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B產品構思方法(一)?:三位一體構思模型

0 評論 8763 瀏覽 53 收藏 19 分鐘

本文作者結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經驗,沉淀了一個“三位一體2B產品構思模型”,與大家一起分享、探討。enjoy~

任何一款產品都跳不出其行業的「窗口期」

雷軍在2010年創建小米時,經過總結自身的經歷,發布了業內人都耳熟能詳的移動互聯網思維說:“只要在風口上,豬都能飛上天?!?/p>

現如今移動互聯網的大潮正在退去,這個理論是否仍然適用呢?

個人認為還是確定的:任何一款產品都有自己生命周期,假使窗口期能夠被準確預測、捕獲與行業趨勢重合上,還是會趕上行業的風口。

98年我剛接觸計算機,那個時候輸入漢字用「五筆字型」,文件編輯除了「WPS」,幾乎沒有其他選擇;斗轉星移到了今天,現在輸入法我就用「搜狗」,文件編輯基本就用Evernote搞定了。

「五筆字型」在當年也算是“網紅軟件”了,是大家學習計算機的標配,而現在估計很多95、00后根本就不知道他是個什么東東了吧。

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去百度一下「五筆字型」,他是1986年由王永民老師設計、發布的,其成熟期大概是1996-2000年到左右,從2000-2016年就進入衰退期了。

回頭看,這款輸入法的整個產品生周期從1986年到2016年,甚至今天還能夠下載使用,這無疑是一個奇跡,其他產品估計就沒有這么幸運,尤其2B產品的生命周期遠遠短于他,另外一個主要原因是產業的商業模式、業務場景自身每一天都在高速演進、不斷成熟,亦或萎縮消亡,2B產品生存環境就隨之產生、演進、消亡。所以一般2B產品的生命周期都不會太長,「窗口期」多數不會超過3年。

三位一體2B產品構思模型

既然2B產品的「窗口期」這么短暫,豈不是很難被捕獲?

事實上,如果我們保持深入的觀察和長期的思考,還是有一些方法的。個人經過多年的一些探索,沉淀下面這個“三位一體2B產品構思模型”,與大家一起分享、探討。

1. 時刻洞悉行業變革

拿我熟悉傳統金融行業來說,2013年我們做了第一家金融客戶(招商銀行),在2013年整個銀行業中,開發了自己APP的真是鳳毛麟角,招行的開拓基因,給了我們的“統分”產品帶來一次不可多得的商業契機,這使我們有幸參與到“招行APP”的運營活動當中,為其做埋點監測、運營指標報告,通過T+1數據交付方式,提供著:“DAU、日活、新增、7日留存”等系列運營指標體系,為其招行早期產品優化和新功能演進提供大量數據依據。

時過境遷到現如今,從最小的城商行到“宇宙最大行”,100%都有了自己的APP和“統分”產品。

“統分”是一個移動運營工具,運營對內的目標是:發現用戶體驗薄弱環節,優化出更好的產品體驗,進而獲得更多用戶的留存率;對外來說:知道“通過哪些渠道獲客”更加有效、留存率更高。

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流量紅利正在消退,用戶使用習慣也在發生巨大的變化:

  • 用戶的流量也更加的分散,離散到更多元的渠道中;
  • 用戶的時間更加的碎片化,使用路徑很不連續;
  • 用戶的時間更加寶貴,接受服務的耐心也更加短暫;
  • 與其“建立鏈接”的時機更加瞬息萬變,難以捕獲。

受這些客觀環境因素倒逼,預計在未來2-3年在這個領域中:「新型流量運營」方向的產品就會出現窗口期,這種平臺,應該具備以下特征:

  • 面向跨渠道融合響應(渠道間數據打通、事件互通)業務價值:帶來場景體驗協同一致。
  • 面向更加實時的場景響應(對用戶訪問路徑實時監控、事件實時上報,實時營銷offer觸達)業務價值:帶來場景體驗同步,快速響應需求。
  • 對前置的流量能夠干預(投放和運營協同貫通,實時個性化定義運營活動,轉化數據實時同步到運營平臺)業務價值:流量賦能到業務。
  • 面向對象的動態內容(每個人打開APP、Web看到的功能、內容完全不同)業務價值:滿足個性化體驗需求。
  • 智能化的營銷策略(千人前面的商品推薦,千人千策的offer)業務價值:精準實現場景內個性化觸達,提升營銷效果。

