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用戶畫像”方法
?今天,我們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團隊、產品、從業人員甚至大媽大叔們都在談論情懷,爭辯格調,強調體驗。以上所有,圍繞的核心都是:用戶。顯然,我們已經進入一個“精準化用戶”的偉大時代。
定位用戶有很多的方法,比如用戶調研、問卷訪談、數據分析、市場調研等等,海量甚至不可計數。我們針對自家產品的特點和自身的實際情況,更多的使用“用戶畫像”這種方法,來迅速、準確定位服務群體,提供高水準的產品設計服務。
下面我們簡單介紹一下“用戶畫像”的實踐體會:
用戶畫像的益處
用戶畫像可以使產品的服務對象更加聚焦,更加的專注。在行業里,我們經??吹竭@樣一種現象:做一個產品,期望目標用戶能涵蓋所有人,男人女人、老人小孩、專家小白、文青屌絲…… 通常這樣的產品會走向消亡,因為每一個產品都是為特定目標群的共同標準而服務的,當目標群的基數越大,這個標準就越低。換言之,如果這個產品是適合每一個人的,那么其實它是為最低的標準服務的,這樣的產品要么毫無特色,要么過于簡陋。
縱覽成功的產品案例,他們服務的目標用戶通常都非常清晰,特征明顯,體現在產品上就是專注、極致,能解決核心問題。比如蘋果的產品,一直都為有態度、追求品質、特立獨行的人群服務,贏得了很好的用戶口碑及市場份額。又比如豆瓣,專注文藝事業十多年,只為文藝青年服務,用戶粘性非常高,文藝青年在這里能找到知音,找到歸宿。所以,給特定群體提供專注的服務,遠比給廣泛人群提供低標準的服務更接近成功。
其次,用戶畫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產品設計人員草率的代表用戶。代替用戶發聲是在產品設計中常出現的現象,產品設計人員經常不自覺的認為用戶的期望跟他們是一致的,并且還總打著 “為用戶服務”的旗號。這樣的后果往往是:我們精心設計的服務,用戶并不買賬,甚至覺得很糟糕。
Google Buzz在問世之前,曾做過近兩萬人的用戶測試,可這些人都是Google自家的員工,測試中他們對于Buzz的很多功能都表示肯定,使用起來也非常流暢。但當產品真正推出之后,卻意外收到海量來自實際用戶的抱怨。所以,我們需要正確的使用用戶畫像,小心的找準自己的立足點和發力方向,真切的從用戶角度出發,剖析核心訴求,篩除產品設計團隊自以為是、并扣以“用戶”的偽需求。
最后,用戶畫像還可以提高決策效率。在現在的產品設計流程中,各個環節的參與者非常多,分歧總是不可避免,決策效率無疑影響著項目的進度。而用戶畫像是來自于對目標用戶的研究,當所有參與產品的人都基于一致的用戶進行討論和決策,就很容易約束各方能保持在同一個大方向上,提高決策的效率。
創建用戶畫像的方法
業內有很多關于創建用戶畫像的方法,比如Alen Cooper的“七步人物角色法”,Lene Nielsen的“十步人物角色法”等,這些都是非常好并且非常專業的用戶畫像方法,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事實上,當我們了解了這些方法之后,就會發現這些方法從流程上可以分為3個步驟:獲取和研究用戶信息、細分用戶群、建立和豐富用戶畫像。在這3大步驟中,最主要的區別在于對用戶信息的獲取和分析,從這個維度上講主要有以下三種方法:
簡單來說,定性就是去了解和分析,而定量則是去驗證。一般而言,定量分析的成本較高、相對更加專業,而定性研究則相對節省成本。因此創建用戶畫像的方法并不是固定的,而是需要根據實際項目的需求和時間以及成本而定。比如AXE最近的虛擬項目“洋淘”(類似海淘APP),由于是3人的虛擬預言設計小組,考慮到投入成本及項目預期,我們選擇定性的方法來快速產出,收獲了很好的結果。
創建用戶畫像的方法,并沒有嚴格意義的最專業和最科學,但是有最適合團隊和項目需求的。
豐富用戶畫像
在用戶畫像整個過程當中,“豐富畫像”是最有趣也最需要細致打磨的環節。非??简瀳F隊及設計師的敏銳度和細膩度,因為這部分是將賦予用戶畫像靈魂的關鍵步驟,堪比“畫龍點睛”。
