,每當界面當中的內容要發生變化,或是需要加載新數據一 類,Watch和iPhone都要通過藍牙進行一輪數據通訊。也許是因為無線連接不順暢,或是WatchOS 1.0的系統問題,亦或是兩者兼而有之(更可能是這樣),總之WatchKit目前的穩定性很令人焦慮,應用或Glance視圖時不時的會菊花轉個沒完, 而數據卻并沒有進行加載。另外,即使在正常工作,有時加載數據和切換界面所耗費的時間會過長,以至于你還在等著的時候屏幕卻自動關閉了。

所以,我那看似完美且符合規范的三層導航模式,在實際當中的可用性極差:

  • 最深的一層,也就是正在播放界面,是用戶最常訪問到的。在iOS上,你可以讓app在加載之后自動跳轉導航層級,直接進入正在播放界面;但是在 WatchKit當中,每一個層級的界面都要加載數據,手動點擊之后再進入下一層,跳轉的過程還包括動效及加載新數據的菊花轉,整個過程變得很長;每次層 級跳轉都會產生一輪Watch與iPhone的數據通訊,前面提到的不穩定甚至卡死的情況時常發生。
  • 為了能讓最后兩層界面當中的內容列表能隨著數據的變化而動態的更新,我不得不在代碼中添加了很多復雜的邏輯。代碼的復雜度和出現bug的幾率大了很多,Watch與iPhone之間的通訊也不得不變的更加頻繁。
  • 為了提升列表的加載速度,我必須讓列表首先加載幾行數據在屏幕中,然后在接下來的幾秒當中再“自動加載”剩余的內容。在實際使用當中,這會產生一個嚴重的問題:在那幾秒鐘時間里,列表根本無法響應用戶的點擊,直到內容加載完畢。這使得整個導航流程變得更慢。
  • 在實際使用當中,我就是不喜歡Watch上的層級導航模式。相比于其他的WatchKit UI控件,層級導航用起來感覺特別慢;此外在回退時,左上角那個返回按鈕很難點擊,而向右輕掃的手勢同樣容易產生誤操作。

所以,我做完了第一個Watch版本之后,自己用了一天,然后就開始思考怎樣重新進行構建了。

重新思考

為了降低代碼復雜度以及WatchKit在進行數據連接時的工作負荷,我決定換一種方式重新打造app,將正在播放界面作為唯一的主界面,而其他列 表界面都以模態的方式在需要的時候上滑呈現。這樣一方面極大的提升了加載速度和可靠性,一方面也降低了原來列表界面不斷動態更新的必要。

02-apple-watch-app-ux-ui-redesign-podcast.png

左邊是第一版,右邊是重設計之后的版本

在 正在播放界面當中,我還嘗試了通過滾屏的方式查看更多內容,或是使用橫向的頁面導航來組織更多的播客信息,不過感覺它們都不如一個簡簡單單的不可滾動界面 來的更靠譜:單一界面加載起來更快,而且在如此小的空間內進行滾屏也非常容易引起誤操作,輕觸動作也有可能被識別為輕掃。

基于我在實際使用Watch的過程中對于這個平臺的體驗和理解,我希望把正在播放界面打造的更加實用:

  • 我希望在正在播放界面看到接下來即將播放的播客內容,并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跳轉。以往我都必須把iPhone拿出來做這件事,很麻煩。
  • 之前琢磨的三角形布局方案(播放和進退按鈕)雖然變相的節省了橫向空間,但對于縱向的可利用空間卻是很大的損失,一個播放按鈕就占據了一整行空間,兩邊的 留白也難以容納其他內容。Apple自家的媒體控制Glance直接將三個按鈕放在一行當中,用起來也沒什么問題,所以這里我決定和系統的模式保持一致。
  • 眼尖的字體大俠們也許會注意到,我為播客標題采用了更細的字體風格,和系統的樣式更貼近。

03-apple-watch-app-ux-ui-redesign-podcast.png

新的正在播放界面當中的其他功能包括:

  • 點擊正在播放的播客封面,喚出當前章節的詳細信息界面;在這里還可以直接進行推薦,而不是上個版本那樣必須通過按壓喚出情境菜單進行操作。
  • 點擊后面任何一個封面,都可以喚出播放列表菜單,控制播客的播放順序。

不過Force Touch菜單仍然在,你還是可以在這里設置音效以及推薦內容。由于在現在的架構中,正在播放界面是唯一的主界面了,沒有其他層級的干擾,用戶更容易意識到在這里可以通過按壓手勢喚出情境菜單了。

