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設計師要懂點心理學:注意、記憶、思維
注意、記憶、思維有什么關系嗎?它們能在設計方面帶給我們什么啟示呢?
本文將介紹注意、記憶、思維3個心理學概念及原理,它們分別給設計帶來哪些啟示:
一、注意、記憶、思維到底是什么關系?
它們究竟是怎么相互影響的?
人的感知都是有選擇性的感知,這個過程就是注意力形成的過程。我們的注意力受限于個人能力、受外界環境的影響,經過注意的瞬時記憶內容才能進入短時記憶。
工作記憶是指我們在執行認知任務中,對信息的儲存和操作能力,由短時記憶和控制加工機能2部份組成,工作記憶會受注意力的影響,同時正向影響注意導向。
我們的記憶是碎片形式存在的,對記憶碎片的處理就是思維的工作。短時記憶經過復述進入長時記憶,長時記憶只有被提取到工作記憶,才能開始工作和影響注意導向。
如下圖所示:
二、人的注意力受哪些因素的影響?
我們的注意力受限于我們的感知能力,人的感知力含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第六感官等。而我們每個人的感知力是不同的,有些人能看到更多的顏色,看得更遠(如千里眼)、有些能聞到別人聞不到的味道,我們在具體的設計中需要對我們的目標用戶的感知力有所了解,才能產出合適的設計方案。
設計啟示:
- 通過視覺,對信息進行分層展示,將重要的信息優先展示,吸引用戶的注意力,引導用戶關注、操作。
- 當前操作的反饋信息與用戶當前的注視點不要超過1-2厘米,否則這些信息就會處于邊界野,用戶很可能察覺不到。
- 處于邊界視野上的反饋信息必須足夠清晰,比如使用大字體、獨特的顏色,或者動效。
- 適當的采用動效、音效等,吸引用戶注意(視覺、聽覺、觸覺),比如滴滴叫車成功后,會發出對應的音效,使用戶不用打開手機,就能知道已經打車成功。音效的刺激組用戶留下好的好的印象后,存儲到長時記憶。
我們的注意力跟年齡有關:幾乎所有人都會隨著衰老,感知力下降。
設計啟示:
- 避免使用小于16px的字體(40歲以后,眼睛會開始衰老,而大量的使用電子產品,會加速眼睛變老的速度)。
- 允許用戶自己調整字體大?。?5歲左右就會出現“老花”,從而難以在近距離閱讀小的文字)。
- 注意文字顏色的對比度(色覺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變弱)。
- 在音頻或視頻內容上盡量為用戶提供字幕(人到30歲聽力開始下降,男人聽力減退比女人出得得更早,老年人甚至會出現耳背)。
我們的注意力會受外界環境的影響,信息過載會導致我們注意力稀缺。
- 視覺:在完全漆黑的環境中,站在高處你能看到48千米外的燭光。
- 聽覺:在一個非常安靜的房間里,你能聽到6米外的手表的滴答聲。
- 嗅覺:你能夠聞出75平方米范圍內的一滴香水味。
- 觸覺:你的皮膚能感覺到一根頭發。
- 味覺:一小勺糖溶解在約7.5升的水里,你也能嘗出甜味。
大量的研究發現:我們閱讀電子信息時注意力要比紙質信息更消極,停留的時間更短;過載、雜亂的信息會我們疑惑,降低我們注意的意愿。
設計啟示:
- 用戶的操作流設計,合理的流程鋪墊、順暢的操作流、貼心的節奏控制,讓用戶產生流的體驗,更多聚焦在內容上,而不是在注意、學習流程的使用。
- 控制頁面重點展示內容的數量(如果滿屏都是重要內容,那么都不重要)。
- 提前規劃好頁面中哪些是內容是需要用戶關注和在意的,提前分配好用戶在這個頁面中的注意力。
三、記憶的神奇數字:是7±2,還是4±1?
短期記憶指的刺激物停止后沒有經過重復刺激而短暫保留的痕跡,是那些能夠維持幾秒至幾分鐘的記憶。
短期記憶容量的7±2:
米勒在1956年發表了一篇論文《神奇的數字7±2》,他提出,大腦事實上是一個受限的機器,深受短期記憶的限制,稱人們在任意時間只能記住7±2條信息,超出這個限制,人類的頭腦就開始出錯。
工作記憶容量的4±1:
工作記憶指的是個體在執行認知任務中, 對信息暫時儲存與操作的能力,“工作記憶”=“短時記憶”+“控制加工系統”。工作記憶容量的4±1,真正影響我們工作的是工作記憶。
工作記憶容量的4±1心理學對于短期記憶的研究并沒有停滯,1997 年 11 月,Luck 和 Vogel 在《Nature》上發表《對特征和特征聯合的視覺工作記憶的容量》(The capacity of visual working memory for features and conjunctions),發現他們測量的視覺工作記憶容量只有 4 左右。
心理學家納爾遜·考恩(Nelson Cowan)指出,真正的神奇數字事實上只有4±1,大部份對工作記記的測試顯示,每當位數(字母、單詞、數字、顏色等)超過這個量時,我們就開始錯過重要信息。
注意力影響工作記憶容量,注意力被認為是影響工作記憶容量的重要因素。將注意力從關注的項目轉移開,會干擾工作記憶的維持。大量研究已經證實,視覺工作記憶與選擇性注意這兩種認知過程在功能上表現出高度一致性,二者在同一時刻能保持的最大項目數都約為4個。
記憶是碎片形式存在的,對記憶碎片的處理就是思維的工作,人腦處理信息的容量是按“組塊”(chunk)來衡量的。
每個“組塊”可以包含多個數字、字母,也可以是詞語或其他形式,不同類型“組塊”的分類方式和大小一般不同。1954年,西德尼·史密斯做了一些實驗,即記憶一系列數字,史密斯將數列劃分成組塊,他發現,利用這樣的方法能夠記住和準確回憶出40個數字甚至更多,只要組塊的數量在工作記憶的范圍之內。
