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真實場景驅動的設計,其實是在東施效顰

4 評論 13458 瀏覽 153 收藏 9 分鐘

這個版本我們打算為我們的用戶搞一個中國風主題的界面”、“下個版本我們要推出一個葫蘆娃噴火功能模塊…”我們每天都會接到類似的需求,包括我們自己也會產出這類需求。為什么會這樣?我們總會情不自禁地將自己假象成用戶并代替用戶做相應決策,有一天當你發現用戶找不到你預設的內容,你那個急呀…終于忍不住破口:這年頭用戶怎么都這么笨,那個內容不就在那里嗎?怎么找起來這么費勁!

等到產品上線時我們才發現我們有時候所堅持的用戶需求用戶其實并不買賬,最后落得個孤芳自賞。

舉個例子:小明餓了想吃肥腸面,你一看肥腸面的價格是100元,但是你了解到的小明最好玩游戲,結果你給他買了個200左右的小霸王。這個例子看似大家都懂,可現實中我們卻一直在重演這樣的低級劇情。

關于用戶需求是什么,我找到一個比較滿意的答解釋:滿足目標用戶在特定場景下的目標,基于這樣的解釋,我們可以提煉出用戶需求兩大要素:

  1. 目標用戶
  2. 特定場景下的目標

那么在實際產品規劃中這兩大要素是如何驅動設計呢?

業務驅動用戶,用戶驅動產品設計

以垂直電商“良倉”和“淘寶”為例:

“良倉”具體業務:較高單價產品,這導致良倉的用戶群更為垂直固定,多為消費升級金字塔塔尖人群(較高單價的商品驅動更為垂直的塔尖消費用戶群)。基于這樣的目標用戶定位,產品整體的架構與風格趨于簡約、文藝、品質、高逼格(塔尖消費的用戶群驅動產品整體高逼格設計)。

淘寶的業務是C2C模式,該模式決定了淘寶較泛的用戶群:白領、學生、家庭主婦等(C2C業務驅動淘寶較泛的用戶群),這部分用戶的共性是:追求性價比,因此具體到產品設計會著重表現促銷、降價、特賣、多元化商品,產品以Hot、Low逼格為主(較泛的用戶群驅動Hot、Low逼格的產品設計)。

某個產品設計看似偶然實則有章可循。我們通過自己產品的業務分析,最終確定我們的目標人群是誰,再將他們具象獨立的性格抽象成具有共性的特征,考慮提供哪些功能/內容或交互風格/界面形式來提高這類用戶的滿意度。決定“良倉”與“淘寶”在產品設計方面較大的差別并非由于其團隊的差異,前期的業務形式已經決定其產品未來的走向了,而目標用戶的類型就是連接業務與產品設計的媒婆。

情境驅動目標,目標驅動設計

以微信聊天界面跳轉邏輯為例:

用戶想和一位已經好久沒聯系朋友聊聊天,于是在通訊錄Tab找到那位朋友,點擊該好友進入聊天界面,開始聊天,聊了20分鐘后點擊返回,神奇的事情發生了,用戶的返回操作并未按照我們的慣性邏輯,返回至上一級——通訊錄,而是直接跳轉到首頁——消息。

為什么會這樣?是BUG?

用戶和這位好友已經聊了20分鐘,這時的用戶很有可能已經疲勞了,用戶再找一個好久未聯系的好友概率很低,依據這樣的情境分析,我們得出用戶很有可能的目標無非兩種:

  1. 離開軟件去干其他的事情;
  2. 繼續留在軟件查看一下有沒有其他人給我發來消息、和經常聯絡的好友發個通知、簡訊、看一下訂閱號文章陶冶一下。

基于用戶很有可能的目標,再驅動產品的頁面跳轉邏輯——跳轉至首頁,而非我們慣性思維——返回上一級。

再來看一反例:

圖中是百度糯米的一個附近列表頁,在上滑頁面時,頁面中的“悅客便利”、“瘋狂炸雞”、“鼎鼎香”等店名出現標題欄式的交互。本以為用戶在瀏覽時,目標感會更強,殊不知,這些交互嚴重干擾了用戶的正常信息獲取。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尷尬?

說白了設計者在運用這一交互形式時壓根沒考慮自身產品的真實情景,只是感覺人家用的很好,于是自己也去YY一下。

標題欄式交互一般用于首屏瀏覽不完的單條內容展示場景,為了避免用戶在跨屏瀏覽時的迷茫,于是引入了標題欄式的交互,以幫助用戶確認當前瀏覽區域屬于哪個內容模塊,如Instagram,在瀑布流呈現時,由于大圖+評論的陳列形式,有時單條內容很難首屏瀏覽完,特別是當滑到一半看評論時,經常不記得這是關于誰的評論了。

Instagram的標題欄式的交互:

對比Instagram我們再來看一下糯米,半屏能展示完的內容為毛也要增加一個標題欄式的交互呢?

缺乏真實場景驅動的設計很多情況下其實在東施效顰,因此我們應當將自己置身于目標用戶真實情景中感受并揣測用戶最可能目標,接下來就是目標導向設計過程,即UCD理論:依據用戶目標模型,確定設計需求,并把這些內容轉化為一個高層次的交互框架,在分立的用戶研究和設計之間建立起橋梁。

結論

產品所呈現的具體設計形式只是冰山一角。一個優秀的產品設計之所以優秀,是因為潛藏在產品設計下面的東西。

58

很多產品新人在做競品分析時只能看到設計的表象:抽屜式、旋轉木馬式、天馬流星式、葫蘆娃噴火式等,很少有人能夠真正潛入海底,看看下面的東西是什么。不動腦子的借鑒就像糯米的標題欄式交互,空有一副炫技,卻做不出真正UCD的好作品。

最后我想借鑒一句老莊的話來總結今天的主題: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匠者,器也。處于平凡匠人的我們應當不斷追求產品的向上之道。

 

本文由 @UE小牛犢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很棒!
    關于【百度糯米反例】有一些不同想法,
    作者提到列表頁中店名出現標題欄式的交互,
    在我瀏覽團購列表時,店鋪中的所有團購都展示(默認展現兩條,點擊展開全部),當店鋪團購條目超出約6條時就會超出一屏,此時可能才是出現標題欄式的交互的真實場景。此場景在我附近的美食類團購并不少見,有三成的店鋪超出5條。這些場景該交互都有意義。

    但默認狀態下此交互確實沒意義,支持作者

    來自北京 回復
    1. 謝謝,您的留言也給予我思考,哈哈,謝謝您的點評 ??

      來自江蘇 回復
  2. 贊。

    來自北京 回復
    1. 謝謝 ??

      來自江蘇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