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FD體系,為創新推進的競爭力保駕護航

1 評論 2758 瀏覽 11 收藏 19 分鐘

QFD它是一種在設計階段應用的系統方法,可以保證將前段市場策略形成的需求目標精確無誤地轉移到產品壽命循環每個階段中去。

需求和體驗能量化嗎?

現在幾乎所有行業的人都能對用戶需求和用戶體驗說上幾句,但要有效發掘和轉化落地則不是口頭說說就行,況且現在市場環境下單靠一顆大腦想獲取“只有自己有別人沒有的體驗”的靈感或機遇越來越難。

用戶需求如何在市場競爭下挖掘和提煉?明確好需求定義之后如何進行高效的轉化?轉化之后的體驗如何系統地進行判定?這不是某個人或部門可以獨自決定的。對于系統越復雜的事物體系,涉及的開發要素越多,就越需要科學的商業策略和開發管理方法體系。

比如系統較復雜的產品開發過程中,由于存在眾多功能需求,經常會遇到市場端、設計端、研發端、制造生產等端口的訴求相互矛盾和制約的情況。沒有權衡好這些沖突,最終成品要么失去了產品策劃定位目標,要么是實現產品需求期望但付出超額的開發成本和周期,這些都會影響整個商業活動的效率和效益。

如今很多新創公司通常除了設計、研發和營銷部門之外,產品開發環節中的其他職能單位都是外包,因此這種情形下要管理好產品開發過程更需要一套科學、成體系的方法流程。

有沒有一種方法能把前端商業策略成果和產品有效開發緊密連接起來?QFD體系正是為此而誕生。

QFD體系簡介

QFD的全稱是Quality(質量)Function(功能)Deployment(展開),它是一種在設計階段應用的系統方法,可以保證將前段市場策略形成的需求目標精確無誤地轉移到產品壽命循環每個階段中去。

QFD于20世紀70年代初起源于日本的三菱重工,由日本質量管理大師赤尾洋二(Yoji Akao)和水野滋(Shigeru Mizuno)提出,旨在時刻確保產品設計滿足顧客需求和價值。后來被日本其他公司廣泛采用,現己成為一種重要的質量設計技術,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重視,認為它是滿足顧客要求、贏得市場竟爭、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有效技術。質量功能展開首先成功地應用于船舶設計與制造,現在已擴展到汽車、家電、服裝、集成電路、建筑機械、農業機械等行業。

當看到“質量”二字可能會詫異,因為我們通常所了解的產品開發周期中的“質量”主要是運用觀察與測試的手段針對具體實物進行外觀和功能方面的品質檢驗,是屬于后段環節,而QFD則是把融合了商業競爭意識的宏觀質量理念提前到具體開發執行之前。

以產品開發為例,QFD主要是將前段市場需求定義轉化為技術性的需求框架,對創新開發中的五個重要階段進行系統性規范和銜接:

  1. 將以用戶為中心和市場導向的創新需求通過系統科學的方法轉化為具體可應用的技術工程特性,并通過競爭力權重分析,梳理出技術特性的重要度層級;
  2. 依靠現有經驗和資源設計符合技術特性體系的最佳解決方案;
  3. 運用零部件展開矩陣,將系統需求轉化為下一層級的子產品、零部件的需求和屬性;
  4. 針對關鍵零部件,將需求和屬性轉化為制造操作流程規劃;
  5. 根據零部件制造流程,確定生產組織結構需求、流程控制以及質量控制。

▲ QFD方法體系中心思想架構一覽(圖片來自宇威科技,但少了上述五大環節的第一步)

從上述的簡易流程可以看到,后三步是很多人都知曉的流程,但在很多企業現狀看來差異就在于這幾步并沒有跟前段進行有效的統一管理,更多是按部就班的單線式規劃,沒有在開發之前就有效統籌思考,最終就是我們看到的現場常態——出現問題時開發后段跟前段就會消耗在無休止的爭討會上,同時末端的問題要想再反饋干預到設計端非常困難,最后就是將就著不了了之或者等下一代產品開發時再提及。

