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理解的“微信的克制”
有次面試官和我談到了最喜歡的比較大眾的應用的時候,我談到了微信以及微信產品的克制,表示微信雖然志在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一個全網的入口,但是在使用上仍然保持著難得的精簡,稱得上是小而美與大而全的兼得。
面試官說,微信是一款很大的應用,你為什么能說它小呢?你這個選題選的不好。
當然這樣的回應肯定是不能改變我的立場的,盡管面試官顏值很高。特別最近在微信群里和朋友們聊天,總是談到微信這里該改進那里該改進,我就再次想起了關于微信的“克制”。
微信生于2011年,辛卯兔年,照民間說法屬兔的脾氣很倔,看來還真是這樣。它很少更新,每更新一版幾乎都能成為全網熱點之一;它非常固執而且很難被看透,到現在我也不知道表情團隊的城府有多深;它對自己產品有足夠的自信,每次功能上的改變都像是喊著我是你爹你的不喜歡是因為你思想陳舊,比如下拉小視頻。而在諸多討論點中,微信群算得上是產品原則很堅定的一個。
在我理解里,微信群的功能定位就是臨時會話,而不是用來建立社群并維持長期關系的。
這種調性一直貫穿微信產品設計的始終,從最開始加入群聊會提示你的“與xxx不是好友關系”就體現了這樣的“群”是嚴格的基于熟人關系存在。20人以內的群聊頁面中只顯示群成員頭像不顯示名稱,更強調了群聊中成員之間彼此都是好友關系。如果不想接受某個微信群中的消息那只有退群,除此之外群聊消息總會顯示在消息列表中,每一條消息對群成員都比較重要,這與社群形態也是相違背的。當然更違背社團形態的設定就是群人數的限制,相信想嘗試運營好微信群的群主們都能深深感受到人數限制帶來的不便。
總之,如果你只是把微信群當做臨時會話的工具,會發現這個“群”依然輕盈又好用。但是要想把微信群當成QQ群來建立并運營本身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它難以拓展、難以管理,更談不上優質內容沉淀這樣高大上的事情。張小龍在《微信背后的產品觀》這套PPT里這樣提到過:
群的需求,用戶會告訴你他們需求的是QQ群。
也就是說,從產品設計的初衷上,微信群與QQ群就是有本質差異的。微信群聊的初衷就是,你們幾個人需要討論一件事,可以用非常迅速且低成本的方式在微信建立群聊,討論結束各自退出。所以許多用戶所提的照搬的QQ群的“改進意見”,微信很大程度上都不會去做。對于功能上的克制,也是微信產品的一項特色。想建團隊,想交友,請找QQ群;想做UGC,請找BAND。
在我看來,微信的產品改進的原則是深化使用場景而不是添加功能來應對更多的場景,微信最根本的功能就是即時通訊,以手機這個移動設備最基本的場景入手,進而形成移動互聯網入口,形成“微信即手機”的戰略地位。如果想成為一個入口,那簡約、迅速、開放(對開發者)則是最重要的,對自身功能拓展更要保持克制與謹慎。
在寫這篇文章的過程中,微信群聊功能進行了非常大的改版,增加了群主轉讓以及群公告,這兩項功能的添加看起來是在拓展功能,實際上依然是在深化原來的場景設定。轉讓群主這個行為可以說是在修補之前的邏輯的bug,讓群主更輕松地“刪除并退出”。至于群公告,如果是為了成員主動翻閱,那么它的可見性十分低,“公告”本身沒有了公告的地位,群公告用起來更像是針對所有成員的強提醒,與QQ群的公告也是有著本質差別。
而如何讓每一個用戶意識到微信群與QQ群的本質區別,落到動作上就是讓用戶“聊完就刪”,則是一個有關于用戶教育的問題。
作者:Jaimin_Cui
來源:簡書
原文鏈接:http://www.jianshu.com/p/21dd953ef98a
版權聲明:若該文章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主編,QQ:419297645
如果微信群真的是“聊完就刪”這樣的定位的話,我只能說張小龍的設計思想是錯誤的。你們去思考一下人性和場景就懂了。 有些東西是不要想著去強行教育用戶的。此外,QQ和微信上好友的重疊性越來越小,什么“想建團隊,想交友,請找QQ群”,這簡直就是產品狗的臆想。
說的可真棒??!
作為微信的深度用戶,大多數人都在給微信提意見,但是微信難得保持了自己的節奏,很多人沒有意識到微信的這種克制與矜持,事實上也是產品思維上缺乏需求管理的概念。
贊?。。?!
頂這個觀點,覺得作者是難得的深思考的人!不介意的話可以加好友 ?? 微信號sunxiangfeng-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