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用、手工、擬真、極限……極端設計主義的七種“武器”

0 評論 2594 瀏覽 3 收藏 12 分鐘

無用設計、手工設計、擬真設計、極限設計……工業(yè)設計更加多元化,并且更貼合人性,具有人情味。

從3月底的工業(yè)設計簡史開始,到4月初的包豪斯、德國制造、已故的設計大師、設計廉價感悖論和最近的工業(yè)4.0;這半個月我們談了太多“硬核”的東西,有英雄主義、有浪漫色彩、有如履薄冰、也有深惡痛絕,很慶幸這就是工業(yè)設計最真實的樣子,也很幸運這只是工業(yè)設計的冰山一角,還有更大的“驚喜”等待我們去發(fā)現(xiàn)。

正如這一次M87星系的黑洞“寫真”,雖然最后呈現(xiàn)出來的效果像極了油鍋中正在膨脹的“甜甜圈”,但由于黑洞的不可視性(吞噬一切包括光線)我們沒辦法用電磁波抓拍,只能退而求其次用8座事件視界望遠鏡對圍繞在黑洞周圍的“吸積盤”做了一次“數(shù)據(jù)轉描”。

這必然是一次集齊了地球尖端科技設備的“科學實驗”,雖然它更多的偏向于科學探索,換一個角度,它又何嘗不是地球工業(yè)的一次“大閱兵”。

或許,對于“黑洞先生”來說,被“狗仔”偷拍這不要緊;畢竟,它的生活圈子雖然混亂但也沒有什么不能公之于眾的;只不過人家稍稍擺了一個Pose就被人打上水印宣誓主權,這讓它無辜躺槍。

姑且不論這一次的黑洞主權事件最后怎么收尾,距離地球5300萬光年、質量是太陽的60億倍、2017年就連續(xù)進行了數(shù)天的聯(lián)合觀測,隨后經過2年時間的數(shù)據(jù)分析最終才掀開黑洞的“紅蓋頭”,光是這些數(shù)字,都是一次極其瘋狂的“頂層設計”。

科學家,有科學家的“瘋狂玩法”;民間,也從不缺少這種“極端的設計主義”。

當然,科學家的“瘋狂”目的性很明確,但民間的“極端設計主義”就不一定了。

一、無用設計

提到“無用”設計,你們第一個會想到誰?

其實,早在周星馳1991年的《整蠱專家》、1994年的《國產凌凌漆》、1995年的《百變星君》和1996年的《大內密探零零發(fā)》中,周星馳就已經把“無用”設計玩得“爐火純青”。

由于這種“無用”設計本身就有反差、搞怪、想當然的氣質,因此很容易成為“無厘頭”的標配。

但是“無用”也并非全然無用,因為這一類“無用”設計的本質就是在標準產品之外用更廉價的材料、更粗暴的手法、更隨意的設計“依葫蘆畫瓢”做出來的東西;它同樣有自己的“功能語言”,有部分標準產品的屬性那是肯定的,但卻有可能在功能、功效和功耗上完全不同。

遠一點的有周星馳,近一點大概不少人都會想到快手@耿哥,100多件“無用良品”圈粉將近200萬,人稱中國版“愛迪生”,可謂當代“無用主義”集大成者。

而且也不僅僅只是耿哥,中國不少的民科發(fā)明家都走在“無用”設計的路上。

但要論“無用”設計最風靡的地方,日本,要不要了解一下。

二、手工設計

如果說快手成就了耿哥“機械工坊”,那么抖音成就的就是@李子柒和@萬能子墨的“手工作坊”。

這種單純運用自然偉力和手工創(chuàng)意支撐起來的“手工”設計和“無用”設計的共同點在于它們都是在已有的工具設備之上進行“制造”而非“創(chuàng)造”,而且由于材料,想象力和生產機能的不同她們做出來的都是“似是而非”的東西。

而且相比于“無用”設計的機械屬性,取材大多是已然成型或者是半成型的機械元件;“手工”設計更像是一種清新淡雅的生活方式,它的取材往往來自于自然,加工手法也很單一。

也因此,“無用”設計帶著腦洞的俗氣,“手工”設計帶著淡淡的創(chuàng)意出塵之氣。

三、擬真設計

我們已經不是第一次談“擬真”了,在年前《當工業(yè)設計遇上修辭手法?》以及年后《2019,那些工業(yè)設計中的小趨勢!》《那些大自然教會我們的“行為藝術”?》中我們從擬態(tài)和個性主義等角度談到過“擬真”設計。

古有齊白石戲蝦,今有深堀隆介畫魚、D.AllanDrummond運用3D打印和澆鑄工藝制作青銅雕塑。

這一類“擬真”設計往往追求的是神似而非單純意義上的形似,由于它參考的“標本”是一種有生命、特征和習性的,因此你愈是活用“恐怖谷效應”,達到一種“以假亂真”的效果,愈真實,愈能引人注目。

