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思考:奢侈品下沉市場項目實現全流程

3 評論 5539 瀏覽 36 收藏 11 分鐘

筆者以親身實戰視角,回顧了一個奢侈品下沉市場項目從0到1的思考及落地過程,從行業背景、市場機會、競品調研,到第一版產品框架、需求落地、上線驗證等這條鏈路的全過程。歡迎同學們一起交流。

一、行業背景

1. 中國奢侈品消費能力強勁,三線城市消費欲望更搶眼

行業數據報告顯示:中國已成為第一大奢侈品消費國,中國消費者已貢獻全球30%多的奢侈品消費,高于全球所有國家和地區,超過位列第二的美國(22%)及位列第三的歐洲(18%),消費額高達6500多億人民幣。

這個數字將繼續增長,預計2025年將貢獻44%的全球奢侈品消費,消費額達1.2萬億人民幣。而中國奢侈品消費者中,有超過50%的比例生活在中國前15大城市,其余消費者分布于二三線及更低線的城市。

2. 可信任的消費渠道匱乏,70%消費發生在境外或海外代購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情況里,70%多的中國奢侈品消費發生在境外或依靠海外代購。也就是說中國消費者購買奢侈品的“主戰場”依然在海外,只有四分之一發生在國內,內地奢侈品市場僅占全球市場比例的7%~8%。

各大奢侈品牌在內地的滲透率比較低,線下門店依然主要集中在大城市,比如FENDI在內地有20家門店,Dior有16家,PRADA有34家,JimmyChoo有9家,CHANNEL有11家。

品牌的下沉痛點在于對中國本土市場及文化仍然陌生,年初Burberry在中國春節前夕攜周冬雨拍的“過年全家?!北蝗撼俺扇毡究植榔褪莻€很好的例子。

更何況下沉市場更是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因此很多奢侈品消費者會依托于淘寶個人代購或微信個人代購,但代購群體良莠不齊,消費者有資訊壁壘,從代購那買到假貨或代購收錢后跑路的事情更是屢見不鮮。

3. 新電商法實行,個人代購獲較大沖擊

今年1月1日起開始實行新電商法,規定電商經營者要依法辦理市場主體登記,并且履行納稅義務。與此同時各地海關加強嚴格審查,上半年也不時爆出各地海關嚴格執行打擊代購的新聞。

代購的灰色地帶即將走向陽光化、合法化。如此,依托于代購的渠道購買只會越來越舉步維艱。

三線城市的強勁消費力與可信任的消費渠道匱乏,成為了奢侈品下沉市場現存的主要矛盾。

二、市場機會

上述分析顯示,這是一個消費持續增長的萬億空白市場,而大部分品牌方在拓展中國市場方面也持非激進態度。

代購群體大趨勢仍是要皈依合法、合規、合理納稅的平臺去。而由于奢侈品品類的特殊局限性,奢侈品行業的創業也非常艱難,高端貨源資源匱乏、資金門檻高、庫存積壓風險、信任背書需長期養成,信任養成前中期獲客艱難。

筆者所在團隊做了多年奢侈品生意,累積了一定的高端貨源資源和忠誠用戶。找準切入點,還是有很好的機會開拓下沉市場。

如此,我們繼續探索。

三、模式探索

1. to b模式

境外奢侈品消費回流、代購陽光合法化的大趨勢下,我們可以定位為s2b2c奢侈品分銷平臺,為代購群體保駕護航,提供一站式服務。

像云集一樣,平臺解決貨源、倉儲、物流配送、售后等一站式服務。小b群體只需利用個人社交資產,去影響、銷售、轉化人脈網絡里潛在的奢侈品買家。

筆者對此模式下市面上的幾款產品做了粗略的分析,intramirror、奢批、DBUY直采寶等,如下圖。

2. to c模式

由于業務調整原因,筆者對to c模式的探索僅限于未經驗證的概念層面。

有兩個設想:

一是面向新中產用戶,主打“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的底價奢侈品平臺,或“你離歐洲只差一個APP”的專注歐洲好貨的電商平臺;

