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微信7.0看微信的產品設計理念
微信改版,一經推出就引來大量討論,今天我也來聊聊微信的產品設計。
一直很喜歡微信的產品設計理念。作為騰訊的頂梁柱,坐擁月活10億用戶,微信的每一次大改動,都能為行業帶來洗牌式的效果:
微信1.0,只能免費發消息和圖片,飛信慌了
微信2.3,查看附近的人上線,陌陌慌了
微信3.6,公眾號上線,新聞類應用慌了
微信4.0,朋友圈上線,微博慌了
微信6.1,紅包上線,支付寶慌了
今天,微信7.0,時刻視頻上線,短視頻應用們,慌了。
微信這艘巨無霸豪華郵輪,載著10億人,堅定得駛向一種名叫“微信”的生活方式。
這次7.0更新,主要增加或更新了時刻視頻、看一看以及強提醒功能。
下面從這三個功能來分析微信的產品設計理念。
一、時刻視頻:我不僅想聊天,還想了解你的生活
一個產品的定位,決定了產品如何進行設計。時刻視頻的定位,正如它的slogan:“記錄你我的時刻”。微信團隊如何設計這個功能,以達到讓用戶愿意記錄自己的時刻呢?
1. 功能入口:真的不能放在朋友圈
你有沒有想過,時刻視頻的入口,為什么沒有放在朋友圈?
那要從這個功能的定位開始說起。
曾經我產生過這樣一個需求:我是山東人,如今在北京漂著。上學期間的好友們,就像樸樹歌里的那些(pu)花(gong)兒(ying)一樣散落在天涯。
“要是能看到他們每天都發生了什么事,那多好啊。”我這樣想。
但如何做到呢?
總不能每天發一句問候“在干啥呀?”
那么要不了幾天,我就會收到“對方已開啟好友認證”的消息?
或許你會想,還有朋友圈呀。是,的確還有朋友圈。但問題是:你想看別人在朋友圈曬生活,別人不一定曬給你看呀??
由于朋友圈中觀眾的“魚龍混雜”,很多人已經不愿意把自己真實的生活po出來了。
“我為什么要把我的生活告訴這些無關緊要的人呢”。
“我怕po出來的東西沒有人點贊啊。”
這是很多人的真實想法。
我認為正是出于這樣的考慮,微信沒有把時刻視頻的入口放在朋友圈,而是放在了群聊、星標好友,還有個人頁。因為,微信這個功能的定位,是透過視頻這種媒介,讓我們能看到身邊好友的真實生活。
用戶可以在自己的閨蜜群看好友發布的視頻、在大學同學群里看視頻、也可以在好友的個人頁面里看ta發布的視頻。
對誰感興趣就看誰,完美。
此外,從朋友圈的生態來說,假設時刻視頻的入口放在朋友圈,而該功能上線后反響良好,那么一堆用戶發布時刻視頻后,朋友圈會多出一堆視頻內容,從而變得臃腫。
而把時刻視頻的入口放在群、星標好友、用戶個人頁,目標更明確,比刷朋友圈更節省時間。
這與張小龍曾說過的希望微信“用完即走”的理念是吻合的。
乍看起來,微信作為IM+社交應用的綜合體,卻追求用戶使用時長的最小化,是一件極為矛盾的事情;但如果我們以微信的價值觀來看這件事,就會驚奇得發現一種一以貫之的一致性:微信希望做高效率的社交,而不是變成用戶在其中沉浸、無法自拔的泥潭。
所以說,價值觀就像產品的指南針,指引著產品如何設計自己的功能。
2. 氣泡本泡:我不是贊!
時刻視頻有個很有意思的玩法:你來到別人的視頻頁面,點擊左下角的泡泡,可以“飄過”這個視頻。有種莫名的萌感。
為什么是冒泡而不是點贊?
普通的做法,都是會通過競品分析,發現競品都是點贊啊,咱們也要有!
但微信呢?
“我就不!”
