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虎嗅設計APP之邏輯架構解析
掏出手機,打開虎嗅,開始了軟文之旅?;⑿酇PP不得不說是我了解互聯網世界的一扇窗口。
若干篇咨詢過后,停頓下來,閑暇之余,端詳這款熟悉而又陌生的面孔。
APP:虎嗅;
版本號:v2.5.0
體驗設備:iphone6;
操作系統:ios8.3;
虎嗅APP的主界面除了內容區域,最為突出的就是logo,一個漢堡菜單按鈕和一個個人中心的按鈕。首先對這款APP的漢堡菜單,進行一下簡單的初體驗。
為了更好的理解,我采用了Javascript對象的的思想去解析。
先科普一下,在 JavaScript 中,對象是擁有屬性和方法的數據。屬性是一種值,方法是執行的動作。
漢堡菜單是近年來APP比較流行的菜單方式,由于移動端設備的尺寸有限,不能將更多的區域留給除了展示內容以外的其他選項,因此漢堡菜單應用而生。它將一些功能選項隱藏在一個菜單按鈕之下,用戶不僅可以通過此菜單找到相應的功能選項,更主要的是節省了大部分的屏幕面積留作內容展示,畢竟無論是什么產品,內容為王。但是漢堡菜單也不是萬能的,也有它的缺點,那就是功能選項的曝光率低,隱藏深,不易用戶點擊。關于各種各樣導航方式的優缺點在人人都是PM社區中有提到,大家可以搜索查看。
今天我們暫且不說虎嗅APP功能選項采用漢堡菜單是否合適,我們先看一下漢堡菜單下的內容:
菜單選項下面分了六個小的功能項:看點,觀點,讀點,收藏,待讀和搜索。
看點:主要是互聯網門戶網站(比如網易科技,騰訊科技)的最新商業資訊,經過編輯精心篩選和加工上線;
觀點:大多是虎嗅注冊會員的原創文文章;
讀點:互聯網領域最新的圖書。
這三個標簽將虎嗅的內容分成了三大部分,如果以面向對象編程的思想去理解的話,這就應該是虎嗅APP內容(對象)的一個屬性,簡而言之,菜單這里的看點,觀點和讀點全都是對于整個APP內容的分類,也就是一個APP內容整體的標簽。但是,收藏和待讀這兩個功能選項(或者稱為方法)的對象卻是用戶。也就是收藏和待讀這種行為的發起者是用戶,這里感覺放在個人區域更為合適,也便于理解。
針對以上理解重新梳理一下虎嗅APP的信息架構:
此處著重說明一下為啥要將搜索功能拿出來。搜索,顧名思義,利用用戶提供的關鍵字,為用戶提供精確匹配的結果。搜索功能很多,那么就虎嗅APP的搜索功能,我想到兩種使用場景:
(1)通過關鍵詞搜索來獲取相關的文章。這是用戶通過搜索功能精確匹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一次來達到碎片化時間的最優化利用;
(2)通過搜索功能來獲取歷史文章。某天,我突然需要一張圖標來佐證我的觀點,而這張圖標隱隱約約在虎嗅APP上面見過,但是并不是最新的新聞資訊。一方面可以查看自己是否收藏該文,另一方面就可以利用搜索功能粗略匹配關鍵字,進而縮短查找時間。
以上就是個人對虎嗅APP的一些簡單的思考,按照上面的分析,日后繼續進行APP的界面設計,歡迎大家提出建議
本文為作者@PM_XJay ?原創投稿發布,轉載請注明來源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并附帶本文鏈接
我覺得搜索放在哪個地方根本看不到。
我覺得搜索可以放在輪播圖下面,輪播圖可以小點,都是因為baidu的緣故。
?? 挺好
?? 我就1個意見,把路虎的廣告放小點,和首頁下面的廣告隱藏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