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MVP(最小化可行性產品)的一點反思

5 評論 41757 瀏覽 62 收藏 8 分鐘

一兩年前接觸了Lean UX的概念,也在實際參與過的項目里體會到一些MVP(最小化可行性產品)與敏捷迭代的實際應用。除了創業公司,一些大公司內部團隊也在嘗試推行這種快速驗證迭代的策略,但這真的是最合適的解決方案嗎?于我個人而言,在大公司里對其缺點感受反而更多,感覺MVP被當成了定位不清晰、用戶特征模糊、業務邏輯不周的借口,也在無形中拉低了設計師思考與輸出的質量標準,結果第一個版本上線后才發現錯漏百出,設計師們忙著縫縫補補疲于奔命,久而久之就有些磨滅熱情,而這種局部彌補也難以從整體上帶動產品設計再上一個臺階。

拒絕借口,設計不該為產品買單

很多設計師都喜歡做To C的產品,覺得更有個人成就感,但現在的我卻更喜歡To B,因為大多數To B的產品定位、用戶群都非常清晰而有針對性,設計師可以一開始就往正確的方向上使力。而有一些To C的產品呢,產品經理根本就沒想清楚產品定位與用戶定位(也不能全怪他們,影響因素很多),直接搞個Design for all的口號,就讓設計師辛辛苦苦畫線框圖畫高保真出MVP,好不容易搞出來了,一句輕描淡寫的戰略方向調整,設計師們的辛勞成果一夜之間化為烏有。

敏捷迭代不是修修補補》這篇文章里有一段說得很好:“敏捷迭代在很多大公司其實是個口號,更多是漏洞百出、戰略不清晰的借口?!?,而奮戰在一線的設計與開發,則是最直接的買單人。對那些打著MVP幌子來回避對產品定位、目標人群、業務邏輯進行清晰系統描述的借口,我們不應該縱容;設計師應該具備產品思維,并不是說一定要在未來轉型為產品經理,而是可以更好地幫設計師從源頭上減少不必要的時間精力浪費,畢竟你不能指望永遠遇上足夠靠譜的產品經理。

流失的種子用戶

這一點Medium上有篇文章《So long MVP,Hello Minimum Loveable Product》已經說得非常好了,文中打了一個比方:“The MVP?might?validate that people like cake, but it won’t get people talking. The MLP should validate that people love your cake, will come back for more and tell their friends.”

432464-ebc8b8555826dbc9

簡而言之,MVP一開始就將全量用戶當做測試對象,用戶也許會覺得不錯,也會提一些建議,但也就是普通感受上的“不錯”罷了,并不會覺得它多令人眼前一亮或覺得不可替代。但缺少針對性定位將導致產品很難有明確的忠誠種子用戶群體,也失去了這些用戶能帶來的一傳十、十傳百的強大輻射,表面上只是流失了一兩個種子用戶,但算上用戶口碑的影響力后呢?

《About Face 4》對用戶目標的最高層面——Life Goals的描述是:“Life goals describe a persona’s long-term desires, motivations, and self-image attributes, which cause the persona to connect with a product. These goals are the focus of a product’s overall design, strategy, and branding.Addressing users’ life goals makes the difference (assuming that other goals are also met) between a satisfied user and a fanatically loyal user.”,如果希望產品能獲得持久的用戶黏性/活躍度,只讓用戶滿意其實是不夠的,APP相比實體產品幾乎沒有轉移成本,哪天市場上冒出個多幾個亮點的競品也許用戶就迅速轉移流失了,這一點在工具類APP中體現尤為明顯。產品設計在Life Goals這一層面上的表現將決定用戶從滿意到忠誠甚至自發傳播之間的鴻溝究竟有多大,而MLP在這方面將可以比MVP帶來更大的幫助。

亡羊補牢,無底之洞?

當一個定位不夠清晰、邏輯不夠嚴謹、設計不夠精致的MVP上線后,如果可以繼續推進下去,大量的迭代修改也是不可避免的。設計師和開發將不斷地被各種用戶吐槽轉化而來的小需求狂轟濫炸,修修補補疲于奔命,看不到盡頭,而這種修補也多是不痛不癢或顧此失彼,設計師則更容易被并不那么重要的細節困住,改動形不成一個整體,無法真正將MVP再提升一個檔次。

在我最近參與的一個項目里,也出現了這樣的苗頭,源頭是前期對一條核心的業務邏輯梳理不夠清晰全面,中途又不斷有從屬該業務邏輯的需求加入,每次都是接一個需求加一個設計,局面慢慢有些失控;當我自己意識到這一點后,立刻提出應該用更體系化的方法來重新梳理流程,從整體角度來改進而非盲目糾結細節,和產品經理交流后發現雙方想法不謀而合,于是立刻敲定接下來的方向,并尋求了Researcher的介入,把產品設計拉回到正確的軌跡上。

MVP因為在初期的低成本、快速而受到一些人的追捧,但他們卻忽視了潛在的成本:對低質量的MVP,耗在迭代改進上的時間精力也可能要恐怖得多。而這個過程對于一個內心不夠強大、熱愛行業的設計師來說,很可能就慢慢磨滅了他對設計的熱情,我曾經就陷入過這種迷惘、恐懼的無邊黑暗無法自拔,認真思考過是否轉行,雖然今年已經基本從中走出并渴望成為國內UED行業專家級的人物,但仍然心有余悸,這或許也是我不打算轉產品經理卻開始花很多時間去思考產品、思考業務的重要原因吧。

 

作者:鴻影Akiko授權轉載

原文鏈接:http://www.jianshu.com/p/2e1ca1c22b65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其實你是個設計

    來自廣東 回復
    1. 中肯

      來自上海 回復
  2. 文章寫的好好,說的很到位,都提出小步快跑的理念,但有時候真的未必是正確的

    來自北京 回復
  3. 最小可行性產品是一種以驗證性學習為基礎來開發產品的一套方法,不要忽視“可行性”,片面的強調迭代速度犧牲質量和創新的行為都是在給自己刨坑。

    來自河南 回復
    1. 評論的好好啊

      來自北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