只有保持對行業場景的長期持續關注,才能發現客戶痛點、預見需求的演進。

2. 保持對技術的敏感

每天早上我做地鐵上班,都會下意識地觀察一下大家的行為:約10%在看電子書、約50%戴耳機聽語音/音樂、約15%在看視頻(抖音、追?。?、約10%在打游戲、約15%(微信、其他),此時的我呢?正帶著耳機聽《8點一氪》,把時光機調回在3年的此刻,我應該是在閱讀新聞資訊。

這得益于近兩年NLP技術的不斷成熟,文本內容中包含AI機器人朗讀插件的已經非常普遍了,這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大家視覺的疲勞程度,提高了信息獲取的效率。

眾所周知,中美貿易戰正在如火如荼對峙。前兩天看到了一份的整理簡報,說2016中美貿易爭端就已經開始不斷出現了,我國整個行業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沖擊,尤其外貿出口領域,雖然我們這行表面看去影響不大,但實際也不能幸免,行業的就業機會在減少,換到合適工作也沒有前兩那么容易了:我身邊也有幾個產品經理朋友在家待業3個月了,找不到合適的工作。

當然這個也主要是因為行業的消費互聯網紅利消退所致,實際上貿易戰也起到推波助瀾的放大作用。萬事皆有利弊,貿易戰也有正面的作用:美國給我們的壓力,促使國家進行前所未有的產業升級規劃,國家更加關注高新科技發展,也給予了更多政策和資源的扶持與注入。

目前正全力推進著5G、AI、芯片等核心產業科技,其中5G在明年商業化已經是必然趨勢了。說到5G,由于5G自身的高速率、低延時的技術特征,這勢必給超高清視頻業務創造出承載、運營的公共網絡環境,這個方向的創新類產品也將會迎來新的發展契機。

還拿金融行業的運營、營銷方向來說:「視頻核驗」、「視頻遠程業務受理」、「視頻客服」、「視頻場景營銷」、「視頻營業廳」等新的運營手段、營銷工具產品一定是這個方向發展的重點。

所以說新技術一定會給2B端來新的用戶體驗,甚至重構業務模式,大家保持對技術的敏感是規劃2B產品的重要方法之一。

3. 用數據思維發現價值

數據思維就是數據的方法來去思考問題,那么如何用數據思維方法來量化2B產品的價值呢?

(1)逆向思維:統計市場中的連續數據、發現市場趨勢,逆向推演價值點

現在我們看一下汽車領域的一組銷售數據:

“中國車市銷量在連續增長28年后,迎來首次同比下降。根據中汽協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乘用車累計銷售2808.1萬輛,同比下降2.8%。進入2019年,低迷走勢仍在持續。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1-4月,乘用車累計零售同比下降12.1%,為835.3萬輛?!?/p>

通過以上對中國汽車銷量歷史數據統計和比對,直接可以看出中國現在汽車增長已經進入“萎縮期”期,大眾整體對汽車購買需求趨勢由上漲逆轉為下降。

繼續想:每銷售1臺汽車將變得更加困難,4S店、主機廠對每個潛在客戶爭奪會更加的激烈,這個時候潛在客戶的“銷售線索”將變得更加值錢,獲得到的潛客“銷售線索”的質量如何?也變得更為重要。如果能夠有一款數據產品:通過“銷售線索”有限信息,就能預測出該客戶最終購買某品牌的可能性,這款產品必定會有市場價值。

(2)聯動思維:聚合業務上游中同一類事件的數據,發現共性,提取下游相關需求價值點

我們看一組國內131券商營收數據:

  • 數據中2019年Q 1收入總額中:“證券投資收益”占收入的50.45%,份額最大;
  • 2018年前三季度收入總額中:“證券投資收益”占收入的27.80%,份額最大;
  • 2019全年收入總額中:“證券投資收益”占收入的30.05%,,份額最大。

以這個趨勢預示著“證券投資收益”這項業務收入一段時間會是券商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證券投資收益”是什么呢?就是券商用自己或募集的資金直接參與市場投放的收益所得。

券商購買理財產品與我們個人不同:個人投資股票都基本都是自己手工操作購買、售出的;而券商不同,他們購買賣金額大,投資的金融商品復雜,還要考慮一些對沖投資,均衡購買、避免風險、保持整體收益最大化。

受到這些業務特點的限定,券商一般會需要借助一些機器人來做“智能量化投資”,已達到高效、穩定地進行操作,同時通過精算模型,保持收益的最大化。這么看未來1-2年就是“智能量化投資”機器人產品的黃金窗口期了。

