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景、行為、資源、關系”——揭開社交產品的本質
眼看國慶長假已近尾聲,一定要在國慶結束前寫一些東西了,近來一直在思考關于社交產品的一些事情,沉淀了一些想法,于是提筆作文,分享給大家。
什么是關系鏈,關系鏈的分類
若把每個人當作整個社會群體中的一個結點,每兩點之間的連線稱為一個關系鏈。
人與人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關系,它可以是強關系也可以是弱關系,或者是不強不弱的關系。
比如我的家人、同事、朋友、同學,這都算是我的強關系。因為我們都有共同認識的人,且有長期持續的互動,并且我們之間基于人的信任強過基于事的信任。而弱關系就是我完全不認識的人即陌生人的場景下,通過一些事或者共同的興趣能夠連接到一起的。比如我在貼吧里和一群原本不認識的人聊一個具體的事情最后加了好友,又比如某人在陌陌上和某個陌生人聊天最后形成一定的朋友關系。還有呢,就是不強不弱的關系。就是說通過朋友能夠認識某個人,比如別人介紹給我的人,參加朋友的聚會認識的人,它的特點在于兩個人之間的關系是由他們共同認識的人所確定的。
關系鏈就是連接:人與人之間形成的資源通道
人與人之間的關于資源的協作和互換,都是通過一個個關系鏈連接而形成的。
這里我們先不提場景,比如我找一個朋友借錢,如果我和我的朋友關系足夠好,那他可能就會把錢借給我,再加上我的信用可能比較好,我也會在約定的期限內把錢還給他。這個本質上就是一個資源協作的過程,即朋友幫助我,我拿到了我急需的錢,并且我們收獲了更好的友誼,然后我按時把錢還回去,也證明了我是一個守信的人這個品質,這些包括錢、友誼、品質都是這次資源協作中的參與者。
再比如我去一個地方玩,可能那個地方有我的一個朋友,我可以提前聯系他告訴他我去那邊玩,當我的一個小導游,或者是在他家里借宿,那這些也是通過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才能夠形成的一次資源協作行為。
在一定的關系鏈下,通過一個具體的場景,就有可能能夠達成一定的資源協作行為,這個行為可以是交換、互惠、給予。雖然強弱關系有差別,但無論如何都得通過關系鏈這個通道才能達成一定的資源協作行為。
我們就拿約炮舉例子,也一定是要通過一個具體的場景比如陌陌、貼吧等能夠讓人與人之間形成關系鏈的,或者原本就是朋友等等已有關系鏈,通過這個關系鏈這個通道產生人與人之間的交互行為,從而才有可能以這個關系鏈為基礎進而約出來,從而約炮成功。所以,我認為關系鏈就是一個資源通道,就是人與人所各自具備的資源能夠達成一定資源協作的通道。
我反復在提資源協作這個事情,它非常重要,一個關系能產生行為,就是一個資源協作的行為。比如我們認識,我們就會一起聊天,這也算是兩個人之間的信息互換。本質上而言,人與人之間關系鏈都是作為價值協作、互換、交易的通道,無論其目的是金錢的、公益性的等等,關系鏈都是人為了獲得一定的價值而進行協作的行為的資源互換和協作的通道。
強關系鏈:通訊為王,信任機制
毋庸置疑,騰訊是中國的通訊老大,它旗下的QQ和微信分別在PC和移動端上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為什么要提通訊,因為它最主要的應用場景就是通訊,因為強關系鏈下人與人之間最重要且最基礎的交互行為就是通訊了,通過通訊留住一大批強關系鏈的好友關系,讓每個人把自己線下的好友關系轉換到線上,通過通訊這一高頻行為產生了大量的人與人之間的交互。
強關系鏈的核心就是人與人之間資源協作的成本非常低,由于強關系鏈場景下資源通道的可信度高,資源交換的門檻低。并且有很多有意義的熟人間的信任連接,這也就是為什么很多人打熟人借貸,熟人眾籌這個事情,也正是利用的這一點。其實還是通訊是最重要的,但這些都已經被QQ和微信做了,微信就是對原來非移動互聯網時代打電話和短信在某種意義上的替代和升級。
弱關系鏈:強關系鏈的起點
弱關系鏈其實就是匿名的、隨機性的、陌生人的場景下產生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弱關系鏈下的一系列行為是以一定的標的物來達成人與人之間的協作的行為。
舉個例子,比如在匿名社區,通過一個具體的吐槽對象就可以形成大規模的共同行為,比如我對某個公司關心或者我就是這家公司的,通過一個具體吐槽的事情大家形成了一定的弱關系鏈,從而大家就此可能就認識了,并且弱關系鏈是有可能轉換為強關系鏈。
