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設計中的指揮官命令

4 評論 4016 瀏覽 5 收藏 9 分鐘

指揮官命令是指讓執行的人明白,如果只能做一件事,那應該是做哪件。

最近跟一個產品經理交流,他跟我吐槽:“我讓設計師檢查一個效果,確定之后再上線,結果你看看,上線之后是這個效果”。

我看了一下,的確有些奇怪,一個明明應該很突出的功能,最后的效果卻需要用戶需要保持下拉狀態才能看見全貌。

我隱隱覺得事情有些嚴重,我就問她是怎么描述的。

“首頁進來,這個卡片默認收起(露出一小部分),往下滑動列表,卡片全部呈現出來。用戶再往上滑,卡片再次收起?!?/p>

聽起來不覺得有問題啊,我在界面上實操一下之后,我笑了“這不全怪設計師”。

我仔細體驗了一下,目前的動效符合他描述的所有要求,但是不滿意的地方,是在一個小小的隱含的細節,當用戶下滑列表時,用戶此時看見卡片展開,很可能是想看卡片內容。可當他手一松開,結果卡片卻收起來了……(用戶:我想看,卡片:不,你不想)

問題在于

產品經理只描述了方案,沒有描述目標。導致設計師只注重了卡片動效的功能表達,沒有注重用戶體驗的隱含訴求。

如果這個任務用指揮官命令,可能應該是這樣的——保證用戶在需要時可以看見卡片的詳情。(當然,沒有站在體驗的角度進行設計驗收和開發,也是巨大的隱患)

哦,說到指揮官命令,其實是我最近聽到的一個故事——

故事

說美國陸軍一支部隊執行一個任務。這個任務是:明天六點鐘要登山一個山丘,在山丘上做好防御工事,掩護運輸隊通過,然后幫他們斷后,再行進到另外一處地方補給。

第二天該部隊一上山,發現山上有人了,所有的情形跟預先制定的計劃完全不一樣了,這支部隊就不知道該怎么執行這個任務了……

哈哈哈,他們好傻是吧~

故事之所以成為事故,是因為這個美國陸軍指揮官為了計劃的周密,給部隊下達了一個近乎完美的解決方案,卻沒有明確告知指揮官命令。但是當環境變化時,第一個任務就無法完成,這個時候執行部隊就無法繼續執行任務了。

如果指揮官的任務是這樣描述呢“你們的任務是保護運輸隊通過,你們可以……”。部隊在接到這個命令時,很清楚最終目的,中間發現了敵人、天氣變化等,就靈活應對,最終實現保護運輸隊通過就是完成了任務。

什么是指揮官命令?

讓執行的人明白,如果只能做一件事,那應該是做哪件。(這里的執行人指完成具體任務的人)

如何正確下達指揮官命令?

我們不能將自己腦袋中的方案視為珍寶,然后讓產品設計師按方案執行。你會發現,他們最終出來的方案簡直就是文不對題。你會煩躁為什么這么簡單的事情要折磨這么久…

是目標,而不是方案

指揮官命令不是一個方案,而是一個清晰的目標/效果;

一個,而不是一堆

保證一個任務只有一個首要目標,當然任務可以拆分,被拆分的任務也可以有各自的首要目標;

讓執行者做這個任務時,只需要記住一個目標,就能很好的完成任務。

舉個栗子

目標:“某某模塊的操作效率整體提升20%”

目標:“某某模塊提升數據加載速度,減少彈出框的錄入方式,增加批量處理功能……”

差異在于,如果數據加載速度已經到了目前技術可達到的極限,執行者還可以考慮其他方式來達到產品操作效率提升的目標,比如異步加載之類的方式。不然,有一個完不成的任務都會給整個產品的推進帶來巨大影響。而且心中銘記一個目標,在執行時方向更明確,不管是產品、設計、還是開發都能更好的保證目標的達成

執行者需要了解指揮官命令嗎?

有些指揮官做成了指揮家,他們儼然把自己當成了執行人員背后的神。他希望所有人的一舉一動都是受他操控,來集體完成他心中的方案。在他眼里,這些執行人員只是代替了他的手…

這種模式除了在流水線作業的工廠可能有一點作用,在互聯網企業中這樣做非常糟糕??赡軙驗橐粋€人的眼界,拉低了整個產品的檔次。

而且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產品中每一個功能都有很多關聯因素和環境因素需要考慮,不了解目標的執行人員根本就無法做好事情。

如果我是“執行者”

作為執行者的我們,往往會陷入一種困境,就是指揮官沒有說清,只給我一個方案,讓我照做。我能怎么辦?還不只能一步步照做。特別是一些很強勢且不講道理的老板/需求方更甚。

這里分享個人的一些心得:

再問一層,尋找頂層邏輯

所有方案一定都有它的頂層邏輯,而只需要一層層往上挖,就能找到頂層邏輯,指揮官命令就能被找到。不用擔心領導嫌你問題多,就算再嫌棄也比出了方案之后找你麻煩來得更輕松。

向上管理,不然背鍋的只是自己

不能完全按領導的方案來做事情,領導需要人來替他思考。不然就算你按照領導的方式來做,也得不到好的結局。頂多得到一個“努力倒是挺努力,就是沒什么想法”的標簽。

你要記住,你的上司是會不斷變化的。不能把自己的成長寄托在某一個單獨個體之上。這種畸形的成長會影響你之后的所有做事方法,甚至局限你的思維。

再舉個栗子

“給我把彈窗都干掉,我不想看見它”

“哦,為什么你這么看不慣彈窗呢?”

“你看,我在做XX的時候,不斷地打斷我!”

“嗯,總是打斷用戶操作的確很不好。這應該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吧?”

“你想啊,我們的用戶一天可能需要處理幾百份這樣的資料,彈窗彈來彈去都要煩死了”

這個時候,指揮官命令差不多快現出原形了——提升用戶大批量操作的流暢度

之后,所有方案圍繞指揮官命令,而不是干掉彈窗。

這樣,成功避免了這次你真的去掉了彈窗,下次他還會來給你吐槽“說你干掉彈窗,你就真的只干掉彈窗啊,你給一個專業人員設置那么多分開步驟干嘛?嫌他不夠累嗎?還有你把彈窗全部干掉了,我們現在退出關閉時的確認都沒了,你不帶腦子干活的嗎?”

結語

正確的下達指揮官命令,可以加快團隊的作戰效率和準確性,避免各環節人員只是為了做而做。

如果你的團隊出現了需求、設計的反復修改,或者執行人怎么做都達不到領導要求的時候,記得認真推導一下指揮官命令到底是什么,你弄明白了嗎~

 

本文由 @得勿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無論什么時候,盡量讓自己輸出“目標”,而不是“方案”。不然容易導致溝通上的誤解。

    來自浙江 回復
    1. ?? 只有目標相同,才能讓自己和團隊走向同樣的終點。
      產品和設計經常掐架的重點在于,產品覺得設計師不懂產品,光好看有什么用,然后設計師會覺得產品又不懂設計,為什么要整那么多內容,low死了。
      把方案輸出者拉到一個相同的目標上來交流,才能對等溝通,甚至最后的方案還有可能會讓你眼前一亮(方案可以有,但只是補充/僅供參考)。

      來自廣東 回復
  2. 不要把產品經理看得太高,這個命令用的不恰當,這個“命令”用的就成了沖突的根源,你可用任務。

    來自浙江 回復
    1. 是的,“指揮官命令”是引用了故事中的一個詞語,實際情況中應該不是“命令”而是任務 ??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