再例舉“洋淘”項目,我們在前期獲取了大量枯燥且凌亂的基礎數據,為了讓用戶畫像在產品設計中發揮作用,我們必須讓它活起來,這就需要我們細致分析數據,并賦予用戶畫像更多的元素,使其立體和飽滿,把數據有規則的捏合成活生生的用戶模型,參與到之后的產品設計當中。
構成用戶畫像的基本元素通常有:姓名、照片、個人信息、經濟狀況、工作信息、計算機互聯網背景。
用來豐富用戶畫像的元素有:居住地、工作地點、公司、愛好、家庭生活、朋友圈、性格、個人語錄等等。
最后,我們為“洋淘”項目打磨出了以下兩類主要用戶(海淘的主力用戶和資深用戶)畫像,后續的產品設計都將圍繞他們展開。
另外,搭建用戶使用場景也是豐富用戶畫像的一個重要手段,但顯然這不是本文的重點,在這里我們就不展開介紹了。
把握用戶畫像的顆粒度
在用戶畫像的過程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叫做顆粒度,就是我們的用戶畫像應該細化到哪種程度。前面我們提到過,要不斷的豐富用戶畫像,讓被刻畫的用戶變得越發立體清晰,能更有助于產品設計的精確投入。這就類似馬賽克拼圖,單位面積內的點越多,圖像就越清晰。但是不是顆粒度越小越好呢?其實并不是,掌握好顆粒度的“度”非常重要。例如,有以下細化過程:
“這是一臺相機”
“這是一臺膠片相機”
“這是一臺膠片單反相機”
“這是一臺尼康膠片單反相機”
“這是一臺尼康FM2膠片單反相機”
在上述過程中,當它是一臺相機時,它身上具備所有相機的共性,但當它是一臺膠片相機時,顯然它就不能代表數碼相機了……而直至細化到它是一臺尼康FM2膠片單反相機時,它就只能代表這一特定品牌、特定型號的相機了。
所以,用戶畫像的顆粒度不應該過于細密。一方面是因為這直接影響著成本;另一方面也因為過于細致的顆粒度,會造成服務目標過于單一。因此,我們在細化顆粒度的過程中,要不斷佐以定量研究的方法來驗證,并結合實際經驗來微調。
我們始終認為,使用何種“用戶畫像”方法一定要結合項目的實際需求和成本,要拒絕教條主義,方法是死的,人是活的,一切“上綱上線”的設計方法都是耍流氓!以上,簡單介紹了一下使用 “用戶畫像”方法的些許感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謝謝
本文由百度安全事業部旗下 @AXE班斧設計工作室 原創投稿,并經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編輯。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我們始終認為,使用何種“用戶畫像”方法一定要結合項目的實際需求和成本,要拒絕教條主義,方法是死的,人是活的,一切“上綱上線”的設計方法都是耍流氓!以上,簡單介紹了一下使用 “用戶畫像”方法的些許感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贊(((o(*?▽?*)o)))
說的好!贊同~
想轉載給學生看,怎么聯系?
看《贏在用戶-Web人物角色創建和應用實踐指南》,書里都有
寫得不錯,真是很想學用戶的精細分析。有人能跟我交流嗎,謝謝~微信號wubingliang01
蘋果的產品,一直都為有態度、追求品質、特立獨行的人群服務?
喜歡蘋果的極簡
大師,,用案例分析一下用戶頭像的價值, 是不是只有精確營銷?
挺好的
寫的很不錯啊
寫得不做,只是怎么來用這個用戶畫像,想請教!
從項目需求來設定畫像的大致范圍,從產品需求來界定畫像的大致雛形
我的意思是,產品功能來自需求,而且既然需求來界定畫像,那這個用戶畫像,在整個產品開發中,如何來起到指導作用呢?
這個時候似乎需要搭配用戶地圖來做頭腦風暴。
有問題想請教一下,可以留個聯系方式交流一下嗎?
用戶畫像可以通過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結合得出,在豐富用戶畫像的維度上我覺得可以跟產品的不同去豐富,但有三個是必須的,一是基本資料(代表性人物、年齡、人物標簽),二是目標動機,三是語錄,在做TO C和TO B產品的時候基本資料會有不同,但目標動機是最必須的。
寫的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