木已成舟,要實質意義上進行改變,對于復雜體系的創新開發活動需要重新投入大量資源和時間,因此QFD體系應用的效果和效率主要取決于前兩步。

QFD體系下的工具模塊比較多,涉及到工業制造、服務、產品等很多社會活動推進中的決策分析。接下來以知乎網友分享的一款新鉛筆開發案例為例,圍繞其中與新產品開發管理最密切的工具——質量屋(House of Quality,因為此工具的基礎呈現格式類似一棟房屋外輪廓)進行簡明扼要的闡述,前文的五大環節的更詳實的細節可以在文末參考文獻中進一步進行了解和學習。

在開始學習此案例之前,需要提前說明幾點:

(1)案例中的權重參數數據只是演示,無需計較針對一只鉛筆的開發細節的評定是否正確;

(2)筆者認為質量屋階段把待設計開發的產品加入評估是不合理的,因為QFD與傳統質量體系的區別就在于是將質量思想提前到設計開發之前,質量屋的目標就是要界定產品開發具體的任務目標和計劃,如果在競品分析中就能夠打出分數了,那么質量屋本身就沒有指導意義,而成了一套純粹的測評工具而已。此案例可能是為了增強質量屋應用的操作說明,才將待設計開發產品加入到競品對比中,這一點在實際應用時需要注意。

(3)此案例中的質量屋格式只是體系中的一種,更為全面的格式需要更進一步系統的了解。

質量屋案例:根據前段提供的需求開發一款新鉛筆

(1) 根據市場和用戶需求進行質量屋的基礎框架建立。此步驟并不是簡單地沿用市場和設計部門的需求結果,因為既然要開始進入開發階段,這里根據產品體系復雜的不同會有新的“需求方的訴求”同樣需要考慮。

比如:用戶希望產品外觀漂亮、價格適中、使用壽命長、有科技含量等等;但制造方希望容易生產,采用可獲取的資源,避免臨時改造車間、引進新設備、臨時增加過多資源、盡量用標準和已有零部件等等;而銷售人員希望產品滿足用戶要求的同時要容易包裝、儲存、運輸等等;售后端還會要求產品耐用、易維護等等,這些經過評估之后都可能會加入到總需求欄。

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得知質量屋的框架需要對應的軟件或者與EXCEL關聯的模塊進行建立,當然對于體系要素簡單的產品可以通過表格工具建立并管理即可。

(2)設計一個重要度評系統對左邊的開發需求欄內容進行權重分析,此步驟的判斷需要結合對應的市場和用戶調研數據、以及產品和行業經驗。

(3) 競品分析后,在右側加入與需求欄相對應的競爭力評價,然后設立一個通用的競爭力評價等級,對自主現有產品和競品逐項進行評定,將表現最優的產品綜合分數轉化為1,根據各自綜合分數計算出其他產品的競爭力能力指數。

(4)將需求欄進行技術特性轉化,也即具體產品開發任務的梳理。此步驟才正式開始QFD大框架的第二步,同樣因產品體系不同工作量也相差很大。

(5)梳理每個開發工作任務模塊與每個需求點的關聯程度。這里同樣可以根據任務數量建立一個關聯評價體系,比如此案例中用1、3、5、7、9來對應關聯微弱、關聯較弱、關聯一般、關聯密切、關聯非常緊密;而2、4、6、8則介于關聯等級梯度之間。

(6)分析自身現有產品和競品在各個開發任務環節中的表現,算法基本同競品在需求滿足方面的競爭力評定一樣,在底部加入評估后的結果。其次,根據評估結果針對每個開發任務依次提出新開發產品的開發任務期望目標;最后計算每個開發任務各自與需求欄的關聯度重要度總分數,這樣為后續的產品開發目標的權重分級提供了一個系統的依據。

(7)到此步驟,新產品需求權重、現有產品和競品競爭力評估結果、開發任務內容以及與需求的關聯指數均得出,現在離清晰界定新產品開發目標只剩最后一步,也即質量屋要完成屋頂的建設——開發任務內容之間是否存在沖突。

這個環節采用四個關系來界定,即嚴重負面影響(X)、負面影響(#)、正面影響(+)和特別正面影響(*)。比如:在此鉛筆案例中外觀設計、筆桿材料、筆套裝置和成本控制是有一定矛盾的,這一點需要進行權衡。

(8)經過質量屋直觀嚴謹的系統分析,就可以輸出清晰、完整、符合外部競爭力需求和內部訴求的開發任務書,對具體的設計、研發、制造生產工作提供了明確的指導,最終還可以對新產品樣機進行系統評測,檢驗是否符合了開發任務書的各項要求。

