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設計沖刺的失敗給了我哪些教訓
設計沖刺風靡一時,但是請當心“萬金油”!這是我在參與一項由一幫不完全了解谷歌創投設計流程的人帶頭的修改后的設計沖刺項目中學到的教訓。
JakeKnapp把設計沖刺描述成一種集生產力、決策力、創新、創造力和設計大成的創舉,我也認同這一點。但是我最近參與了一個項目,大大改變了我對這個“創舉”公式的看法。我的直覺是這些修正毫無益處。但是,很不幸地,由于我沒有修改項目流程的權力,我把這個項目看成了收集數據,并在這個沖刺和書中所概括出的GV(Google Venture,谷歌風投)流程——學習,并為下一次機會做更充分的準備,兩者之間做一個比較分析的機會。
我不打算詳細討論GV設計沖刺進程的細節,這些都已在書中贅述,你應該都讀過了。這里有一個簡明的流程大綱:
設計沖刺是一個學習循環,用于定義并創建你需要了解的內容(“它”)。你可以用真實用戶測試這個東西,并獲取有價值的反饋和見解。
這是我參與“糟糕”的沖刺而學到的東西
1. 不要在過程中改變價值觀/基礎
這么做應該是理所當然的。那就是,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修改在流程最初就定義好的基礎。在我們的案例中,我們的假設、問題、目標、和遇到的問題在沖刺最后一天基本都被改掉了,這使得大部分流程毫無意義。因為項目中的所有東西都是基于這個“地基”的?!暗鼗眲訐u了,整個房子都會“倒塌”。
2. 設計想法時不要急于求成
我們只有非常有限的時間來勾勒想法(幾個十分鐘的時段),這導致我們幾乎沒有時間進一步探索。這種情況下產生的想法看起來空洞且無趣。這削弱了勾勒想法的真正力量——這本應是一個催生新想法,潤色已有想法的形成性活動。素描是一門形成想法并落于紙上,得以完善的語言,但它需要你花時間探索,超越已有的想法。
3. 過程中不要循環往復
在這個案例中,輔助者要求我們在選擇并詳細闡述解決方案后對其進行審查。這樣一來,成員就能隨隨便便添加新的功能,缺乏重點,并形成了某些小組成員主導討論的不良現象。
4. 不要在同一個沖刺中測試多個“它”
我們在三天內進行了沖刺,每天都致力于不同的“它”。這導致了兩個問題。首先,每天都會蔓延很多想法,每過一天,新想法都會取代舊想法,獲得重生。第二天和第三天都是這樣。人們對他們的想法很感興趣,并表明了這一點!第二個問題是沖刺的目標不夠明確,導致我們失去重點,缺乏動力。
5. 不要交出“它”的實際樣子
在我們的項目中有第三方在旁邊幫我們把項目的素描轉化成完整的框架。雖然這對于我們來說很方便很輕松,但是讓每個人都動手干一干,參與構建他們即將測設的東西,對于他們自己來說是至關重要的。這體現了精準性和細節到位的重要性,展示了在這樣一個過程中新問題是如何產生的,并且,這給成員提供了直觀的體驗,感受創造一個“實實在在可供測試”的一部分內容的難易程度。
6. 如果你正在輔助沖刺,請保持中立
我們的輔助者積極參與沖刺。這可能看起來是個好主意,但是鑒于他們是提供便利者,因此他們處于絕對權威的地位,并能夠最終影響本應掌握在沖刺隊手中的決策權。輔助者和我們中的其他人一樣——他們可以依附于自己的想法,忍受偏見。所以如果你正在促進一個沖刺,請不要積極參與——保持中立。
7. 注重團隊動力
在我們的例子中,當每個成員都解釋了各自的想法和理念之后,進行點數投票/熱圖投票。因此,這充分披露了哪個成員勾勒出了什么想法,導致不良的團隊互動和不公允投票。
8. 明確表明你應該在沖刺中采用什么心態
這個恐怕是最重要的一個教訓,特別是如果你要和一群對于設計思維和設計還是新手的人合作沖刺:要非常謹慎地表明應該在沖刺中采用什么樣的心態。具體來說,概述設計框架以及棘手的問題。準備一個像三十圈挑戰的熱身練習。向其他人解釋不要一股腦擁護想法的重要性,而是應該愛上問題。你應該愛上你試圖解決其問題的“它”。
最后的想法
總的來說,沖刺還是有好的方面的,特別是那三個待測的原型。觀察原型可以產生什么樣的用戶反饋會很有趣。我的猜測是,這些反饋將會十分廣泛,并且難以解析。但是時間會告訴我們答案。
雖然本文從某種程度上批判了沖刺,但是沖刺對于團隊來說還是一次很好的體驗。它(至少在某種程度上)展示了在設計新概念的時候,協作構思想法是如何運作的。
作者:MogensOverbeck
鏈接:https://blog.marvelapp.com/google-design-sprint-gone-wrong-taught/
翻譯:「即能」小程序,公眾號:「即能學習」
本文由 @即能 翻譯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翻譯質量堪憂,第七點完全看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