相關性思維:統籌數據中的相關性,提取共同價值點

就是典型的“啤酒+尿布”方法,這里就不展開說了。

假設性思維:通過對數據進行假設,預演出價值點

簡單說,就是假設一個價值目標,通過一個最小化的產品模型來驗證市場反饋,確定產品價值是否成立。例如:《精益創業》中提到MVP產品原則。

融合到業務場景中落地

每次我去宜家商場,看到人流最集中的就是兩個地方:餐廳和各個樣板間。去這兩個地方,都是需要排隊等候的。

1. 餐廳排隊

餐廳排隊沒有什么奇怪的,誰讓你非想吃“瑞典肉丸”呢?想薅1元冰激凌羊毛呢?3月初,因為要收拾房子,又去了趟宜家,發現其上了大量“自助購物機器”,購物流程也做了優化:

  1. 微信/支付寶掃描二維碼;
  2. 進入點餐小程序;
  3. 選購、下單、支付;
  4. 打印小票;
  5. 憑小票取餐。

體驗了下,整個流程縮短了不少時間。其實,這個“自助購物機器”就是按照這個購物場景過程貼身來打造的:

  • 下單與取餐過程分離;由單線程到雙線程,甚至多線程,提升整體效率;
  • 線上支付與線下融合把支付壓力分攤每個人和機器,減少人工交互支付,節省了支付環節時間;
  • 全部人力集中到機器無法替代的取餐交付環節,提升了交付效率。

這就是購物場景中,下單與取餐兩個子過程,圍繞整合場景進行了重構,“自助購物機器”就穿插到了場景中,代替瓶頸環節,讓C端的購物體驗得以提升,同時為B端商家帶去了生產效率的提升價值。

2. 再說樣本間

宜家的樣板間都是小平米,每個都會標出平米數,一般是10-70平米之間。在北上廣深這樣寸土寸金的地方,小戶型房子還是主流的戶型,走進這些樣房間,讓一般人感受到的就是“我的房間如果這樣布置,是不是也會很高級?”

這種沉浸式場景體驗消費,就是一種氛圍營造,誘發你對產品消費欲望,因為「樣板間設計」本身就是一個是產品,是一種讓你發現“家也可以這樣的美好”的場景設計產品。

2B產品場景重建

對于2B產品的場景,一般用六個要素來還原:角色、時機、空間、行為、響應、目標。但根據產品面向的對象是“人”亦或是“物”,這個六個元素會有比較大的差異化定義。

以下假定產品面向對象是“人”,展開說明一下:

  1. 角色:定義產品的主要用戶。例如:一款2B的SCRM產品的主要用戶角色之一是“銷售人員”,他們用產品來跟進銷售線索。
  2. 時機:定義與客戶溝通的時機。例如:上面這名“銷售人員”在收到一個客戶在“官微”上互動時,馬上通過SCRM系統與對方主動建立溝通,在這個時機發現商機,也是達成銷售的最佳機會。
  3. 空間:客戶在什么渠道(空間位置)與我們建立交互行為?例如:上面客戶就是通過“官方微博”與“銷售人員”建立的聯系。也許客戶在線下某個門店到店,這時候門店就是空間位置了。
  4. 行為:客戶在做了什么?例如:上面的客戶通過“官微”咨詢了某款商品的價格,就是一個交互行為事件。
  5. 響應:對于客戶的行為,給出什么樣的響應,這是一個策略機制,用來增強客戶滿意度或達成客戶需求。例如:收到客戶“官微”咨詢了某款商品的價格,給其回復正常價格,如果客戶1分鐘沒有反饋,再給其一個活動優惠offer。因為這個一套策略機制,會根據:目標、時機、行為不同而個性化、多元化來定義。
  6. 目標:角色的目標。例如:上面“銷售人員”的目標就是達成銷售。這也是2B給用戶帶去的價值點的具體量化指標之一。

通過以上這6個要素的思考,如果你想構建一款2B的營銷平臺產品是不是就容易多了?

總結一下

我們在構思2B產品時候要以用戶的價值目標,做為根本驅動力,同時對客戶業務場景要持續的關注和深入的理解,發現其業務中的痛點或未來可能的演進趨勢,再通過對新的技術手段的了解和運用,著眼于業務場景進行落地,要么是優化業務的了流程提效、要么是滿足用戶不斷演進需求創造新的商機,總之最終是要達成用戶的業務目標,使其獲取商業價值的增益。

 

本文由 @云端風景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