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產品體驗報告

13 評論 16367 瀏覽 59 收藏 10 分鐘

產品概況

體驗環境

  • 體驗人:林澤群
  • 體驗時間:2015.7.29
  • 體驗產品:Uber
  • 產品版本:v2.86.4
  • 體驗設備:iPhone6
  • 系統版本:iOS8.4
  • 網絡環境:無線wifi高速網絡

需求分析

用戶需求:

生活中,人們需要打車時只能在路邊等,耗時較長并且可能打不到車,令人焦慮無奈。

核心功能:

一鍵叫車,通過手機APP進行叫車,幾分鐘內就可打到車,方便快捷。

產品特色:

綁定銀行卡(以及第三方支付平臺),下車后軟件自動扣取車費(優點是不像傳統線下付費那么麻煩,要給現金、找零;缺點是剛開始用戶不太習慣,扣費時沒有任何授信平臺就自動扣費,國內軟件之前也沒有類似的嘗試,不知道扣了多少錢,比較緊張,但之后慢慢習慣后會覺得方便);

目標用戶:

有打車需求的人群,這類人群出門不開私家車,不喜歡搭公交,坐地鐵,追求坐車出行的方便、快捷和舒適,更喜歡打車。

slogan:

您的專屬司機。(簡潔大方,感覺以用戶為本,受尊重)

市場狀況

duibifasd

競品分析:

dfdsfasdfas

嘀嘀打車、1號專車、一號專車

安卓市場中,Uber市場份額約占4%,中國第三;用戶滿意度與1號專車一樣,為最高;

蘋果市場中,Uber市場份額約占7%,中國第三;用戶滿意度與1號專車一樣,為最高。

中國市場占有率上,嘀嘀打車和快的打車同屬第一梯隊遙遙領先,合計占領90%左右的市場份額;而以Uber為首的專車應用構成第二梯隊,占領10%左右的市場份額。嘀嘀覆蓋了一二線23個城市,而Uber則進入了9個城市,包括北上廣深,仍有很大發展潛力。

用戶滿意度中,占有市場大頭的嘀嘀和快的卻普遍滿意度較低,反而是Uber和一號專車的用戶好評度高出不少。當然用戶服務滿意度與平臺使用車輛關系密切,專車比起出租車要舒服不少,司機素質也偏高,加上現階段專車的低價和補貼,專車的服務體驗確實讓出租車望塵莫及。

產品體驗

注冊登錄

注冊:

啟動界面動效高大上,之后的宣傳視頻走心,給人安全舒適的感覺。注冊需要填寫郵箱、手機和密碼,填姓名,添加付款方式,之后有郵件歡迎注冊,支付寶信息告知軟件使用完自動扣費。雖然軟件界面整體給人高端正規的感覺,但首次使用的門檻較高,要填的東西太多,而且對于國內的用戶來說這樣的流程接受成本還是比較高。

登錄:

可以使用百度賬號或Uber賬號登錄,但從登錄界面的設計和提示來看,百度賬號登錄易被忽視,一般使用Uber賬號登錄。

核心功能體驗:選車-叫車-坐車-下車-支付

選車:

屏幕中央是明顯的“點擊用車”的字樣,還有等待車到的時間。屏幕下方是車型選擇,一眼掃過去大概就是車型由低端到高端,系統自動選擇“人民優步”,可以拖動圖標或直接選擇,很方便。再下面是用車的具體信息??傮w感覺比較方便,“費用估算”的部分感覺很有安全感,覺得花多少錢心里有底;但“最低費用”和“費用明細”的部分解釋不清楚,比較難看懂。

叫車:

“點擊用車”進行預約,短暫的預約后成功會顯示司機和車輛的信息,還有官方的手機信息提示,之后司機會聯系你,確定上車地點。整個流程的體驗很流暢,挺尊重用戶感受。

坐車:

果然一會兒車就到了,因為軟件有車輛信息,所以很好認,上車后和司機聊得不錯,感覺司機素質挺高的,坐車過程中感覺車也挺舒服。坐車體驗滿分。

下車、支付:

走了將近20幾分鐘的車程,司機提醒才想起自動扣費,心情蠻緊張,因為第一次用,但之后一看因為首單免了30元,所以相當于免費,興奮了好一會兒。首單“巨”惠的策略讓用戶對Uber產生了不小的好感,也對軟件有了信任感,對自動扣費不再那么擔心。

整個流程:

整個流程用下來,除了選車時對車型和計費方式有疑惑外,之后的用車和支付體驗很流暢,很舒服。

其他任務走查

了解車型:

