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標不對,數據有何用?兩個方法助你選對UX用戶體驗設計指標
本篇文章為大家詳細地介紹了HEART框架和“目標-信號-指標”三步法。
網站設計中,數據經常派上用場。比如,在A/B測試中,通過分析產品使用數據,你可以比較不同的網頁設計方案。有時,人們稱之為“數據驅動設計”(data-driven design)。但是,我更傾向于稱之為“以數據為依據的設計”(data-informed design)——真正驅動設計的,是設計師,而不是數據。
想讓數據發揮作用,選對指標很重要?;镜牧髁恐笜耍g覽量、訪客數)易于追蹤,可以提供網站表現的基本信息。但是,在衡量UX改動的影響時,它們的作用有限,因為它們過于寬泛,無法直接衡量用戶體驗質量、產品目標實現程度,實操性低。我是谷歌UX量化研究團隊的一員。大規模的數據分析,是谷歌UX研究方法之一。
為了選對UX指標,我們總結出了以下方法:
- HEART框架(衡量用戶體驗質量)
- “目標-信號-指標”三步法(衡量產品/項目目標實現程度)
一、HEART框架
在谷歌,我們把UX指標分為五大類:
1. 愉悅度(Happiness)
衡量用戶態度,數據通常來源于用戶調查。例如:用戶滿意度、感知易用性(perceived ease of use)、凈推薦值(NPS)。
2. 參與度(Engagement)
衡量用戶參與度,數據一般來源于用戶行為指標,比如:某一時間段內,交互的頻率、強度、深度。例如:每周人均訪問次數、每日人均上傳圖片數。
3. 接受度(Adoption)
某一產品/功能有多少新用戶?例如:過去一周新注冊用戶數,谷歌郵箱用戶中使用“標簽”功能的比例。
4. 留存率(Retention)
衡量用戶繼續使用產品的頻率,例如:某段時間內的活躍用戶,之后是否繼續使用產品?留存失敗的情況更受關注,也就是所謂的“用戶流失率”(churn)。
5. 任務完成率(Task success)
包括常見的用戶行為指標,比如:效率(用戶完成任務的時間)、效果(完成任務的用戶比例)、錯誤率。適用于產品中與“任務”相關的部分,例如:搜索、上傳。無論是整體的產品設計,還是局部的功能設計,HEART框架都有用武之地。例如,在谷歌郵箱的設計中,我們既關注整個產品的接受度,也關注關鍵功能(標簽、郵件歸檔)的接受度。
一個常見的問題是:“訪客數已經擺在那里了,為什么還要多此一舉,去衡量接受度和留存率呢?”訪客數(比如:7天活躍用戶數)當然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
但是,有了有關接受度和留存率的數據,就可以把新用戶和老用戶區分開來,快速判斷用戶群體是否增長。無論是設計新產品、新功能,還是重新設計產品,這些指標都十分有用。
在選擇指標時,并不需要面面俱到。根據項目需要,選擇最重要的指標,就足夠了(具體內容見“目標-信號-指標”三步法)。你可以根據HEART框架,從五類指標中,選出重點關注的類別。
例如,對于一款為企業打造的產品,“參與度”指標不重要(員工出于工作需要,都會參與),“愉悅度”、“任務完成率”指標反而更重要。但是,對于一些局部的功能,“參與度”指標也值得關注。
在谷歌,HEART框架被廣泛使用。圍繞HEART框架展開討論,不容易跑題。HEART由五個首字母組成,十分好記。日常工作中,只要在白板上寫下五大分類,就能快速展開討論。
二、“目標-信號-指標”三步法
如何根據HEART框架,選出可落實的指標呢?這就要靠你的判斷力了,機器也幫不上忙。根據產品、項目實際情況選擇的指標,才是最實用的。
1. 目標(Goals)
要弄清楚這些是什么,你需要從更高的層次開始:確定你的目標,以便你可以選擇有助于衡量實現這些目標的進度的指標。許多人很容易陷入“頭腦風暴”的陷阱,一開始就列出一長串指標,把自己搞糊涂了,怎么也抓不住重點。
能讓團隊為之奮斗的關鍵指標,數量上不會多。只有從更高的層次思考,才有可能找到這些指標。具體而言,就是先定目標,再定指標。有了目標,你才會知道,如何衡量與目標的差距。
但是,項目的目標往往難以明確。這時,HEART框架就可以派上用場,對目標進行歸類。例如,YouTube的重點目標之一,和“參與度”指標相關:“我們希望用戶能在YouTube看到喜歡的視頻,找到更多想看的新視頻、新頻道”。
產品局部和整體的目標可能不一致。例如,YouTube搜索功能的關鍵目標,和“任務完成率”指標相關:“我們希望用戶能夠快速、輕松地找到最相關的視頻或頻道”。
一個常見的錯誤是:把指標和目標混為一談。如果你說:“好吧,我們的目標是增加網站流量?!睕]錯,團隊的每個人都希望達成這一目標。但是,改進用戶體驗,也有助于增加流量呀。另外,是提高現有用戶的活躍度,還是吸引新用戶呢?