二是泛小b打法,面向有心做代購卻無資源的用戶,主打“人人都可代購”,平臺的一站式服務就是對這類用戶的核心賦能,但是這類用戶的銷售轉化能力仍待實踐驗證。

四、產品落地

對行業背景、市場機會、競品調研充分分析后,筆者以精益畫布的形式,劃定to b模式的第一版產品需求邊界。

精益畫布有九個方面組成:問題、客戶細分、獨特賣點、解決方案、渠道、收入、成本、關鍵指標、門檻優勢。

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及解決方案是,代購用戶能精準搜索貨品、能分享播貨、能下單支付。

由于大部分代購群體不希望平臺越過他們直接觸到他的下游,因此分享商品、下單和正常電商功能有一點不同,分享是將圖片保存本地后分享,下單是自行下單自行收貨,收到貨后再轉寄。

以上是第一版的最小可行產品邊界。產品功能上線后,筆者在種子用戶群做了一次正式的社群宣導。

五、實踐驗證

在后續實踐驗證此模式的可行性時,筆者總結有這樣幾個問題,問題的解決方案仍在不斷迭代及驗證中。

1. 平臺擁有優秀的小b群體的成本比較高

小b可以是專注做美代、歐代、澳代等的淘寶個人代購或微信個人代購。集中找到口碑好且業績好的這類群體,我們至少需要一支BD團隊,去不斷挖掘這方面的人才資源。

當然像云集里業績好的很多店主,可能此前并沒有做過微商,沒有做過銷售,也一樣把云集做得有聲有色。那我們在驗證過程中發現,由于奢侈品的平均客單確實比較高,如果其人設不是“長期海外定居或留學”、“條件優渥經常買奢侈品”這類奢侈品行家形象,很難獲得身邊用戶的信任,畢竟“踩坑”的成本太高了。

如果是有人推薦9.9塊的紙抽或19.9塊的脆棗,買來覺得確實好就當發現了一心水好物,不好就當十幾塊錢買了個教訓——所以奢侈品銷售這類群體,不是只要有社交影響力或接受系統的社群培訓就可以快速“上崗”的。

2. 對于代購群體沒有行之有效的裂變機制

做代購這行,賺的就是信息不對稱的生意。為了持續維護手里的資訊壁壘,平臺舉辦代購推薦新用戶入駐的有獎活動,但是無論獎勵多么有誠意,已入駐的代購們也無動于衷。

而若采用傳統線下的層級代理制度,奢侈品的毛利并沒有像微商自有品牌的毛利那么高,能做到兩三層級最好要40%以上的毛利空間——因此,依靠已有的代購群體,很難去擴大代購用戶的基數。

3. 除了政策收編,平臺對于代購沒有很好的抓手

因為代購自己在淘寶或微信做生意時,有自己的上游供應渠道,有自己的固定客源,那平臺能為代購額外賦能的點是什么呢?

筆者在做此項目時,特地去拜訪了這個模式下目前做得最好的IN團隊,他們的代購用戶也只是把其作為貨源補充渠道,而不是主要依賴。

所以政策若沒有嚴厲收緊,這種模式的平臺對于代購很難有持續的粘性。

4. 這是一個“劣幣驅逐良幣,A貨行天下”的市場

這是圈內不可說破的秘密,A貨與正品的包裝、印花、材質等真假難辨,價格可能只是正品的幾分之一。

正品的物流要從歐洲、美洲倉等發貨,走國際物流,到了香港要清關,可能少則半個月多則一個半月的物流時長。而A貨只需從廣州、莆田等順豐發貨,包郵地區三天內就到貨。

大品牌的爆款還經常遇到斷貨情況,比如夏天一陣特別流行的GUCCI的Rhyton系列草莓印花老爹鞋和AJ粉絲噴泡,國內包括香港地區專柜都沒有貨,這個時候找幾個代購或A貨問問,也許大概率會有貨。

因此從質量、價格、物流、斷貨率等情況,做正品平臺都不具備明顯優勢。

六、寫在結尾

綜上,暴露的問題及解決方案仍在持續迭代及驗證中。

另外,本文的目的旨在分享如何從接到一個idea到落地驗證的全過程思維方法。歡迎及期待與同行交流心得。

 

本文由 @一粒黑豆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找到精準目標客戶、獲得信任是關鍵!希望可以與作者深入探討一下解決辦法,garychen&cfch.cn

    回復
  2. 提出了問題,但現在有沒有解決方案呢?

    回復
    1. 還在持續驗證中,微信交流下bilinamitomito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