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心理學 | 潛意識:用戶習慣養成記
意識是古老而又難解的迷,潛意識更是迷中迷迄今為止。清醒、警覺、注意、對幸福的體驗、對周圍環境的知覺;早起后穿哪件衣服,這些都是意識……人們的意識決定了了上述的行為,但大部分時候起主導作用的卻是“無意識”,今天【產品心理學】將帶領大家一起揭開“無意識”的神秘面紗。
無意識——人類意識之冰川下神秘的力量
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弗洛伊德提出了著名的“冰山理論”,即人的意識好比一座冰川,處于表層的意識只占據了冰川水面以上的部分(1/7),而“無意識”則是冰川處于水面以下的部分(6/7),雖然處于低層,確實人的精神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人的精神及行為起著關鍵作用??梢哉f,很多時候,“無意識”比意識對人的行為影響更大,是個體不曾察覺到的心理活動和過程。
美國認知心理學家唐納德·諾曼將人的思維分為三種加工水平:本能水平、行為水平和反思水平?!白詣拥念A先設置層,成為本能水平;包含支配日常行為腦活動的部分,成為行為水平;腦思考的部分,成為反思水平”。那么我們也把“無意識”行為按照這三種加工書評進行劃分:
1. 源自本能的“無意識”行為
- 嬰兒看到奶嘴會不自覺做吮吸動作;
- 失去平衡時,兩手會不自主地伸開晃動;
- 手遇到危險,會立馬縮回……
2. 源自重復刺激“無意識”行為
- 總想掏出手機看看是否有消息;
- 離家時總想查看門是否鎖好;
- 思考問題時托下巴……
3. 源自內心反思的“無意識”行為
- 走路玩手機時,喜歡走盲道上;
- 看到APP中圖標就知道功能……
由此可見,除了與生俱來的本能之外,行為層面的“無意識”行為完全是后天的重復刺激所養成的。反思層面的“無意識”則源自于人內心的生活經驗和本能的共同作用。所以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后臺性的引導來培養人的“無意識”,再由“無意識”來引導人的行為選擇。這種“無意識”的引導性,正好是我們做產品設計時所利用。
現在我們知道了“無意識”是產生的原因,那我們就基于強化本能、重復刺激、契合反思這三種方式,對用戶進行以下幾個角度培養用戶的“潛意識”行為。
重復性行為養成用戶習慣
我們必須以足夠多的時間和頻率有意識地重復一個過程才能令其變成一種自發行為。
當我們遇到之前發生過的問題時,我們或多或少會重復該問題的思考過程,最終做出相同或類似的反應。而當這個問題出現的次數增多之后,我們行為發出反應的時間就會越迅速。久而久之,思考過程越過越短,甚至被省略。一旦思考過程被省略了,習慣也就養成了。
互聯網“燒錢大戰”,你敢燒3億元,我就敢燒5億元。培養用戶習慣是大佬們愿意猛砸錢的最重要原因。每天都能看到手機上叮咣的推送通知,用此方式吸引用戶去打開APP查看。久而久之在心里就會形成推送APP的印象。
某些P2P理財APP,通過每天“砸蛋”獲取額外加息的互動,刺激用戶每天打開軟件的砸蛋,從而培養用戶的使用習慣。
尊重用戶習慣
其次,我們也要善于利用用戶“先天性的潛意識”。用戶在接觸新產品時,已經養成了很多使用習慣。因此,新產品的設計應在操作上與用戶習慣保持一致,從而大大降低理解成本,使用戶快速的上手。(不過,這里也要除非一些顛覆性創新等情況。)
總結來說,就是要尊重用戶的思維和習慣。比如所有APP都是通過屏幕左上方的返回按鈕返回上一層的,當用戶想要返回時,根本不需要思考,手指會自覺的移動屏幕左上方;
小星星圖標收藏、向下箭頭下載、右上方箭頭分享——就像自然規律一樣,不要輕易地去“扭轉乾坤”。
當然,這里的尊重不是一味的順從?!白鹬亍币辉~更多地是強調一種平等,并體現出一點主動的苗頭了。黎萬強之前剖析小米手機與其它手機產品的不同——不是給用戶下跪、不是讓用戶下跪,而是與用戶一起玩。
使用戶聯想到類似的生活常識
利用現實場景和生活常識,降低用戶的思考負擔:
如果設計師可以將現實生活中的場景應用到產品設計中,讓用戶在使用時可以聯想到在自己的生活中,也見到過同樣的場景、會有同樣的使用方式,可以將相同的經驗延伸到界面中,那么用戶自然是不需要思考的。
正如在現實生活中,按鈕通常是凸起的,當被按下時,會有凹陷的效果,所以在很多界面設計中,也使用了這種效果。iSO5中的開關鍵則更為直觀的模仿了生活中的開關,通過左右撥動的方式進行操作。
基于重力感應的賽車類游戲,用手機操作平時開車的方向盤感覺是一樣的;閱讀軟件模擬閱讀紙質書籍翻頁的效果。
基于用戶生活常識的設計,就是在降低用戶使用產品時的思維負荷。每位產品經理也應當從這方面考慮,在操作界面上應當減少專業思維,使所有傳達產品信息的都避免復雜的模式,盡量不要反其道而行之,否則用戶的潛意識行為就會被打斷,需要重新調整,這就無形中增加了用戶思考。
給予用戶心理暗示
產品設計中融入一些心理暗示,相當于撫慰用戶“焦慮的心靈”:
掃描二維碼時的那條從上至下的掃描線,成功地將人的目光吸引,并給人一種快速掃描的心理暗示,使得用戶不在無謂的單調等待,這樣便使用戶從心里覺得掃描過程不再緩慢,縮短了掃描的“相對時間”。(其實二維碼掃描是整體的,并非真的由上至下,這里還有一定的用戶心理模型的存在)
適當的緊迫感可以讓用戶立刻作出決定,而不是等上十天半個月。重要的是這種手段屢試不爽,因為它暗示了資源的緊缺或者活動的時間有限。有些用戶明知道這是賣家刷的手段,不過還是戳中了人們害怕失去的本性,感到也許真的會錯過一次好機會,其實然并卵……
“無意識”行為有著其內在的心理學基礎,而且“無意識”行為可以進行培養積累。但隨之而來的是,“無意識”行為既可以往好的方向引導發揮積極作用,但如果應用或者培養不當也會帶來消極的影響,比如惡意引導、虛假暗示等。
作為產品經理我們一定要分清楚好的“無意識”和不好的“無意識”,杜絕安全隱患和無良行為,將“無意識”行為往好的方向進行引導和應用,這樣才能將“無意識”很好的體現在產品設計中,也為用戶帶來了方便、快捷、簡單的體驗,這也是我們作為產品經理的責任。
潛意識三部曲第一步講了如何通過培養“潛意識”行為來培養用戶習慣,用戶習慣固然重要,但我們不要忽略了另一點,就是培養用戶習慣的前提,是我們已抓住了用戶的需求。在滿足用戶顯性需求的同時,更應該挖掘用戶的隱性需求。隱性需求指消費者在頭腦中有想法但沒有直接提出、不能清楚描述的需求。它往往存在于用戶的“潛意識”中,與生活渾然一體,但我們卻不曾察覺。下一次我們將通過“潛意識”來深度挖掘用戶的隱性需求,探究用戶內心最真實的訴求。
本文由 @劉震宇(微信公眾號:shehuixinlixue)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
??
??
感謝支持 請關注 微信公眾號 shehuixinlix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