對于項目目標,團隊中很容易產生分歧。所以,先定目標,有助于擺平爭議,建立共識。
2. 信號(Signals)
接著,找到與目標對應的信號。也就是說,如果目標實現了,用戶行為、態度會有什么轉變?例如,對于YouTube來說,參與度提高,視頻播放量就會提高。其實,還有一個更相關的“信號”:用戶看視頻的時間增加了。如果用戶使用YouTube搜索,卻沒有播放搜索結果中的視頻,那么,和“任務完成率”有關的目標就沒有實現。
通常,一個目標對應多個信號。唯有仔細推敲,才能選出最合適的。
首先,這個信號容易追蹤嗎?產品能否自動記錄用戶操作?如果不可以,定期開展產品使用調查,可行嗎?如果是“任務完成率”指標,還有另一個選項:在可用性標桿研究中,推出新的任務模式,開展大規模的用戶實驗。
其次,信號應該足夠“敏感”,隨著設計的改變而改變。你可以搜集相關數據,做敏感性分析,找到最能預測目標的信號。
3. 指標(Metrics)
最后一步:根據信號確定指標。指標的作用非同小可:要么作為長期的信息來源,要么用于A/B測試中,衡量設計方案的優劣。以YouTube為例,根據“用戶觀看時長”這一信號,我們選擇“每日人均觀看時長”為指標,以分鐘為單位。
具體指標的選擇,取決于實際情況。但是,一個信號也可能對應多個指標。你也需要通過分析數據,選擇最合適的指標。原始數據可能需要標準化,才能更有意義,例如:求平均值,轉化成百分比。
完成“目標-信號-指標”這三個步驟之后,不同UX指標的優劣也就顯而易見了。最重要的是,追蹤與最高目標相關的指標。不要加入無關的“有趣的”數據。在做決定時,你真的會用這些數據嗎?你需要不同時間段的數據,還是當前時間點的數據?專注于與目標密切相關的指標,避免做無用功和數據混亂。
以下表格有助于你完成以上三個步驟。你不需要填滿所有的空格,因為HEART框架中的某些類別,和項目目標無關。當然,你也可以添加HEART之外的類別。
有了反映用戶體驗質量,和主要目標密切相關的UX指標,在設計中,大規模的數據分析才能真正發揮作用。本文介紹的HEART框架和“目標-信號-指標”三步法,有助于你選對UX指標?;蛘吣阌衅渌椒ɑ蚪ㄗh,歡迎和我們分享!
原作者:Kerry Rodden,數據可視化咨詢顧問,谷歌、YouTube前員工
原文鏈接:https://library.gv.com/how-to-choose-the-right-ux-metrics-for-your-product-5f46359ab5be
翻譯:『即能』團隊,公眾號:『即能學習』
本文由 @即能 翻譯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