弱關系鏈本質是強關系鏈的起點,弱關系鏈的協作門檻比較高,可信度低,這就需要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讓他的可信度提高即使得這個關系鏈變得更強,產生更多在一定場景下需要達成的行為。我們知道,強關系鏈都是在線下有一定的認知之后產生的,而弱關系鏈可以轉換為強關系鏈的,讓人與人通過線下認識來正加強而成為強關系鏈,由于成為強關系鏈使得行為門檻降低,從而就會產生更多有質量的用戶間的行為交互。
因為我們知道,所有的關系鏈都是要落地的,對于每一個不同的產品而言,關系鏈是落地在具體的場景里面的,為什么要考慮一個共同的興趣點或者其他形式的標的物以構建一個可以達成人與人之間連接的場景,就是為了能夠產生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只有關系作為基礎才能進一步促成人與人的連接與協作。
從弱關系開始著手的產品,一定要為用戶之間如何實現的一定的關系而努力,這樣才有可能誕生更多更有價值且行為門檻低的行為,并且通過產品所構建的場景承載這些行為并且不斷優化,做到唯一性即不可替代性,從而在產品的商業變現和用戶留存上得到長足的進步,這也是弱關系社交產品的生存之道。
我們在看弱關系鏈的時候,比如陌陌已經是陌生人社交領域的巨頭,在包括一些二次元的社區,比如A站、B站、juju,還有一系列的興趣社交社區,比如nice、in圖片共享的。使用這些產品的用戶可能以前并不認識,但通過一個可以與他人產生連接的場景,形成人與人之間互動,在產品為之設定的規則下的產生一定的行為,形成一定的關系,通過形成錯綜復雜的關系網絡,從而在這些錯綜復雜的資源通道中實現人與人之間的資源互換和個人價值實現。
二度人脈:不強不弱的關系鏈,打的是什么算盤
那么在強關系鏈和弱關系鏈之間呢,又存在一個不強不弱的關系鏈,就是二度人脈。
二度人脈的意義就在于信任背書,當個人需要拓寬之間的人脈關系網絡、結交更多的朋友,擴大自己的朋友圈,最有效的方式其實就是沿著二度人脈去拓展,也就是傳統的熟人介紹、信任背書。
在二度人脈關系下,比較常見的社交產品形態就是職場社交如脈脈、LinkedIn,或者內推招聘等等。能夠通過一個人形成這個人認識的不同的兩個人之間的資源互換或協作所形成的關系,這就是二度人脈的關系鏈,相比于弱關系鏈,二度人脈關系鏈的信任度更高,且隨著中間人的信用指數的高低不同體現的可信任度也不同,并且它的行為門檻更低,因為有具體的介紹人確定一個具體的行為,所以其價值是相當大的。
所以,我覺得二度人脈可以打的算盤就是:
通過一個人單點去拓撲,一度一度的人脈關系往外拓寬,我認識你,你認識他,他還認識更多的人……通過這種信任背書傳遞機制和單點作為節點的信任去噪,產生更快更多的有價值的關系鏈,從而形成更大規模、更多、更頻繁的具體場景下的有價值的行為。
這個事情強關系鏈不是很好做的,強關系鏈本質上就是熟人關系,這種情況下關系拓撲能力就比較差了,如果找熟人介紹不認識的朋友認識,這個本質上還是二度人脈關系,所以強關系不存在人脈拓寬能力,比如微信,你認識的都是熟人,你在這個一度人脈關系下相對關系固定且人數有限,能做的多元行為就更少了,更多的是行為門檻低但更少。相比之下,二度人脈則不然,行為門檻可以通過信任背書降低,而二度人脈的可拓展性,可以產生更多、更大規模的行為和資源協作,這個是強關系鏈場景下所缺乏的。
通過什么樣的方式以及建立什么樣的場景做二度人脈連接,以及如何設定信任規則增強單點的信任背書能力,產生更多有效的連接,在做二度人脈關系下的社交產品的時候,一定要思考這些事情。我還是挺看好在二度人脈關系下做一些事兒的。
垂直社交場景:在細分領域搶占資源連接的制高點
無論是強關系是弱關系,都存在一定的巨頭,在此就不做贅述了。我們來看垂直的社交場景的機會,我們需要考慮清楚在某一個具體的垂直場景下,資源互換和協作的門檻,在識別這些門檻中,在識別的過程中我們想清楚是做強關系、弱關系亦或是二度人脈關系,在不斷的資源連接中形成更多的行為和使用習慣,從而在一個細分市場中搶占制高點。
這個制高點的意義就在于:通過某一個具體的場景下樹立的資源協作和互換的方式,培養一定的使用人群,形成大規模的資源協作,從而在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