QFD的質量屋與需求清單的區別

初看QFD的質量屋體系,可能會覺得這跟工業設計師熟悉的設計方法之一——需求清單(List of Requirements)有點類似,但是從整個產品開發周期來看,前者比后者更具備系統性以及統籌各個職能部門的效用性。

需求清單主要是在新產品前期策劃階段完成后列出一份主要代表市場和用戶期望的設計要求清單,盡可能詳盡地描述好設計應達成的目標,好讓后段各個職能部門對產品開發達成共識。隨著產品開發推進,會有更多其他職能部門的意見,清單會需要綜合權衡進行調整,因此需求清單的效用性更多取決于前段負責人員擁有的市場數據和自身能力。

需求清單在企業內主要以單線形式進行傳遞,如果中間某個環節出現調整則會導致已推進的工作重新調整,調整越大造成的麻煩越嚴重,而質量屋體系提前加入了多部門訴求要素和市場競爭性要素綜合分析和權重計算,雖然增加了分析環節的時間,但是有效減少了開發反復而造成的資源浪費。

從OEM、ODM走過來的中國制造業之前都是跟隨成功品牌或者完全根據客戶需求來開展產品開發工作,“需求清單”這個環節時至今日很多企業都沒有充分理解和重視,產品設計師或者產品經理都是草草走個形式,更不提QFD這種更加龐大的方法體系了。如今中國制造業和消費講升級,開始進入全球化競爭,科學而嚴謹的新產品開發管理體系更加需要重視。

QFD體系的局限性和應對措施

QFD的局限性主要取決于兩方面:

  1. 市場和用戶需求是調研獲得的, 一旦調研數據不夠準確,那么隨后開展的QFD所有分析結果只會南轅北轍,最后同樣面臨失敗。
  2. 用戶的期望越來越個性化,而且同一要素在不同產品體系中對用戶痛點的刺激度也不盡相同。 作為一項綜合的開發管理系統,要順應如此快速的市場變化會顯得不夠靈活快捷。

因此在實際應用上,在開展質量屋工作之前可以有效結合安索夫矩陣、知覺地圖、(高級)SWO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等競爭策略方法來梳理初步的目標市場、目標用戶、大體的產品概念方向。至于靈活度方面,則講求掌握系統但不能囿于系統,對于產品架構體系越復雜、適合平臺化管理,同時同質化越嚴重時,新產品的開發則更需要QFD體系。

幾乎任何方法體系都會有各自的局限性,因此需要在真正理解透和掌握之后,結合自身情況靈活進行應用。同時方法體系的實際效用,取決于主要執行人對目標產品和行業的綜合認知能力高低,以及所屬組織架構對系統工作開展的支持程度。

有效和高效的創新離不開系統的思維和工作方法

很多商業故事經過媒體的過濾和加工帶給人們一種錯覺,那就是成功的產品或品牌往往取決于某個關鍵人物。其實對于蘋果,即使偉大如喬布斯同樣離不開背后的各色頂尖人才分工和嚴密的產品開發管理體系。聚攏一群不同方向的頂尖人才雖是不易,但如果連公認的科學的方法體系也不重視學習理解和實踐應用,成功的概率肯定變得更低。

因筆者熟悉產品開發領域,所以此文內容主要是圍繞產品開發來闡述QFD體系。標題之所以不寫”產品開發”而是寫成“創新推進”,因為無論個人還是組織,在瞬息萬變的社會潮流中,要保持前進都將面臨一次又一次的抉擇,使決策在對與錯的天平中要往正確傾斜必須具備創新思維和執行能力。

有效和高效地創新需要聚焦自身的核心優勢,不斷有效地學習新知識,利用科學的方法體系去歸納和進化自身系統。除了本文的主題——QFD體系之外,文中提及的另外幾個與競爭力分析相關的方法工具(安索夫矩陣、知覺地圖、SWO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等)也可以學習、理解并在合適的時候加以運用。

參考資料:

  1. MBAlib網站——QFD法專題,網址:http://wiki.mbalib.com/wiki/QFD%E6%B3%95
  2. 宇威科技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網址: https://www.astway.com/pro_qfd.html
  3. 嘉木(知乎ID)——QFD之質量屋的構建,網址:https://zhuanlan.zhihu.com/p/22820720

 

本文由 @?嗨創新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非常感謝編輯推薦!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