這種“say no”的底氣,不是一時的任性,而是微信知道自己要為用戶提供什么。上面說過:時刻視頻這個功能的定位,是透過視頻這種媒介,讓我們能看到身邊好友的真實生活??墒俏覀兿肟矗紫葎e人要愿意發。
發的人發了一個視頻都沒人點贊,漸漸地大家就不愛發了。
對于看視頻的人也一樣:“我并沒有覺得這個視頻很好啊,哎,到底該不該點贊?!?/p>
所以,微信用“冒泡”這個中性的功能,緩解了雙方的壓力。畢竟“飄過”這個動作實在輕盈,真的是最小心理負擔的動作了。
我覺得這個功能的設計邏輯,跟微信中的消息一直沒有“已讀”功能是一樣的道理。
3. 小結
關于時刻視頻這個功能,張小龍發了一個很文藝的朋友圈:
張小龍朋友圈的那段話,是引自明代心學始祖王陽明的《傳習錄》:
一次王陽明與朋友同游南鎮,友人指著巖中花樹問道:“天下無心外之物,如此花樹在深山中自開自落,于我心亦何相關?”王陽明回答說:“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于寂;你既來看此花,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p>
大意是說:你沒有看到這朵花,它孤自凋零,你根本不知道它的存在。但自從你看到了它,它就進入了你的世界。所以說,“天下無心外之物”。
這段話闡釋了時刻視頻希望“記錄你我的時刻”的定位,大概也寄托了張小龍希望微信上的好友能夠更多的彼此看見的愿望吧。
二、看一看:“算法比人聰明,但人卻能做到善良”
在這次改版中,公眾號文章底部的“點贊”按鈕換成了“好看”,當你點擊了“好看”按鈕,該文章就會出現在好友的“看一看”里,改版前的“精選”放在了第二個tab里。
看一看的推薦邏輯,不用推薦算法,而是好友推薦,兩種推薦;前者基于機器算法推薦感興趣內容,后者基于社交關系沉淀大家認為的優質內容。
關于這一點,張小龍在騰訊2018年會中的講話中引用了亞馬遜CEO杰夫·貝索斯的一句話:“善良比聰明更重要”,并且評論稱:“AI比你更聰明、更懂套路,但你可能比AI更善良”。
聰明的AI可能更懂你的興趣,卻讓你無法自拔;善良的微信朋友們則告訴你他們認為的好文章。
本質上,看一看與朋友在微信群、朋友圈里轉發文章是一樣的道理,只是這次的改變,讓這種操作又更容易了一些。
三、強提醒:等回復的親們的福音
“強提醒”可以有兩個邏輯:
- 發消息的人覺得這條消息很重要,我設置為強提醒,讓對方能趕緊注意到;
- 收消息的人覺得對方的回復很重要,我設置為強提醒,讓自己趕緊注意到。
微信選擇了后者。從這樣的選擇中,我仿佛看到了微信對用戶的善意:絕不輕易騷擾用戶。
總結
微信7.0發布了時刻視頻、看一看、強提醒等新增功能。
- 由于時刻視頻的產品定位是“記錄你我的時刻”,因此產品的設計上,把該功能的入口放在了群聊、星標好友和用戶的個人頁里,而沒有放在朋友圈里,目的是希望用戶能更精確看到關心的人發布的視頻,同時也不增加朋友圈的負擔。
- 時刻視頻的冒泡設計,以“輕”為原則,為的是盡量減小發布者和觀看者的心理壓力,幫助實現“記錄你我的時刻”的定位。
- 看一看中文章的呈現方式,是基于社交關系沉淀微信好友認為的優質內容,而機器算法是根據興趣推薦內容。前者更有人情味。
- 強提醒功能體現了微信對于用戶的保護,盡力做到功能上對用戶不騷擾。
最后,通過以上的分析,有一點感悟:
微信的產品設計理念,是把微信當做工具,讓用戶可以更高效的交流和社交,在這個原則的基礎上,所有的功能都朝著這個目標努力。
微信應用現在的體量巨大,誘惑很多,如果要實現盈利,其實很容易。但微信一直很克制,是因為ta知道自己的使命。
這就好像,有些人很自律,不是因為這些人真的無欲無求;而恰恰是因為他們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不要的是什么,所以才能堅持做一些事,而不做另一些事。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微信一直用行動踐行著這句話。
但愿我們也可以。
#專欄作家#
沐風,微信公眾號:“沐風與體驗設計”。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2017年度作家評選最佳人氣獎。愛奇藝Phone和PC端交互團隊負責人。留德海龜,曾任職騰訊微生活、網易、宜信。6年交互設計經驗,專注設計領域,歡迎關注。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網絡。
作者您好, 請問您如何看待微信不推出屏蔽群聊呢?
