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助推攻略,助你做出更好的決策
生活中我們的選擇會受到偏見的影響,助推的方法就是要幫你克服心理偏見,做出更好的決策。
決策是經濟學研究的核心問題之一,小到個人大到國家,都需要做出決策。那我們為什么要用助推的方法幫做決策呢?
因為我們的理性是具有局限性的,我們的選擇會受到偏見的影響。助推的方法就是要幫你克服心理偏見,做出更好的決策。
助推定義
案例1
在阿姆斯特丹的史基浦機場男士的洗手間,馬桶設計者在每個小便池里都設計有一只蒼蠅,它在排水口附近,偏左一點地方。為什么要在馬桶的這個部位印一只蒼蠅呢?
因為在男士小便的時候如果不向前,就可能會有體液濺出,看著墻上印著“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而這種提示真的管用嗎?
相反史基浦機場不是在小便池上貼有各種警句,而只是在馬桶左下角畫一只蒼蠅,如果在小便的時候看到小便池的蒼蠅,人的本能就會對準蒼蠅。
設計者的意圖就是刺激男士只對準一點,從而避免小便飛濺出來。根據科學實驗證明,這樣會減少80%的體液濺出,這比任何一條小便池上的名言警句都有效!
優秀的產品設計就是“真正了解用戶,抓住需求“。
案例2
卡洛琳主管某大學城市學校系統的餐飲服務工作,他的服務對象是數十萬名學生,他們每天在卡洛琳設在自己學校的自主餐廳里就餐。
有一天卡洛琳與亞當一起吃飯,一瓶紅酒下肚,他們決定針對如何提高孩子們對健康食品的消費做一項實驗。
他們通知數十家餐廳負責人,要他們按照不同的方式擺放食品,對于甜點,有的餐廳放在前排,有的放在后排,有的單獨放在一個地方與孩子們的視線齊對平有的擺放了薯條、胡蘿卜等,每一家餐廳的擺放方式都不一樣。
實驗結果顯示,卡洛琳經營的許多食品銷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有的銷量上升,有的明顯下滑,上下浮動有25%。
卡洛琳從中看出孩子們會受到環境巨大的影響。可以通過人為導向使影響變成正面或負面。因此卡洛琳借助這個發現用于提高孩子們對健康食物的消費量,減少他們對非健康食品的消費。
在你做決策的時候我不會強制你怎么樣,只是利用人們的心理弱點做引導,從而幫助人們做出更好的決策。
助推的同時我們要將副作用降低到最小,甚至沒有副作用,助推不同于命令,反而像用手輕拉下別人而做的提示而已,而不是專制主義逼著干某件事情。這就是所謂的助推。
理性的經濟人并不存在
傳統經濟學認為人都是理性的,人在決策時能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比如愛因斯坦思維縝密,記憶如計算機般強大,但是真的是所有人都是這樣嗎?你是否會在大量做計算時候苦愁手邊沒有計算機,你不是經紀人,你是社會人。
而理性經濟人在現實中并不存在,你的決策總是受到偏見的影響。這種偏見并不是因為你不夠聰明,學歷不高或是經驗不夠,它是由人類的心理因素決定。
根據心理學研究成果,人的大腦中有兩個思維系統,一個是直覺思維系統,一個是理性思維系統。之前有幸聽了錘子設計總監羅子雄的分享,我們的一些日常行為都是由大腦皮層的潛意識支配的也就是我們說的直覺思維控制,難道你真的以為每天我們的大腦會精心的調配每一個走路,擺臂,眨眼?
不會的,那都是潛意識的行為,只有潛意識的行為沒有解決問題才會激發我們的理性系統,才會去思考。
比如卡尼曼的《思考,快與慢》中提到,這兩個思維系統又叫系統A和系統B。直覺系統反應迅速,大多數是無意識的。
例如有個人向你丟一塊石頭,你想都不用想就會下意識的躲避一樣,但直覺系統的缺陷是不夠理性。而理性思維系統具有計劃性,而決策的質量也更高,能夠對不同選項做出更加精準的比較。但它的問題是喚醒成本大,需要激發上層理性思維做思考。
舉個例子我們來做一個選擇題:
比如我們來投資兩個股票1和2,你怎么選?
