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端產品:中后臺產品如何設計?
大部分的B端產品可能是被特定的一群人使用,所以設計師更需要去調研產品背后的使用者,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符合用戶的需求。
什么是B端產品?
面對企業(yè)平臺的一種產品,大多是為了提高效率,比如大家所熟知的OA系統(tǒng)。
與移動端產品區(qū)別
1. 使用人群
B端產品使用人群范圍會更具體,比如OA系統(tǒng),使用人群就是辦公室的員工,財務系統(tǒng)是針對會計出納人員,倉庫系統(tǒng)是對倉管人員的設計。這里可能還會涉及到文化水平,比如倉管和會計,可能就會有區(qū)別,需要有更多的考量。
因為B端產品可能是被特定的一群人使用,所以設計師更需要去調研產品背后的使用者。因為設計師可能不是產品的最終用戶,如果按自己的想法去設計,到時候產品可能根本不符合用戶的需求。
相對來說移動端的產品【面向的用戶】就會更大眾化,比如淘寶、微信。
2. 最終展示的方式
B端產品主要是在PC端,那么就涉及到屏幕大小,響應式/自適應設計的調整,內容呈現的多少。
PC端產品的布局,也會比較固定,以左右布局居多,左導航右內容。
移動端的產品,受硬件設備-手機的屏幕寬度高度受限,所以在展示的內容,交互的方式上面都有別于B端PC產品。
現在部分B端產品也會同時做移動端,比如Trello和Teambition, 但是體驗還是PC方便,而且有時候離了辦公室不是很想在手機上辦公。
3. 大BOSS喜歡的大盤
B端產品與移動端不同的一點,付錢的是老板,雖然使用的是員工。
BOSS都喜歡看一些大盤數據,比如運營系統(tǒng),就需要各種數據的大盤,人員的工作量,運營維護提升百分比等等。
有些產品會特定站在BOSS的角度,做一些BOSS喜歡的功能,比如BOSS會想知道,最近他下屬都做了什么項目,工作量多少,完成時間,都有誰在干活。不過這一類的需求,一般是大公司會比較需要,小公司就幾個人這個需求也就沒多大意義。
做B端產品,遇到的困境
做移動端產品的時候,習慣會先下一堆競品來分析,對各大產品的功能點、配色、排版等進行一些梳理,找出他們的亮點。但是做B端中后臺產品往往是沒有競品,或者競品很少,而且邏輯性會更強。
這時候,就只能自己去摸索,問一問使用者,并試著帶入使用者的角度去看待問題,花更多時間去了解產品,不懂就問,直到自己明白后,才開始畫原型。
記得剛做B端產品的時候,接到的第一項目是跟代碼掃描相關的,完全懵。腦袋里面各種問題,代碼方面之前只接觸了前端的一些代碼,但是涉及到后臺,JAVA這些,真是不知該如何。所以只能百度,google,先讓自己有一些基礎的了解,看著產品給的文檔,查著專有名詞,問著各種問題。
從一點不知到開始有慢慢的了解,然后自己把整個產品邏輯梳理出來。對我來說,是困境,也是突破,原來自己是可以做到的。
B端產品一般都會涉及到表格的設計,表格正常情況下,也挺正常的,直到你發(fā)現這個表格有10幾個字段,一堆操作后……當你和業(yè)務方聊的時候,對方告訴你,這些字段都要,都重要。
怎么辦?如果不想字段擠在一塊,那就只能出現橫向滾動條,但是這種體驗,很抓狂?。。∷詻Q定再溝通,再溝通。最后的解決方案是,按字段的優(yōu)先級來,分為基本字段和擴展字段,這樣使頁面不會出現滾動條。
問題會有,辦法也會有的
功能先,還是體驗先
B端中后臺產品,更傾向功能方向。本身產品就是要提高效率,不管你體驗做多好,但是用戶要的功能你沒有,對用戶來說,可能直接影響他今天工作完成的效率。所以應該在做好功能的前提下,開始優(yōu)化產品體驗,留住用戶,讓用戶有更流暢的體驗。
設計規(guī)范
B端產品離不開規(guī)范,設定的規(guī)范后,可以節(jié)省大家很多時間,不管是對設計師來說,還是對前端來說。而且也會讓整個設計更加統(tǒng)一,更加專業(yè)。
設計尺寸大小遵循一定的規(guī)范,你可以選擇4/8/10倍率的,看你使用情況。螞蟻金服是用8倍率,金融暈是用4倍率。
中后臺設計需要注意的地方
1. 用戶習慣
B端產品設計,會涉及是否符合用戶習慣的問題。比如說,對于移動端來說,我們可能習慣有漢堡導航,一些功能的隱藏折疊,但是對PC中后臺設計來說,導航的設計就會很不一樣,頂部導航,側導航,都是一級菜單的展示在外面,方便用戶一眼就知道這個產品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同時用戶在使用產品時,主動性會更強,假設我今天要請假,我就直接去找請假入口,發(fā)起審批,然后就去做其他工作。不像移動端,可能我一打開APP就各種推薦,然后你再選擇感興趣的,或許只是逛逛打發(fā)時間