在具體的設計當中:可以采用格式塔原則(簡單、接近、相似、閉合、連續),對信息進行分組,數量的控制可以參考我們的工作記憶容量。
設計啟示:
- 我們的工作記憶容量是4±1,不要讓用戶同時處理過多的信息,但這并不是說我們在界面中放的元素不能超過3-5個,而是頁面上同一個重要層級的信息,不建議超過3-5個,我們可以通過建立視覺層級,將用戶的注意力吸引到關鍵區域。(如果都是重點,那么就都是不重點了)
- 用戶是用組塊來思維的,設計師要提前給頁面內容分好類,如果你不分類,用戶會自己分類,那時候產生的行為就不是設計師所能預估和掌握的了。
- 不要給用戶過多的選項( 內容),就會想起越多相關連的事物,超出工作記憶能處理的范疇,用戶就容易糾結,盡量給用戶創造不需要思考的選擇。
- 重要信息不要隱藏,隱藏信息的發現路徑,需符合用戶的心理模型。
- 頁面元素、交互流程盡量保持一致性,不一致的元素會導致注意力的分散,去關注頁面設計細節而不是內容。
- 保留用戶的固有認知,如主流電商網站會在頁面頂部放置搜索、導航,底部會放置聯系我們、隱私政策等信息,如果我們盲目追求布局上的創新,會讓增加用戶的認知成本,去學習界面使用,而不是關注內容。
- 對于大塊的文本內容,可采用突出標題、副標題、核心內容(高亮)和關鍵詞等,采用留白來區分不同的分組和區塊,使內容結構化,易瀏覽。
- 采用網格系統排布,盡量通過內容與留白(負空間)來區分內容,而非線條框架。
四、工作記憶會影響注意導向
工作記憶會影響注意力(熟悉度會影響注意力),有研究表明,我們看到自己偏好的顏色時,會出現注意的自動捕獲效應,人們從出生開始就逐漸形成了顏色偏好,并保存在個體的長時記憶之中,當被提取到工作記憶時,就會影響到注意導向,比如:購物、上網、室內裝飾、飲食等。
我們喜歡的商品款式,會影響到我們的注意導向,因此,我們可以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設計。
如:淘寶的商品展示;今日頭條的新聞推送;愛奇藝的視頻推薦、智能音箱通過溝通記錄,會變得更智能—我說“我要聽健康歌”,它就能播放“貝瓦兒歌的健康歌”,而不是播放“范曉宣的健康歌”。
設計啟示:
- 提供基于用戶特定偏好來匹配內容的功能。
- 影響個性化匹配的常見變量:搜索和關鍵字、設備類型、廣告點擊、數據來源、購買歷史與特定零售商、位置、網站訪問頻率、日期和時間、點擊模式和導航歷史、顯示用戶偏好、人口統計學等。
- 具象的插畫和圖形配合文案的使用更利于用戶記憶,因為圖形超越了語言、宗教和地域,可以被用戶廣泛的接受。(比如,我們看到垃圾桶的圖標就知道是刪除、看到放大鏡就會聯想到搜索,因為這些已經存儲到我們的長時記憶當中)
- 把控制權交給用戶,可以便利地排除用戶不關心的信息、通知或推薦,甚至有部份不喜歡個性化的用戶,可以關閉。
- 產品大型改版時,從細節入手,潛移默化的影響用戶,而不是太突然的大改,讓用戶重新來學習一遍。
五、面對大量的信息,我們工作記憶很脆弱
在數字化行為中,干擾我們的碎片記憶的的因素太多,有研究表明我們在屏幕上閱讀的效果比紙上閱讀差得多,對于年輕人而言:他們的閱讀態度相比紙上更消極;有研究表明,年長的用戶有更持久與專注的注意力,但是他們的工作記憶隨著年上齡的增長而受到影響,因此不管你面對的年輕人還是老年人,仍要注意:
設計啟示:
- 對日常的行為要提供必要的提示。
- 對于多步驟的任務,要給清晰的進度反饋以及目標提醒。
- 如果要求記住上一步的操作才能進行下一步,那么盡量避免多任務跨屏處理。
參考文獻:
1. 書愿(2016)《大腦如何記憶與思考》搜狐科普
2. 觀瀾聽濤lvi5l3(2017)《注意力、專注力與感知力、記憶力、思維力、行為力的關系是什么》個人圖書館
3. 《注意》百度百科
4. 什洛莫·貝納茨(2017)《屏幕上的聰明決策》湛廬文化
5. 大象公會(2014)《文章吸引力的心理學原理》海內網
6. 黃曉蕓(2014)《社交媒體使用對年輕人閱讀行為及態度的影響研究》上海外國語大學
7. 閆丹(2011)《顏色偏好對視覺搜索中注意導向的影響》西南大學
8. 東華君(2017)《短時記憶和工作記憶有什么區別?》知乎專欄
9. 彭聃齡(2015)《關于知時記憶的研究》北京師大
10. 王寧(1998)《瞬時記憶容量的研究》河南都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11. KitWu(2015)《 要改變世界的我們忘了什么?老年人互聯網產品設計注意事項》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12. 小紅帽(2015)《 最新的UX挑戰:個性化設計》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13. Tubik Studio(2017)《 格式塔原理中的接的性原則是如何影響排版設計的?》優設
14. 鄭少娜(2017)《 超全面!聊聊交互設計背后的心理學原理》優設
15. Susan Weinschenk (2013)《 設計師要懂心理學》人民郵電出版社
本文由 @崔玲美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