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VP與商業化的探索

1 評論 11912 瀏覽 56 收藏 11 分鐘

最小可行性產品法的三個要點:MVP的核心是聚焦;反饋機制檢驗MVP的價值點;后續跟進。

先帶著大家思考幾個生活化的問題:

1. 小區旁的一個店面反復裝修轉讓多次,這個店面到底適合做什么?2. 每天下班經過地鐵口外的女裝店時,店外人流洶涌,而店內顧客卻寥寥無幾,為什么?

3. 深圳羅湖老街有很多老店,墻面泛黃,菜單凌亂,空間狹窄,但卻生意火爆?

我們今天要聊的是MVP和商業化的探索。三個生活中的問題是一個引子?;貧w到產品設計,我想要去強調的是:許多事物方向選好,往后的每一步也就自然而然了。

那產品啟動前期我們如何找對方向呢?

  • 從產品往外看,商業化的導向是業務數據、用戶、現金流;
  • 從產品往里看,商業化要解決引流、獲客、成交、復購等環節的連接和轉化問題。

互聯網這一工具,創建了更便捷的連接,縮短了原有流程,提升了原有環節的效率,更甚者借助互聯網開辟了一個全新的流程。但當下又是一個快速更迭、前赴后繼的互聯網時代,如何用敏銳、犀利的眼光看待互聯網市場,做出適合市場的互聯網產品呢?

我推薦最小可行性產品法(Minimum Viable Product,簡寫MVP)。

MVP最小可行化產品

MVP的概念想必很多人早已熟悉,由 Eric Ries 最早在《精益創業》里提出,指開發團隊通過提供最小化可行產品獲取用戶反饋,并持續快速迭代,直到產品到達一個相對穩定的階段。MVP對于創業團隊來說很重要,它可以快速驗證團隊的目標、快速試錯。

更廣泛地來看,MVP不僅適用于產品從0-1的過程,它更是一種思維模式,現在我們結合MVP的三個論點來解答文初的三個問題:

1. 小區旁的一個店面反復裝修轉讓多次,這個店面到底適合做什么?

把產品看作一個整體,基于MVP去驗證產品主流程、核心價值是否適應市場需求。

反復裝修轉讓,這本身就值得警惕。在不知道做什么好的時候,可否先走訪調查,或購買同類產品做嘗試?確定了產品核心及真實需求后,再逐步去考慮門店、員工等的加碼會更有利于控制風險。

2. 每天下班經過地鐵口外的女裝店時,店外人流洶涌,而店內為什么顧客寥寥無幾?

把產品主流程拆開,可基于MVP驗證流程1-2-3-4哪些環節具有線上的強粘性。

大環境流量很多,但是你的流量卻很少。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可否把業務環節拆分成引流、店員接待、產品本身、產品銷售等幾個環節,逐一去分析,然后發現問題,針對性地解決呢?

3. 深圳羅湖老街有很多老店,墻面泛黃,菜單凌亂,空間也很狹窄,但卻生意火爆?

做產品前,MVP是順推驗證;產品做出來后,用MVP的思路可解剖產品的亮點。

老店給人感覺是集中一切力量做“味道”,而大部分人吃飯的核心需求也是“味道”。產品或服務對了,其他次要問題都可以弱化。

看完這三個問題,我們可以明白,MVP意味著聚焦,即可驗證單點的價值,也可驗證主流程線的產出;而商業化的本質(此處探討的是商業化目標導向)講究點-線-面上的多維競爭,各個環節上單點的量和轉化,業務線上輸出的數據量、用戶量、現金流,行業面內企業間的博弈。二者有很多相通之處。

基于MVP的思路,結合企業A電商業務線的常見的幾個公式:

PV x 點擊率 = 潛在用戶量

UV x 轉化率 = 訂單數量

訂單數量 x 訂單金額 = 交易額

就可以很好回答下面兩個問題:

1. 企業A的電商業務線和各個環節是否可行,好與差分別在哪些環節?2. 如果讓你來負責企業A的電商,你準備制定哪些可行性方案?