一個垂直的場景其實就是一個具體的行為或一組具體行為的集合,清晰的識別好資源和行為,以及人與人之間以何種關系快速產生資源連接,以一定的行為去實現資源協作和互換,這點對于一個具體的社交產品非常重要。
我認為概念性的、現象性的社交產品是沒什么市場的。比如有些人說大家都很孤獨,因為孤獨走到一塊,我認為幾年前可能說個故事是可以的,但如果純粹的是這種概念性的,我認為可能在當下的市場環境下,不看具體的資源和行為,而只看心情,這種社交產品可能就是一個小玩物,而做大或者做成的可能性就極低了,我是不太看好的,因為它的具體資源連接和行為落地的門檻高。
所以做社交產品要看清楚:資源、行為、關系鏈。
社交的核心是人與人之間的交互,交互基于具體的關系和場景
場景是建立關系的必經途徑。舉個例子:血緣關系里,家庭就是一個具體的場景,在家庭里面每個人會有父母、子女等等。還比如我和一個很好的朋友,我們在一個創業咖啡廳里,可能我們就會聊創業的事情,如果我們在打臺球,可能我們就會聊一些最近看到的有趣的事情,如果我們一起出去旅游,可能我們就會討論怎么玩和去哪一個景點玩,我們可以看到這里有三個場景,創業咖啡廳是一個工作交流的場景,臺球廳,是一個不那么嚴肅、輕松娛樂的場景,旅游,是一個休閑戶外、玩的場景,在不同的場景下,同樣的關系下的資源連接誕生的行為也不一樣,可能如果是一個陌生人,可能我就只會和他雙目對視,一笑而過,在具體的場景下由一定的關系產生的交互不一樣,但交互有事基于具體的關系和場景的。
那這個時候我們發現:關系和場景是可以分離的,關系是人與人之間產生交互的必要的要素,場景是人與人之間產生什么樣行為的必要的要素,所以具體行為是關系和場景的疊加。
關系鏈的轉移: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
很多人做社交產品的時候做的比較閉塞,生怕自己產品上形成的關系鏈轉移了,比如很多應用都把微信屏蔽掉了,那我覺得這個可能是不OK的,或者產品設計的有問題,或者這個事兒可能根本就不該由你來做。
比如某些人已經形成了一定的關系了,甚至是強關系了,這個時候他們可能就會有通訊需求,他們可能就需要加個QQ或微信了。這個時候作為做社交產品的人而言,這個東西你是攔不住的。
必須要清楚一點就是:關系是攔不住的。之前我有提到,關系和場景的疊加才是人與人之間交互的具體行為的基礎;一個產品是只能提供具體的場景的,它是沒有辦法提供關系的。關系是人與人之間的,無論線上還是線下,一定要想清楚。
比如說:微信提供一個基本的通訊功能而且獨占鰲頭。在中國這個社交的基本市場環境下,人們熟了或者有通訊需求了,就會加微信保持一定的通訊關系;這個是必然的,這個是攔不住的。
我們拿一個社交產品舉例子:比如說花田,它是一個戀愛的社交產品。比如一個人要談戀愛找對象,這個人不可能在微信上逮一個人就問有沒有找對象或者談戀愛的需要的,那可能就要去花田上找;這就是一個產品提供了一個具體的場景,通過這個場景形成一定的關系,誕生一系列的行為,這個場景可能就是微信提供不了的。
我覺得任何一個在當下中國這個市場環境下做社交這個事兒的人,一定要想清楚這個事情,你做的是場景,你不要限定關系去留在一個具體的地方,這個你限制不了也管不住,關系這個事情你玩不了,你就想清楚你服務的是什么樣的關系以及在這個關系下,你怎樣把具體的場景做好。
關系鏈這個東西,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你能服務到的你就服務,服務不到的你也別限制。
總結
我覺得做社交產品就是在玩關系鏈,搞清楚要服務什么樣的關系鏈去做什么樣的場景,以及想清楚一個場景能夠支撐什么樣的關系和用戶的行為交互,把自己的產品打磨好,提供具體的場景服務好關系,我覺得就這些。一定不要打關系的主意,因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不以你提供什么的服務和場景所設定的規則意志而轉移的。微信其實可以理解為提供了短信和電話這樣基礎的通訊服務了,它是一個基礎設施,它是具備一定的特殊性的。
在當下時代做社交,一定要想清楚場景、行為、資源和關系,玩好關系鏈,也要考慮市場環境,做自己能做的,可以做好的事情。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 @王懿Lucien(微信公眾號:jishugou)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