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應用體驗報告
一、基本信息
產品版本:最美應用(Android)/v3.0.8
體驗環境:Smartisan T1
日期:2015/6/16
定位:高品質應用發現社區/一起發現好用、好看、好玩的應用。
最美應用的用戶是互聯網的活躍用戶(產品經理、設計師和工程師),是對品質有要求的、希望獲得更好體驗的人們,看重的更多是外觀、功能和交互。
二、需求分析
先發散的盡可能想到用戶需求范圍:
目標用戶:
使用場景:
用戶目標:
接下來從最重要的因素(目標用戶)來考慮,明確了核心目標人群,可以使功能聚焦在核心用戶的核心需求上,越專注和聚焦,就越能精確命中用戶痛點,提升這類用戶的滿意度。而且目標用戶群體較大程度的影響著使用場景和用戶目標的變化,所以準確選擇目標用戶是關鍵。
前面我們按照對應用的需求/專業程度分成 3 類人群:
- 產品經理/設計師
- 應用愛好者/手機發燒友
- 學生/白領
而從「最美應用」的產品定位(高品質應用發現社區)來看,最美應用有較強的媒體屬性,是由設計師(編輯)主打的推薦,用戶的參與度低,普遍都是點贊或簡單評論一下的弱社交行為,而不是主打用戶分享的 UGC 模式,這種精品化的內容生產模式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證內容的品質,但缺點是沒有沒辦法批量大規模生產,這樣的定位只能是小而美。
如果采用 UGC 模式的話,雖然能夠降低內容生產成本,增加用戶的參與度,但是也會帶來大量的無效內容,需要編輯花更大的精力去篩選過濾,而且如果這個度沒有把握好,就會淪為平庸的產品,這顯然違背了最美應用的產品定位。(其實目前最美應用的用戶分享內容質量也一般般,可能應用本身是個好應用,但是大多數文章真沒什么太強的吸引力,而且圖文排版的精美程度也有待提高。)
所以基于以上考慮,我會把產品經理/設計師作為最主要的目標用戶,這部分人群的專業度和敏感度都比較高,對內容質量的要求也比較高,對尋找高質應用有較大的需求。而且相較于其他 2 類人群來說推廣成本較低,需求比較明確,在產品內容不差的情況下,粘度也較高。(目標用戶的專業程度也促成了內容的高質)。
而應用愛好者/手機發燒友有一定的審美,喜歡新奇的應用,雖然對于應用是否真正高質,相對來說會缺乏一定的專業判斷,但他們的存活率較高,活躍度高,且樂于分享和傳播,所以可以把他們作為次要目標用戶。
而學生/白領用戶他們雖然有一部分人也喜歡高質應用,也會瀏覽,會搜索,但他們的群體屬性決定了這部分是小數人,相當大一部分學生/白領都還是處于手機菜鳥的層面,活躍度和參與度相對較低,更多的是潛水和灌水,因此是最不重要的目標類型。
用戶畫像:
目標用戶:20-30 歲,對應用的要求不僅限于漂亮,更要好用、易用,以及一定程度上情感共鳴的產品經理/設計師
主要功能:發現應用
產品特色: 內容中立客觀高質、交互優雅易用順手
使用場景:上班路上/工作學習/在家里休閑時
用戶目標: 發現高品質應用/快速瀏覽目標應用一切相關/分享喜歡的應用/只看某一類應用/和其他的用戶交流看法/了解應用相關的故事/保存喜歡的文章
關鍵詞: 對應用品質要求高/看重外觀、交互、功能/在發現應用過程中希望獲得良好的體驗/對應用背后的設計和故事感興趣/希望獲得實際價值和靈感/每日最美/精準搜索、文章、特色、故事/分享、編輯測評文章/分類、精選專題/評論區/專訪/收藏
寫給讀者的話:以上使用場景、用戶目標、關鍵詞的結果依賴于不同思考和調研方法有所不同,以上的結論都是個人的臆測,并沒有實際的數據論證和調研,不可盡信,真實的需求采集需要經過用戶調研、競品分析、用戶反饋等方式獲得。
三、產品分析
產品結構(原本結構)
問題1:從上圖的產品結構我們可以看出,整體的信息布局偏橫向布局,廣度略大,在 Menu Side 里有著 10 個一級頁面入口,作為導航的集中區域,想要聚合更多的信息這是可以理解的,但這也更容易讓用戶困惑,信息噪音略大,我想著也是為什么每次打開「最美應用」都是默認展開了 Menu Side 的原因。
問題2:精選分類放在 Menu Side 里也不如直接在首頁提供入口來得更直接。
建議:我把上圖中的藍色節點信息做了調整,把原本的 10 個一級頁面入口適當的進行了隱藏,變成了 6 個入口,并把“精選分類”劃入了“發現應用”欄目下,使信息的展現更加直接,如下圖。
具體交互線框圖如下:
使用產品的用戶大體可以分為兩類
目標明確的: 讓有明確目標的用戶,能夠快速找到所需信息。
- 到最美應用了解目標應用的一些信息以及其他用戶的評論,或者看看應用背后有哪些設計故事(iOS 版的文章專欄)。
- 搜索目標應用。
目標模糊的: 通過瀏覽和尋找,一點點明確自己的需要,最終找到信息。
- 隨便逛逛看有什么好玩、好看、好用的應用值得下載體驗。
通常來說第一次使用最美應用的用戶都是無目的瀏覽看看而已,而成為中間用戶之后的行為動作要么有目的尋找目標應用,要么無目的瀏覽查看,要么想給別人推薦應用。
這里在細分到具體行為的話基本有以下三種:
目標明確的搜索應用:
對于使用搜索功能的用戶來說,用戶的目標是要快速找到目標應用的相關信息,信息的呈現方式會直接影響了用戶的行為表現,然而這里的標簽劃分維度是“分類”,難道是想讓用戶在分類里面在慢慢翻動尋找目標應用嗎?