案例分享

朋友公司曾做過一個工業印刷MRO領域的零配件采購平臺項目:零件狗APP。

項目定位:印刷MRO領域小批量、零散件一站式采購。

基于MVP的思路,團隊提出以下幾個結論:

1. 項目核心在于連接商家與買家,連接的本質為商品與買家;用線下與商家對接的形式,代替線上商家的模塊。

2. 需求是業務流的源頭,訂單之后才有付款和物流模塊;線下系統前期全力去拉通下單環節,付款及發貨前期走線下處理。

3. 在商品詳情、購物車、下單等頁面增加文案引導和客戶入口。

MVP與商業化的探索

MVP思路圖解

產品界面:

MVP與商業化的探索

產品界面圖

案例復盤:

項目開發周期約為20天,通過MVP的快速試錯,團隊用較少的人力投入、較短的項目周期就驗證了這一商業化方向在當時的可行性,避免了企業資源的浪費。

MVP的三個要點

接下來我重點闡述一下MVP的三個要點:

1. MVP的核心是聚焦2. 反饋機制檢驗MVP的價值點

3. 后續跟進

MVP的核心是聚焦

MVP要求我們抓住最核心的產品流程,剝掉多余的功能或高級功能,只要主流程可以跑起來就行。產品設計是否優雅、技術是否高效、流程是否完善、功能模塊是否健全這些方面并不是我們的目標,產品是否有人用,是否能導向所設定的指標才是我們的目標。

去掉多余的分支流程、輔助功能模塊,聚焦資源讓產品輕裝上陣,更能檢驗產品,并在時間、機會風口上占據優勢;與其無作為,也不可在一個錯誤的方向上投入努力。

比如要開展一個電商項目,MVP的指標是用戶在產品上的購買行為。先聚焦模塊,再看流程,那最小可行性產品就是:查看產品——挑選產品——下單。去掉滿減買贈、關聯推薦、分享評論、會員積分等輔助模塊,甚至把下單之后的結算、物流等后續流程也納入線下處理,聚焦資源在核心業務的交易上,做一款MVP的產品驗證指標。

當然啦,產品處于不同的階段,會有不同的目標,諸如線上付款意愿、注冊會員、轉化率等。指標變了,MVP聚焦的點也需要跟著變。

反饋機制檢驗MVP的價值點

如何驗證MVP的可行性,這是我們在設計MVP產品時就需要納入考慮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反饋機制必不可少,可以從這幾點入手:

1. 產品內關鍵頁面、存疑頁面需內嵌明確的客服入口。用戶有訴求或發現問題時,能第一時間把自己的疑問或者不滿說出來。如果沒有客服入口或者反饋渠道藏得很深,那用戶的反饋便流失了。

2. 數據埋點。用數據說話更嚴謹,在產品頁面、操作點進行數據埋點,通過分析用戶操作路徑、產品流量路徑、停留時長,可以很直觀地判斷產品的價值點導向。

3. 前期調研與后期訪談。前期的用戶調研是為了在一定范圍內提煉出MVP的功能與流程邊界,在于謀;后期的訪談,能檢驗最初的設定是否成立,也能為下一步做指導,在于動。

后續跟進

MVP是一個過程,更是一個起點。它像是土壤上的一顆種子,更遠方是長成一棵參天大樹。

1. 如果未能符合指標要求,繼續調整MVP方案。

2. 如果MVP行之有效,制定產品后續的快速迭代方案,補全輔助功能模塊及用戶體驗,直到產品達到一個相對穩定的階段(在此過程中,依舊可以穿插使用MVP思路)。

最后

不要把MVP當成了定位不清晰、用戶特征模糊、業務邏輯不周的借口,降低自己思考和輸出的質量。

恰恰相反,MVP應該是對全盤進行深度思考后拆解目標,利用最有限資源做出最好體驗產品的產品思維。

 

作者:陽剛

本文由 @SF_UED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您好,想請教一下,在mvp階段,用戶調研前期可以做哪些方面的事呢?可否給到一定參考方向指導?感謝

    來自北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