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失控》下的演繹

0 評論 7442 瀏覽 0 收藏 11 分鐘

《失控》,作者凱文·凱利,昵稱KK。這本書,也曾經被張小龍所推薦。據扯,張小龍給很多人都推薦過,并在那場內部演講中透露,如果有一個大學生面試說 看完這本書,他一定錄用他??梢?,張小龍對《失控》的推崇之至?,F在,微信的文章遍天飛舞,「國際化」、「商業化」、「運營商矛盾」,當然還有神一樣的產 品的贊美文。本編將將微信與《失控》聯系起來,從另外一個角度去品味微信。

機器,正在生物化…..

?????? 失控,開篇即說到這個一個概念:「機器,正在生物化;而生物,正在機器化」。是的,機器與生物的含義都在延展、交融。喬布斯展示Siri的時候,或許驚嘆機器對于語言的解讀,雖然還有不盡如人意,但機器,正在生物化……

?????? 回到微信上來,微信一開始就被固化為一款類Kil的通訊工具,與移動QQ的比較、各種已發送已收到狀態的討論,然后語音、視頻的加入,運營商淪為數據管道 又烽煙四起,公眾平臺的出現,更是被輿論演變為與新浪微博的試探與較量。時至今日,微信仍以它的步伐在前進?;蛟S我們看看微信它可以干什么?

1、 聊天通訊(文字、語音、視頻、騰訊微博私信、郵件、QQ離線信息等);

2、 社區分享(朋友圈)

3、 二維碼(掃一掃)

4、 交友(搖一搖、掃一掃、附近的人)

5、 信息咨詢訂閱(公眾平臺)

6、 招聘(公眾平臺)

7、 娛樂(搜索、查天氣、查吃喝玩樂、聽音樂等等,公眾平臺)

8、 聽歌辨識(搖一搖)

是的,還有很多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更何況,它還在成長,它在變得像一個智者,在你輸入后給予你問 題的回答。是的,他是一個I/O的消息系統,輸入輸出?;腥缫粋€黑盒,在你輸入后給予你一個解答,盡管或許現在未如理想。但無可否認,微信,正在生物化, 像一個有智慧,有生命的生物體,在跟我們交流。

去中心,分布式管理的蜂群之道

縱使微信的功能很多,正如前文所說的那樣,可以這樣可以那樣。但他們都是分布式的。我們可以發現,微 信的各種功能基本是互不影響的。微信上的許多功能,比如「郵件」、「搖一搖」、「朋友圈」都是以插件的形式的存在的。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開關。當 我們并沒有關注公眾平臺時,我們壓根也感覺不到它的存在。但這些這些只是分布式之于微信的優勢所在的部分而已。分布式的微信使可適應性的增強,當部分構件 失效的情況下,它仍可以服務大部分的人群,演繹出除去失效外的一萬種可能。受惠于分布,或許有時候我們還不察覺這種構件的失效。微信是架在眾多并行關系上 的群系統,即使在低層級的大故障,在高層級的微信上也只是小故障而得到抑制,減少了對微信的損害。另外,分布式的微信是可進化的,每個構件(插件)在經歷 著人群、時間的迭代進化,進而孕育著好用的微信。當然這也是互聯網快速迭代的精髓所在。

微信是什么?—共同進化

微信是什么?張小龍不愿意說,也不愿意下定義?;蛟S,不是不愿意,而是他也不知道。在不同的時期,不 同的人群,微信有其獨特的形態以適應變化,這也是為什么開篇就說,微信正在生物化,他能隨著人群、時代而“變身”,就像變色龍一樣,不斷的遞歸,不斷的適 應。有的人使用微信是用來社交聊天。有的人使用微信,只是使用他收發郵件,是一個郵件客戶端。有的人使用則是當成獲取優惠、資訊的渠道,是一個內容聚合 端。就像一萬個讀者里有一萬個哈姆雷特。而之所以現在我們習慣于拿他與手機QQ、日本的Line、韓國的Kakao去對比,只是因為現在大多數人只是把它 當成一個免費的通訊工具。公眾平臺只是在精英中更為流傳,更多的小白用戶當成了替代短信、電話的通訊工具。通訊工具,就是此時微信的最大主流形態,但并不 是最終形態或全部形態。微信是分布式的,是并行的,彼此各不影響,甚至是競爭的。功能的此消彼長決定著微信在當時的形態。就是這樣持續遞歸下,微信與社會 共同進化。微信是什么?或許是由屆時的主流使用形態所決定的。那么是不是意味著,只需聽之任之,微信就能不斷的變身而經久不衰?微信團隊無需干預?我想這 不是的。微信的開始就是奔著一個生態系統去的,而張小龍的微信團隊也必然有他們的意圖。自生自滅是無法滿足這種意圖的實現,他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一個穩 定的生態系統的初始值設定是敏感的,而這個初始值或許就是現在底層的消息系統了。然后微信團隊還需要一個組裝的指南,他們要適時的新增功能,使新舊功能競 爭以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甚至他們得把握加入的時機,加入的次序,稍有不慎,或許就會偏離航道。

失衡本身本是自主平衡

其實這還是共同進化的范疇。共同進化的生命產生的持久失衡自有其穩定之道。曾經,我在思考著這些問題:

1)內容參差、信息過載與人們騷擾的矛盾

人是貪婪的,他們會關注多個公眾平臺,他們會使用聊天、收郵件等等。然而,損失與價值是不對稱的,損 失比收益的價值曲線要更為陡峭,當我們損失500元要比獲得500元的感覺更加強烈。這意味著人們沖動之下就完成關注和使用的動作,當他們發現內容質量參 差、一般的時候,往往要思考甚久才能作出取消的決定,因為害怕失去緊接而來的精彩。這就意味著在忍無可忍之前,人們都在“忍受”這些騷擾。而這又剛好與馬 云所提倡的“小而美”背道而馳。

2)人的控制欲與期望落差的矛盾

人是有控制欲的,他們希望事情都在控制下,當不在控制下就有可能產生厭惡的情緒。而消息在人們的操作 準則中是有很高的優先級的,當手機的短信來的時候,當PC桌面QQ閃動滴滴滴的那刻,很多人選擇了第一時間去閱讀,看是哪有好友來的信息。但是,當發現原 來只是文章、消息的推送時,心理預期的落空感覺被冒犯,即使文章是高質的,但我還是希望我來決定閱讀的時間。曾幾何時在想,微信是不是需要增加一個功能, 「獲取公眾平臺信息」,把控制權交還給用戶?

但回頭一想,互聯網這么多年了,用戶學會了選擇,不是么?人、公眾平臺、微信,構成的恰恰也是一個共 同進化系統。人在過程中學會選擇,公眾平臺需要持續高質量的資訊推送與拿捏好的推送時間以減少因預期落差的滋擾。鑒于此,低質的生存空間就被壓縮而有利于 生態的健康。而微信或許要解決的就是人的控制欲問題了。如何把公眾平臺的即時消息(如優惠信息)和資訊文章信息分開,讓用戶可預期并掌控以減少這種落差帶 來厭煩。

「結語」:或許就像張小龍所說的:「我所說的都是錯的」。我只是通過另外一個角度嘗試著去看微信,無 所謂對錯。我無意神化微信,我也不知道微信團隊是否如此思考。但微信的確有許多的優點,而廣闊的用戶量也證明了這一點,但是微信作為一個生態系統還是存在 一些問題的,這還需要微信團隊更多的去迭代優化。微信,在《失控》中演繹它的精彩…..

轉自: http://qing.blog.sina.com.cn/2024553727/78ac3cff33002vrm.html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