如果用戶想查看分類,直接看 Navigation Drawer(抽屜導航)里的會更簡單直接,畢竟標簽的設計應該確??吹矫Q后可以直接聯想到其具體內容,所以這里建議改成近期熱門搜索應用的具體關鍵字標簽會更合適,分類可以放進再下一個層級的頁面中。
搜索應用
而且對于這類目標明確的用戶來說,觸發他們搜索動作的動機很可能就是最近聽說某個應用挺火的,所以來搜索看看,他們使用產品時會按照流程一步步完成任務,打開搜索頁面之后的動作有:
- 直接搜索關鍵字。
- 直接選擇系統已經顯示出的應用關鍵字。
所以在搜索頁面應該為用戶提供更加明確的行為指引。
目標不明確的瀏覽:
目標不明確的用戶則需要通過更多的高質內容展示來吸引他,而且要充分地換位思考,用感性的思維方式來給他們營造貼心、友好、有吸引力的界面。然而目前用戶分享的內容質量參差不齊,坦白說,嚴格來講那些叫簡介,而不叫應用測評,只有「每日最美」欄目下由設計師精心篩選編輯的文章是比較高質有保障的,用戶分享的編輯頁面,圖文的割裂感強,前面大段文字,后面全是圖片,單純從閱讀體驗來說,這是很難構成吸引力的,但我想這和一般的應用商店介紹模式有些相似,以我目前所掌握的信息無法判斷到底是圖文交錯并茂的模式好還是圖文分開好。
如果用戶分享的每篇文章都是圖文并茂精心編輯的測評,雖然從閱讀體驗上來說是比較好的,但這無疑會降低用戶的分享活躍度,分享成本大大提高,并且會增大運營的壓力,目標用戶發現高品質應用的成本也會相應變高(閱讀時間變長),但這并不代表用戶分享應用的過程沒有優化空間,具體的優化過程在下一段有完整的描述。
目標明確的分享應用:
1.分享過程優化
現有的分享應用過程:選擇應用、添加標簽、描述應用、填寫測評、添加截圖都在同一個頁面內。
優化后的分享應用過程:選擇應用-選擇圖片-填寫文字信息(描述、測評、選擇標簽)
原有的分享是將所有信息堆積在一個頁面里讓用戶去填寫編輯,當用戶第一眼看到要填寫這么多的信息時,一定程度上會降低用戶分享的欲望,所以我將分享過程做了拆分
- 先選擇要分享的應用
- 然后選擇該應用相應的截圖
- 最后為該應用寫上相應的文字描述
選取截圖的步驟之所以放在文字描述前面是為了方便在文字編輯過程中,可以隨時點開圖片查看,更利于寫出對應的描述。
2.編輯過程中意外退出優化
目前分享應用編輯狀態退出時,雖然會自動保存,但是沒有任何提示,這會在瞬間讓用戶產生“危機感”,大大影響分享過程的使用體驗。
如果沒有這種文本提示,編輯狀態誤退之后用戶大概會出現兩種反應:
- 剛寫那么多白寫了,又要從新寫過,算了,不分享了(用戶并不知道其實草稿已經自動保存,如果有了文本提示,很大程度上可以挽回這部分分享)。
- 心有不甘,打算重新再寫一遍。
所以建議離開編輯狀態時,自動保存并有文本窗口提示草稿已自動保存,而當從新點擊分享按鈕時,也出現文本提示框詢問用戶“還有未發布的草稿,是否繼續發布?”
作者:雪人Ricky
來源:簡書
原文地址:http://www.jianshu.com/p/22ea81fb4847
贊啊。 ?? 弱弱的問一下:產品的結構你是用什么畫的啊(‘◇’)?
贊啊。 ?? 弱弱的問一下:產品的結構你是用什么畫的啊?還有你做這個體驗報告花了多長時間??? ??
我覺得,都可以拿來最BRD的demo了
不錯!新人學習榜樣!
分析還是挺仔細的 ??
給入門的還行
那就給入門的吧,,不是入門的估計也不會看 ??
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給大家和我編輯的體驗報告,, ?? ?? ??
非常受益,給丫頭點贊!
么么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