情境菜單中新的“Podcasts”可以喚出全部播客列表,代替了以前的導航主界面。放在這里確實很深,不過我覺得在實際使用當中是合理的:播放列表本就是按需出現的,用戶在多數時間是沉浸在播客內容當中的,導航只是臨時性的。

04-apple-watch-app-ux-ui-redesign-podcast.png

從前,我低估了Glance的用途,在實際當中,我發現它們非常實用。對于Watch來說,每次按壓表冠進入蜂窩一樣的主界面選擇app加載進入,這一系列 操作的成本相對來說還是很高的。相對的,充分利用Glance視圖作為app狀態的即時反饋以及快捷入口還是非常劃算的。當然,我也很希望Apple將來 能把表盤上的“復雜功能”接口開放給第三方app,允許用戶經由表盤直接進入app。

Apple限定第三方app的Glance當中不能包 含任何按鈕;點擊Glance整體就會啟動相應的app。所以我的Glance肯定沒法像Apple官方的媒體Glance那樣實用,也就是不能包含任何 播放控制功能。不過我還是可以把它打造的更加豐富和有用一些。相比于第一版,除了當前播放的章節標題、封面圖以及進度條以外,我在新版當中還增加了即將播 放的播客封面,以及已播放時間。

05-apple-watch-app-ux-ui-redesign-podcast.png

從左到右依次為Apple官方的Media Glance、我的第一版Glance和改版之后的

改版結果

我的朋友們以及參與了beta測試的用戶們都給到了類似的反饋:

  • 第一天:“感覺有點奇怪?!?/li>
  • 第二天:“已經習慣了新的界面,比之前一版好用了很多?!?/li>

我自然是非常開心。

不得不承認,完全按照iOS版本的架構來打造Watch app是一個錯誤。對于多數類型的app產品來說,你不能把現在的Apple Watch看做能夠進行全面移植的新“平臺”,理念上應該將其視為某種遙控設備或是附屬屏幕。

我的第一版Watch應用,在概念上很簡單,也很容易理解,與iOS版本的架構基本一致,按理說用戶應該更加習慣才對。但在實際當中,卻非常不好用,還不如把iPhone從口袋里拿出來用著方便。

而新版的app,在概念上確實有些奇怪,對用戶來說需要付出一點認知成本,不過在實際當中卻很好用,因為它是更加符合Apple Watch設備特性的。

小結

將iPhone的設計模式和交互范式塞進Watch是很難行得通的,我們必須圍繞Watch這款產品的特性進行設計。

WatchKit 1.0對設計和開發人員的限制很多,性能表現也不是很穩定,所以相比于我們所習慣的在iPhone上“完整的使用app”,Watch上的產品很難那樣完 整而獨立,它更像是iOS應用的輔助與增強,就像Apple自己在設計規范當中所說的那樣。我相信這種平臺間的依存模式并不完全是由當前的技術局限所造成 的,即便將來Apple為我們提供了Watch本地SDK來打造真正獨立的app,設備之間的互補與共生關系也依然存在。

正如不是每個Mac應用都有對應的iOS app(反之亦然),iPhone app也未必能夠或是未必需要一款Watch app進行輔助。而另一方面,隨著設備自身的發展,Watch app當中的更多可能性會被慢慢挖掘,屆時我們在Watch上所依賴的功能可能也不適于在iPhone上進行操作。

從產品定位的角度 看,Watch似乎位于iPhone和藍牙耳機這兩類設備之間的某個位置 – 它的一部分角色是計算設備,另一部分角色是某種外設 – 這種定位很可能是本質的、長期的,而非受制于硬件技術的局限。不是所有的計算設備都可以成為某種通用平臺。如今,對于很多人而言,是軟件問題的局限使得 Watch無法成為iPhone的替代品,但實際上它根本不該成為iPhone的替代品,這是長期的產品形態和設備定位關系,就像平板無法真正代替筆記本 電腦一樣。就算是十年后的Watch也不能使人類的手腕真正變大,或是讓人長出第三只手一類,而你口袋里的手機則仍然會有更大的屏幕空間及更耐用的電量去完成更加復雜的或是更具沉浸性的任務。

所以,我不認為智能手表會從根本上取代手機的位置,成為具有普遍適用性的首要設備。但智能手表能做的將會越來越多,并且在某些事情上比手機做的更好。為了挖掘這類設備的潛力,我們還有很多東西要學,有很多想法需要去驗證。

 

譯者:C7210

原文來自be for web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