深堀隆介的丙烯酸金魚畫和D.AllanDrummond教授的青銅雕塑昆蟲就像是用魔法把時間定格了一樣,但它卻又是立體的。

四、極限設計

“極限”設計其實我們在前文也有提到過,它和“擬真”設計共同之處在于:兩者都有著近乎極端的追求,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擬真”設計甚至算是“極限”設計的一種;但不同的是,“擬真”設計由于形態(tài)上的特征具有夸張的“識別性”,你或許會驚嘆于“極限”設計很美、很震撼,但卻有可能被“擬真”設計擊中“萌點”。

上面的極限剪紙作品就出自于日本剪紙藝術家@福田代子(RikiFukuda)之手,她的作品不僅寫實、纖毫畢現(xiàn);而且薄如蟬翼。

一張白紙在福田代子的手中,竟然能夠煥發(fā)生機;這就是“極限”設計的魔力。

“極限”設計不只是技藝、創(chuàng)意就連運用的材料和工具都做了“極端化”處理,每一個作品都充斥著“化腐朽為神奇”的魔力。

五、前衛(wèi)設計

“前衛(wèi)”設計是從現(xiàn)代主義中走出來的一個分支,在技術和藝術平衡的包豪斯主義以及功能和形式平衡的現(xiàn)代主義之后;前衛(wèi)主義探索的是另一種更激進、更極端、更有力量的表達方案。

就好像上圖中的“標志建筑”,它用現(xiàn)代主義的內核“鋼筋鐵骨”卻挖掘出了建筑之外的“情緒表達”;明明是靜態(tài)的建筑,卻能夠因為另辟蹊徑的構造和內涵強化某個人性化主題。

如果說“極限”設計是在強調作品的“表達形式”極限,“擬真”設計鉆入了形似&神似的牛角,那么“前衛(wèi)”設計就是在探討作品的“表達內涵”。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前衛(wèi)”設計是主流設計的反叛者。

六、反人類設計

“反人類”設計,想必大家都見過不少,所有違逆大多數(shù)生活習慣的設計都屬于此類。

當然,這一類設計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少見,很多我們覺得是“反人類”設計的產品不是“粗心大意”鬧出來的笑話,就是“用力過猛”產生的后遺癥。

由于反人類產品出現(xiàn)的場景有限,幾乎只會出現(xiàn)在“公共場合”;畢竟,消費者很少愿意花錢“自虐”;這就導致當下的“反人類”設計更多的是用來表達主張、又或者是用來抗拒某種不健康的習慣;就像寫作軟件“小黑屋”、以及各種手機鎖。

所以,“反人類”設計并非毫無意義,它只是有目的的“自虐”而已。

七、暴力美學設計

最后,給大家提一個逐漸淡出我們日常的極端設計——蘇聯(lián)的“暴力美學”設計:實用主義、線條分明。

在如今被歐美審美霸權統(tǒng)治的日用消費品中,蘇聯(lián)產品除了軍工,我們的日常生活幾乎看不到蘇系的痕跡,當然,所謂的軍工離我們太遠;所以,近幾十年我們幾乎看不到蘇聯(lián)設計的影子。

這里有一個史實,那就是俄國的表現(xiàn)主義畫家瓦西里·康定斯基1922年就加入了包豪斯,并在約翰·伊登的個人直覺式、神秘主義教學方式“帶歪”了格羅庇烏斯的理想主義之后,是他的科學理論課程才讓教學重新走上軌道,并與克利、納吉一起,奠定了包豪斯的理性主義與構成主義。

可見,蘇聯(lián)的“暴力美學設計”(與軍工聯(lián)系得太過緊密;很多聞名于世的設計師都來自于軍工領域)也是不缺理論基礎和消費市場的;但是在歐美德日韓的消費主義大勢所趨之下,卻已然失去了國際影響力。

不管無用到底有沒有用,手工是否又因噎廢食、擬真設計是不是形式主義、極限設計又是否吹毛求疵、前衛(wèi)設計是在矯揉造作、反人類設計無病呻吟,暴力美學設計又是否真的過時?

工業(yè)設計正在從軍隊走入民間、從權威組織走入人民群眾;不可否認,這是工業(yè)設計必經的歷程,也是一種相對健康的“設計生態(tài)”進化。

當工業(yè)設計不再成為武器,它變得更有“人情味”;當工業(yè)設計不再被權威壟斷,它變得更加“多元化”;當工業(yè)設計逐漸成為興趣的一部分,它變得“生機勃勃”。

這對于工業(yè)設計本身來說,這或許就是最好的時代!

—END—

#專欄作家#

幻夢邪魂,微信公眾號:wanyidongxi;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每一次輸出至少都有一次有價值的思考。

本文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xié)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