點進個人界面-“幫助”-“使用Uber”,各個選項轉了一圈愣是沒找到,有點無語,好像整個軟件都沒有關于車型的介紹,雖然車型分類名稱理解了一部分,但不是很懂平臺的每種車類別到底對應現實什么車型,心里挺疑惑的,覺得別扭,覺得產品不夠體貼,信息傳達不夠。

了解優惠:

個人界面-優惠乘車機會,提示“向朋友發送優惠乘車邀請,您也將獲得優惠乘車機會,價值¥30”,可以郵箱邀請或短信邀請。文字信息像是英文“直接”翻譯過來的,沒有充分考慮到中文表述習慣,讀起來挺別扭,也容易造成理解障礙。

輸入優惠碼:

個人界面的“優惠乘車機會”和“優惠”不知道點哪個,試點了一下才知道是在“優惠”里。還是語言表述的問題,造成了信息傳達的不準確。

問題及建議

Uber屬于即時型打車,只需要設置出發地,點擊用車后系統會自動派單,司機沒有挑單和拒載的余地,但沖單有額外補貼,賺的錢更多,可見Uber奉行乘客至上,司機也比較拼命。

而嘀嘀和一號專車都需要預約,需要設置出發地和目的地,讓司機自己接單,短途不接、難接、拒載的情況都有,并且候時較長,司機群體算比較自由,但掙錢不如Uber司機多,用戶服務的體驗一般。

相比之下,一號專車也需要預約,但專車服務質量不輸Uber,產品的特色是接機、送機的場景化服務讓人眼前一亮,實用之余也不失為開拓市場的一把利器。

文字信息組織得不夠好直接帶來的用戶理解成本較高,信息可觸達性不夠,是目前Uber存在的最大問題,歸根結底是要把框架層和表現層的東西做到用戶容易理解,match到國人的語言習慣、思維習慣和理解方式,只有這樣才能超越目前使用人群的瓶頸在用戶覆蓋率上更上一層樓,實現質的突破。

總結

總體來說,我并不認同現在流行的“Uber重運營輕產品,運營好產品差”的說法,一個產品要做到體驗好關鍵是要能在產品邏輯上和用戶同步,在核心體驗上把好關,對于Uber來說這點已經做到了,并且做得很好很了不起,甚至還有驚喜,美中不足就是產品的一些細節處理得不夠本地化。

本人大三產品菜鳥,努力理解產品中,文中若有不對的地方,大家一定要棒打槌敲,指出不足,這樣以后才能為大家帶來真正好的東西,謝謝。

 

本文由 @f0rest 原創投稿,并經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編輯。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用戶需求分析太過簡單,沒有細分,產品結構沒有用思維導圖差評,競品分析也過于簡單,都沒有從APP頁面分析,相對而言還是太簡單了點,繼續加油吧

    來自浙江 回復
    1. 嗯是啊,感謝指正。
      回頭來看,真的寫得真得過于簡單了,根本沒有深入思考,甚至連有些表層的東西都沒看透。謝啦~

      來自廣東 回復
  2. 作者在BAT產品崗位工作嗎?

    來自四川 回復
    1. 沒有啊不好意思大三產品汪一條,等待校招面試。

      來自廣東 回復
  3. ?? ? ?? ? ? ?? ?? ?? ?? ?? :mrgreen: ?? ?? ?? ?? ?? ?? ?? ?? ?? ?? ?? ??

    來自廣東 回復
    1. 想表達什么意思 ??

      來自廣東 回復
  4. 狗屎pm,誰說滴滴不能即時叫車的!你用過滴滴快車么,比uber便宜好吧

    來自浙江 回復
    1. 嘀嘀快車也需要預約吧,軟件顯示至少是15分鐘之后,難道不同地區不一樣嗎(廣州)?

      來自廣東 回復
    2. 滴滴快車并沒有比UBER便宜(就算是最便宜的時候),后來還偷偷得漲價了

      來自天津 回復
    3. 算了一下:
      Uber是¥0.35/min+¥1.6/km,嘀嘀快車是¥0.45/min+¥1.4/km.
      那沒有算錯的話,當車速0.5 km/min時,兩者的費用是相同的。
      當車速0.5 km/min時,嘀嘀快車便宜。
      0.5 km/min就是30 km/h,也算城市平均車速了,還是看交通情況的。

      來自廣東 回復
    4. 滴滴那車那服務態度幾百年前就不愛坐了

      來自北京 回復
  5. 在北京的體驗大概就是叫車—被拒載—-再叫車—再被拒載—-打開滴滴–成功叫到車

    來自北京 回復
    1. Uber嗎被拒載?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