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可用性:案例分析和設計方法
市面上的很多軟件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如閃退、卡死、難以操作和理解等。
這其中有系統的問題,也有程序的問題。而大部分的故障,都是可以人為解決的。
解決系統的各種故障和錯誤、提高產品的可用性,靠的是整個團隊的努力。而有一種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麻煩出現的概率,它有一個名字,叫做“極端的可用性”
該方法由可用性專家Colborne在其著作《簡約至上:交互設計四策略》中提出,概況來說就是:簡單的體驗,就是能夠適應極端的條件。
具體來說,就是把對產品可用性的要求,從以下“常規的可用性目標”提高到“極端的可用性目標”
從這張表可以看出,產品設計和開發團隊在最初設計一款產品的時候,如果想要增加產品的可用性,就需要把產品的標準定得 高 一點。
這個“高”,并不是讓我們必須要做出完全沒有BUG、使用一萬年也絕不卡頓、就連三歲小孩拿到手也能玩轉的完美應用。
而是讓我們在追求“完美”的過程中,把應用做得越來越好,超過市面上的絕大多數競品。
“瞬間”或者“毫不費力”這樣的詞匯聽起來夸張,但是努力爭取它,就可以保持一個正確的方向。不要滿足于已有的產品設計,妥協和讓步只會讓產品越來越慢,越來越令人厭惡!
總的來說,要做到“極端的可用性”,就是要做到:
- 一目了然的目錄;
- 極端便捷的操作;
- 可靠穩定地工作。
那么,究竟怎樣做才可以接近,甚至達到“極端的可用性”呢?
下面,我們就來一項一項地分析實現極端可用性的幾種方法。
一目了然的目錄
現實難點:當用戶拿到某個應用或設備時,可能會被里面的一大堆的菜單選項和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給淹沒。那么,那些第一次使用的用戶,或者沒有類似經驗或相關知識的用戶,就會無從下手。
常見的例子包括:
- 一款普通的便攜式設備,各種按鍵混亂且復雜。我該按哪個鍵才能開始工作?
- 軟件的設置選項隱藏在好幾層目錄之下,各項條目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專業英文簡稱。誰能告訴我他們究竟是什么意思?
- 我只是想看看如何由A實現B,結果被一大堆的產品介紹淹沒。我要找的東西究竟在哪?
極端可用性的實現方法:
提高清晰度——你的說明到底在表達什么
難懂的說明確實容易讓人云里霧里。用戶需要的,只不過是一個簡單的提示。
“你想把以下證書ADD到Rootspore嗎”這樣的句子實在不應該出現在用戶的界面里
請以我能夠理解的方式告訴我,我的下一步究竟應該是什么?
把重要的東西放前面
我們先來看一張列表:
這是沒有經過優化某公司說明。這樣的列表會讓人分不清重點:看起來都差不多,,我需要的內容究竟在哪?
而經過優化以后,我們可以把重要的內容放在更容易讓人注意到的地方:
你看,并沒有改變列表的內容,但是經過這樣的調整,我們需要向向用戶呈現的、用戶想要看的東西變得一目了然,這樣是不是好很多了?
再比如:
微軟的word文檔在早期的版本確實秒殺市面上一眾對手,但是在今天看來,當時的word易用性確實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以前的word版本把各項功能隱藏在文檔頂部的菜單欄里,看似簡潔,但是它其實已經隱藏了太多的功能。如果有那么幾個功能用戶不是很熟悉的話,當我們需要它的時候:
翻山越嶺我也要找到你!??!
好在,word2007發布的時候,我們已經看到了很大的改觀:
微軟把各項常用的功能放在頂部的工具欄內,極大地方便了用戶的使用。
不要藏著掖著。沒有人會對一個把各項功能放得很隱秘的產品感興趣。
如果你的產品真的有什么能耐的話,擺出來,讓大家看到!