A.1股票你一定會賠30000元。
B.2股票你有80%可能賠40000元,20%可能不賠錢。
投票結果是,只有少數人情愿“花錢消災”選擇A,大部分人愿意和命運抗一抗,選擇B。
傳統經濟學中的“理性人”會跳出來說,兩害相權取其輕,所以選B是錯的,因為(-40000)×80%=-32000,風險要大于-30000元。
現實是,多數人處于虧損狀態時,會極不甘心,寧愿承受更大的風險來賭一把。也就是說,處于損失預期時,大多數人變得甘冒風險??崧吞仨f斯基稱為“反射效應”。
“反射效應”是非理性的,表現在股市上就是喜歡將賠錢的股票繼續持有下去,不甘心當“韭菜”被割掉,統計數據證實,投資者持有虧損股票的時間遠長于持有獲利股票。
助推理論對公共領域的影響
1. 引導用戶去購買能源汽車
美國政府為了引導大家都去購買節能環保汽車,上個世紀70年代美國能源危機,從1975年開始美國頒布的《能源法》美國政府要求汽車生產公司每輛汽車貼上節能環保標簽,上邊標上每升可以跑多少公里。
針對有的用戶對公里數沒有太多的概念,政府還要求標簽上寫清楚這輛車開一年,預計要花多少油錢。這個信息就非常直觀了,也就是我們的決策環境的第四條提供充分的信息去供用戶選擇,通過這樣的政策推動消費者購買節能環保的汽車。
2. 緩解美國捐獻器官不足的壓力影響
美國很少有人去捐獻器官,醫院的器官來源導致嚴重的不足。
調查研究發現人們對于捐獻器官是不抵觸的,大家都愿意這么來做。只是在醫院如果你想要捐獻器官那需要填寫各種表格做申請,如果不想捐獻直接什么都不用填寫就好了。
然后在一些歐洲國家他們實行了一種新的制度,去世的人默認捐獻器官而不需要填寫申請表格,我并不強制你捐獻,而是利用人們的心理因素做了一個小小的助推,我們稱之為溫和的專制主義,是輕推而不是強制踢一腳。
如何用助推的方法優化決策環境
1.?減少直覺迷惑(勁量減少會誤導直覺的決策)
例如worktile的審批「提交」的操作左邊的「提交」是高亮的,給用戶的感覺是我即使沒有填寫完必填項也是可以提交的。
右邊的「提交」操作是置灰不可點擊的狀態,只有填寫了必填項之后當前「提交」變為高亮的主色,表示可以點擊。而當前我們選用第二種的交互方式,我們在給用戶的展示上面要清晰不要給用戶以誤導。
2.?提供容錯空間(在避免不了直覺思維犯錯時給予必要的容錯)
當用戶進入一個應用時由于時間原因可能之前注冊過賬號但是忘記了,當用戶重新輸入手機號注冊的時候我們應該告知用戶賬號已存在,并提供解決方案如直接跳轉到選擇賬號頁面,選擇他要登錄的公司賬號。
為了提升產品的用戶體驗我們應該給予用戶必要的容錯空間。
3.?優化默認選項(在適合大多數人的情況下讓默認設置對大多數人有利)
例如worktile的注冊完善信息頁面如(圖1),很多人在填寫完表單之后忽略了服務條款而下意識的點擊了完成注冊按鈕,當發現彈出提示需要勾選服務條款時才會發現原來忘記勾選。當前錯誤提示嚴重打斷了用戶的操作流暢性,而對于用戶來說這種體驗很不友好。如果我們默認給到勾選服務條款以后會存在法律問題,用戶應該有知情權,我們不能替用戶做選擇,那我們來怎么做呢?如(圖2)我們可以優化一下文案,并且把選擇操作去掉,文字優化為“繼續即視為同意《worktile服務條款》,我們并沒有強制用戶去同意條款,只是用戶填寫完資料以后如果想使用那必須點擊“完成注冊”按鈕,如果點擊了那代表你同意服務條款,你并沒有替用戶去做操作,而且也沒有打斷用戶的流暢操作過程。簡化操作兩步并一步,把你的決策成本降到最低。
圖1
圖2
4.?提供充分信息(提供較全面的信息,以減少偏見帶來的影響)
例如worktile新建項目選擇模板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提供每個模板適用場景而來輔助用戶選擇的判斷。
把你需要讓用戶知道的勁量平鋪在頁面上而不是為了界面的美觀性使用幫助符號隱藏信息,并需要通過點擊幫助圖標才能查看使用場景。
尼爾森說過要勁量的把幫助信息展示出來而不是隱藏。
5.?簡化選擇體系(根據7±2法則適當的刪減或者增加你的選項)
下面為投票詳情頁,心理學研究發現你做出的決策會受到選項的復雜程度影響,選項不是越多越好,我們要精選出較少的選項,只有選項越少用戶才能針對每個選項做深度的思考,才能更好的對比選項,一般用戶只能記住7±2個選項。
并且研究人員發現人類的注意力廣度已經下降到八秒鐘,甚至比金魚的注意力廣度還低紐約時報等新聞媒體曾不遺余力地報道過一些令人不安的細節。
每天有太多的比如微信的消息聲音、電話鈴聲、人們聊天的聲音來分散這我們的注意力。如果不想讓你的決策受到復雜程度的影響,那么從現在開始請簡化你的選項。
總結
1. 在你做決策的時候我不會強制你,只是利用人們的心理因素做助推,從而幫助人們做出更好的決策。助推的同時我們要將副作用降低到最小,甚至沒有副作用,助推不同于命令,反而像用手輕拉下別人而做的提示而已,而不是專制主義逼著干某件事情。這就是所謂的助推。
2. 為什么理性的經濟人并不存在。我們的決策會受到偏見的影響?,F實生活中的你并不是理性的經濟人,而是活生生的社會人。你的理性思維常常受到直覺思維影響,直覺思維會導致你犯錯。助推的決策方式能夠很好的避免錯誤發生。
3. 助推理論對公共領域影響力重大,我們需要利用助推的方法論來更好的建設公共領域。
4. 我們講了如何用助推的方法論如減少直覺迷惑、提供容錯空間、優化默認選項、提供充分信息、簡化選擇體系來優化決策環境。
原文:https://worktile.com/blog/design/product-design-nudge
本文由 @Vcnic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寫得很好, 對于這種產品小白而言很有建議性。 而且體現出了知微見著……棒棒噠, 期待更多的作品
正如你的名字一樣 我也是“在路上”,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