2. 內容填充真實性
名稱數據的填充盡量采用真實名稱,如果涉及敏感數據,自己可以改一下,但是最好遵循字段的長度,這樣在排版當中會更接近上線后的產品,也可以減少后期在UI上的調整。
3. 角色權限
B端中后臺產品,都會有角色權限的需求,根據設計需求的不同,在頁面上體現的方式也會不一樣,但是設計師需要注意的地方是,要弄清楚權限問題,特別是涉及到復雜權限時。
4. 文案
在文字的表達上面要更精煉,讓用戶一眼就看明白,而不是要來回想。對于專業(yè)性強的字段或者功能可以加個i來進行字段解釋,因為平臺上面的新用戶可能會不知道。
表單當中,字段盡量不要出現以“的”來連接的字段,比如【關聯的業(yè)務】,直接就可以是【關聯業(yè)務】。字段也不要過于太長。input加入默認提示,會讓整個表單更充實,特別是涉及字數限制的input,更要提示,這樣用戶心理才有個心理預期,不會說,輸著輸著就不動了……
5. 頁面跳轉/返回
這個是經常被忽略的地方,因為在設計稿上面是很難體現的,而產品文檔也不會涉及,交互稿上面的文字表述,經常被開發(fā)忽略,所以在設計驗收的時候,這個點要注意。比如【新建產品】完成后,頁面到底是跳產品列表頁面,還是到產品詳情頁面呢?對于用戶來說,到底哪個更能引導用戶接下去操作呢?這都是要考慮到交互的細節(jié)
6. 成功/失敗反饋
產品當中會涉及到反饋的地方,一般是增刪改查,一些操作的成功失敗。這些都需要反饋給用戶結果,用戶等待的心情不管是在移動端還是PC端都是一樣的,就是不想等。所以如果有反饋是必須的,不能立刻反饋出結果,可以用進度條,讓用戶知道,他的操作正在進行中,不是跑到外太空,減少用戶焦慮。
7. 頁面刪除需要有二次確認
刪除,是整個系統(tǒng)操作當中比較重要的操作之一。一般是不可能刪了一條數據后,用戶還能去【垃圾筒】去回收下。所以二次確認是很重要的操作,畢竟誤點的可能性是不能排除的,所以做個保護操作。
控件的選擇
1. 選擇下拉框還是單選框
如果選項超過4個,則用下拉框。
如果選項在4個以內,且信息是簡短文字,則用單選框。因為這樣可以少一個步驟,并且更直觀。
2. 主要按鈕vs次要按鈕
除了增刪改查外,還有針對本身業(yè)務有一些特定性的操作,如果把全部操作放一起,可能會太擁擠,所以需要對功能按鈕進行折疊,或者按優(yōu)先級來區(qū)分,可以把主要按鈕做得明顯,次要按鈕就可以根據需求進行弱化。
3. 圖表的選擇
圖表主要分為餅圖、折線圖、曲線圖、柱狀圖。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數據都適合,要根據具體數據要呈現的重點,來選擇。比如業(yè)務銷售量占比的圖表,餅圖的表達就會更清晰,而業(yè)務銷量趨勢,就更適合用折線圖來表達。
每個數據要找到適合它的圖表,這樣展示出來的數據,才會讓用戶看明白,更能提現報表的價值。
4. 選擇toast還是彈窗
根據提示信息的重要性,如果是需要操作的,或者需要用戶高度重視的反饋,最好用彈窗。如果是只是提示的,比如新建成功,更新成功這些可以用toast提示,不會中斷用戶的操作,又能給用戶反饋
最后,設計驗收
這一步,是每個設計師必定要做的。設計驗收,關系到設計稿實現的重要一步。永遠不要期待開發(fā)會照你的設計稿100%實現,先不要談代碼實現和作圖工具畫出來的本身出現偏差,開發(fā)和設計師本身就是占在不同角度來看設計稿的,所以肯定是需要設計師來把控最后一步的視覺交互。而且還會有可能,設計稿展示沒有問題,但是代碼實現后的視覺是有問題,需要調整的,這都有可能。
注意,不單單只驗收視覺,交互的驗收也很重要。驗收出現的問題,推薦整理個文檔,最好是在線共享,開發(fā)改了問題,可以標注,設計這邊也可以看到,然后去驗證,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柒設
來源:https://www.jianshu.com/p/abe1a73e2b2c
本文由 @柒設 授權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H5應用
字段可以做成可配置選擇的嗎?
可以 我做過類似的
請問擴展字段是什么意思?能否截圖說明下,感謝!
我感覺是弄個tab切換,基本字段、擴展字段
請問一下,按字段的優(yōu)先級來分基本字段擴展字段顯示 字段數量不還是那么多嗎?
我感覺是弄個tab切換,基本字段、擴展字段
清晰
馬哥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