屏蔽群聊是有這個功能的:消息免打擾打開就行了。
不是噢 sorry我講得不夠明白 免打擾還是有小紅點. 我指的屏蔽是完全沒有消息提示, 不會頂消息也不會有紅點提示. 使用場景就是, 比如我礙于情面沒辦法退出某個群聊, 但是我又完全不想看到這個群聊的內容, 我就想要一個屏蔽功能. qq還有其他軟件都有這個, 知乎也很多人在說微信為什么不出, 我想不懂…
另外一個角度總結一下作者的分析。
短視頻中,講究的是低耦合,即將各個相關聯的系統(關系圈、朋友圈等)通過短視頻進行凝聚,只有那些屬于當前圈子的人才能看到視頻,短視頻是發布給同一類朋友、同一類工作、學習、生活等等某個方面具有相似點的群聊里的人來看的。
冒泡的功能其實就是作者說的那樣,針對心理的,就當前的朋友圈而言,人多話雜,真實認識的朋友不多,越是這樣就越不愿意把自己真實的一面展示。但是,更多時候,朋友圈中的朋友可能是認識的,但是又不熟悉,一個冒泡是可以緩解想要接觸卻又不敢接觸太多的尷尬心情的。
強提醒可以和釘釘做一個簡單的對比來看,這也是企業版微信里存在的一個對比,即強提醒是站在接收方的角度來看的,是一種主動提醒。釘釘因為是在企業中的社交軟件,更多時候做的是上傳下達的工作,對于員工是否看到老板發送的消息,老板是急切希望了解的。因此,站在接收方的角度看,釘釘中的提醒是一種被動提醒。這兩者的差別,一方面是用戶的定位不同,前者目標用戶是普通用戶,后者目標用戶是普通用戶的上級,當然,也存在員工用戶本身也希望知道自己發送的消息是否被老板看到的情況。另一方,也是不論在企業版微信還是普通版微信,張小龍都堅持了從大多數用戶的角度出發,從某種角度解讀就是,員工希望不被關注、壓迫太多,更加希望有自己的私人空間,而這種心理正是迎合了大多數人。這是一種心理舒服與工作效率的權衡,實際是沒有辦法直接給出答案誰對誰錯。
贊
這與張小龍曾說過的希望微信“用完即走”的理念是吻合的。
張小龍是說的小程序用完即走吧,可沒說過微信用完即走
張小龍說的就是現在用戶在微信上的使用時長在不斷上升,讓他很擔憂,好的產品是用完即走的。他的話包括小程序,也包括微信本身。
握手??我也是看到張小龍的這個擔憂
哈哈,聊天工具用完就走,可能嘛,你和人聊天就說一句話啊,說完就退了微信了。。。通訊類就用不完,所以也走不了,
是的,張小龍把微信定義為工具,工具的本質就是用完就走。
工具類APP最大的問題就是用戶粘性不足 都希望往社區往內容發展增加用戶粘性 感覺好像也只有微信敢有底氣說希望用戶用完就走了 ??
是的,也就微信敢這么說了
微信7.0為啥沒法更新呢
安卓手機暫時還不行。應該快了
有道
詞典!
VR微信,微信會成為個人數字化生活鏈接工具
這個厲害了!每個人可以設置自己的虛擬空間,然后可以在VR里跨域距離的社交,想想就好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