讓說明在適時出現
不要讓產品界面像一潭死水一樣,應該引導用戶進行正確的操作。在人們需要說明出現的時候,他就出現在你眼前
比如當我打開一個界面的時候,他會告訴我:“在什么地方,可以做什么事情”
PS:我不是在給這個網站打廣告(o′?ェ?`o)
以及,當我不明白某個圖標是什么意思的時候,我希望馬上看到關于它的說明
便捷簡單的操作
現實問題:設計師、程序員、服務供應商所說的便捷性,幾乎永遠不等于用戶所說的便捷性。
便捷性是一個與出發點密切相關的事情。要想清楚你是為了創造產品還是使用產品。
不要給不便捷一個正面的托辭
常見的例子包括:
- 設計者在設計產品的時候,往往會替用戶做決定,添加一大堆不必要的功能。導致最終產品臃腫而又沒有意義。
- 產品提供了太多不必要的功能擾亂了我的視線,這密密麻麻的列表讓我感到不安等。
極端可用性的實現方法:
適當的刪除
美國專門從事跟蹤IT項目的權威機構Standish Group曾發表一份研究報告,稱64%的功能“從未或極少使用”看看你手上的遙控器,數一數有多少個按鈕你從來沒有碰過。同樣的結論也適用于幾乎任何小玩意或你能叫得出名字的軟件。通過刪除來簡化設計可以說是屢試不爽。
Basecamp是一個37signals公司旗下的一款非常流行的基于云服務的項目管理軟件。以簡單易用和顛覆性的創新而出名。 盡管它的功能只有Microsoft Sharepoint的幾分之一,卻在全世界擁有幾百萬用戶。
美圖秀秀作為一款免費的圖片處理軟件,相比起Photoshop被刪除了太多的功能,但是這并不妨礙它受到廣大用戶的歡迎。
傳統的觀點認為,功能越多,能力就越強大;用途越廣。但是,注重深度,在主要功能上打敗競品,一樣可以勝利。
不要擔心刪掉了功能,那些努力就跟著白白浪費了。
壞的可以修好,次品永遠存在
不要替用戶做決定
產品會議中,如果有人提出刪除某個功能,肯定會有人跳出來說“可是,如果用戶想……”最終,這個功能很被可能保留下來。
不要讓“如果”把你的產品填滿。
你的產品可能因此變得臃腫不堪。漸漸變得離用戶越來越遠,與市面上的平庸產品別無二致。
“假如用戶想……”只會刺激人們求全的心理,擔心自己漏掉了什么內容和需求。為了寄托這份擔憂,就要有人付出大把的時間和金錢去增加新功能了。
這種無端的擔憂,導致了產品會議上那些強烈的反對意見。
如果你準備說“假如”兩個字,那么,請先搞清楚這個功能是否真的重要。我的用戶經常遇到這樣的問題嗎?如果答案是“不”,那就放棄這個想法吧。
如果你想要遠行,就總得丟掉一些東西。
方案,而不是流程
乍一看到某個問題,你會覺得很簡單,其實你并沒有理解其復雜性。當你把問題搞清楚后,又會發現真的很復雜。于是你拿出了一套復雜的方案。實際上,你的工作只做了一半,大多數人也就到此為止了。但是,真正偉大的人還會繼續前進,直到找到問題的關鍵和深層次原因,然后再拿出一個優雅的,堪稱完美的有效方案
——史蒂夫喬布斯
用戶會向我們提出很多產品上的建議,但是用戶從來都不會想到一個點子是不是合適添加進產品里。
他們不會思考這樣做會不會和其他功能沖突;這樣做有沒有很大的必要;添加這個功能性價比究竟怎么樣……
如果把用戶提出的點子直接放進產品里,很可能導致產品失敗。
我們需要去思考的是:用戶提出這樣的要求,他的目的是什么?我們能否抓住問題的重點,而不是僅僅去關注流于表面的一個簡單需求。
可靠穩定的工作
沒有人想要一個用著用著就崩潰的產品。保證產品穩定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它很可能關系到你在消費者眼中的產品形象。比如:
“開不壞的陸巡,修不好的路虎”等……
(我不是在故意黑某個品牌或某個品牌的車主,只是我腦子里就是突然蹦出來這么一句(o′?ェ?`o)
而好一點的例子比如:
每年雙十一,天貓的系統在午夜十二點都會承受巨大的瞬時流量。在這樣的情況下能夠保持系統不崩潰,保證用戶的正常使用自然十分困難。當然,做好了,就能夠來的巨大利潤。
結語:
極端的可用性,并不是要求產品具有三頭六臂,能夠飛天遁地。
而是當我們在設計產品的時候,心中如果可以保持這樣一個信念,就可以一點一點地接近存在于自己和用戶心中的那個“完美的產品”。
作者在上面舉的例子只是一點小小的引子,大家如果想到更好的方法也可以與作者討論。
本文由 @舟行加勒比(微信公眾號:youciwanghai)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