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論壇和知乎看內容社區的信息過濾機制
前言:在內容型社區上,用戶的使用體驗主要取決于他得到的信息對于他而言是否有價值的,一旦社區的垃圾信息增多,信噪比降低對于社區的影響是致命的,所以每種形態的內容社區都有它的信息篩選機制,下面以天涯/貼吧為代表的傳統bbs和問答社區知乎為例探討一下內容型社區的信息過濾該怎么做。
BBS的做法
在傳統的bbs中,信息依據它的時間屬性進行排列,每個新發布的主題或者獲得新回復的主題都會被放置到更顯眼的位置使用戶更容易獲取,由此來保證整個社區內信息的新鮮程度和用戶的活躍程度。這種機制使信息的排列展示完全依賴于單一的時間維度,而對于本身信息的質量無法評判,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通常用以下常見的手段來保證bbs社區內部的信息質量:
- 領域細分化:在社區發展初期,用戶數量比較少,用戶因某種共同的目標或者相似的特點聚集在社區上,這個時候社區是小眾的。但是后期用戶大量涌入,用戶與用戶之間的相似點,使用目的差別會越來越大,這時候社區上的信息沖突就會不可避免的發生。所以為了保證整個社區的正常運轉,很必要的就是根據對用戶使用情況的觀察,將社區拆分成越來越精細的版塊,通過用戶的興趣,身份,目的等等對用戶群進行細分,保證各個用戶群之間不會被其他群體所產生的信息干擾。而在同一主題板塊內部展示給用戶的信息都是相同的,本質上來講,bbs所采取的方式一直是以主題為導向,不同的主題板塊之間處于封閉狀態,以此來換取同一類用戶交流的效率。
- 強力的運營手段:即使交流的領域被細分了,但是仍然不可避免的會有垃圾信息的出現,這個時候就一定要進行人工審核了,所以幾乎在每一個內容型社區之中都會有專門的運營人員負責內容的監管,除了由官方人員負責外,在bbs之中最常見的就是版主機制,在每一個交流版塊上都會選擇部分優質的,活躍的用戶擔任版主,起到社區領袖和信息審核的作用。
以論壇bbs為代表的這類傳統的內容型社區大多是依靠上述的手法,將領域細分化,用戶群之間封閉化和采取單向性,中心化的運營管理手段來保證產生內容的質量。
這種依賴人工來進行管理的手段需要比較高的運營成本,在論壇上能夠使貼子獲得更高展示權重的因素仍然是回復的“量”而不是本身的“質”,這就意味著一個貼子能夠成為熱門的原因往往是貼子的話題性,這使得整個論壇仍然很易于“水化”:一個作者精心準備的優質資料貼往往得到小部分人的稱贊后便不再收到回復,慢慢沉下去。但另外一個話題性較強,但實際內容粗俗的罵戰貼,攻擊貼卻往往能引發用戶的大量回復,長期占據在主題列表的前列。
這和bbs本身的產品形態有關,bbs走的就是”等權重,低門檻,高活躍度”的產品路線,對于用戶與用戶以及內容與內容之間并不進行質量的區分,只是單純的依靠時間作為排列依據,保證每一個用戶能夠快速的參與進社區的討論中,這樣能夠有效降低門檻和增加活躍度。但不足之處就是非常依賴運營的手段來進行信息篩選。
知乎的做法
知乎給自己的定位一直是高質量的網絡問答社區,既然想要做到高質量,那么對于社區兩大重要元素:信息流和用戶關系就有著更嚴格的要求。為了保證這一點,在發展的初期團隊采取的策略是將社區封閉化,不開放公開注冊,用戶只能通過定量發放的邀請碼進行注冊,用這種嚴格篩選的方式保證社區初期種子用戶的水準以及用戶間的互動質量。
隨著知乎的發展,特別是當知乎開放注冊之后, 也會面臨所有內容型社區都會面臨的一個嚴重問題:用戶大量涌入導致社區的內容產生變的不可控,嚴重沖擊原先的社區定位。特別是像知乎這類強調“高質量”的社區,一旦出現用戶大量涌入沖擊社區本身的定位等情況無疑將會是一個致命性的打擊。關于這個問題,知乎的創始人周源在參加分享活動的時候做出的解答是用戶數量并不一定是內容質量的敵人,信息流動速度變快以后的信息泛濫才是。也即,在一個內容型社區上,真正重要的是確定一個優秀的信息組織方式。
現在的知乎版本有如下內容會被推送到用戶的主頁上:
- 我關注的話題下的某一問題
- 我關注的話題下某一問題中的某一回答
- 我關注的用戶的回答
- 我關注的用戶贊同了的回答
- 我關注的用戶所關注/發起的問題
從產品上來看,知乎的核心就是“問-答”,但是和百度知道不同的是,百度知道上回答問題是為提問者一個人服務的,當提問者選擇一個回答變為最佳答案時,問題的流程就已經結束,剩下的只是將這個封裝好的問題-回答借助搜索引擎的關鍵字檢索能力分發給有類似需要的提問者。而知乎上提出的問題本身不單單屬于提問者一個人,它是以一種開放性的姿態讓用戶前來撰寫答案。而對于用戶的回答,知乎采取非常民主化的“贊同-反對”機制讓用戶發起評判,再根據評判后的評分情況把認同度更高的回答放在更靠前的位置,由此來對優劣內容進行篩選。而且不管在什么頁面,只要是顯示出回答的內容也一定會把該回答獲得的贊的數量顯示出來,以此讓用戶對該答案的質量有直觀的判斷。“回答(用戶產生的內容)+贊同數量(回答質量)+答主”是知乎上最基礎也是最核心的內容展示形式。
在知乎的早期版本里,推送給用戶的內容都來自于用戶所follow話題,但在后來的改版中知乎由內容導向性開始向用戶導向性轉變,用戶不僅僅是信息的制造者,同是也是信息流的組織節點。推送給用戶的主要內容來源轉變為用戶所follow的用戶。這樣做最直接的結果就是各個領域之間的閉環被逐漸模糊,由原先的話題分割逐漸開放,本身在某一領域非常專業的用戶可以“刷臉吃飯”,現在衡量用戶的標準直接轉變為用戶的所獲得的贊數和粉絲數量,這樣在某種程度上降低了整個社區的專業程度:粉絲越多的作者撰寫的回答會被推送給更多的人,得到的閱讀量就大也就更有可能獲得數量比較多的贊,那些粉絲數較少但回答更專業的作者得到的贊同數反并不高。在這里,我認為知乎團隊可能因為如下的考慮決定做這種改版:
- 增加整個社區的信息時效性和流動性,如果有基于時事所引發的問題,或者非常熱門的問題,這種人與人間的的傳播可以使其他用戶更快的發現。
- 增加推送給用戶的信息廣度,一個用戶關注到另一個用戶可能是因為他在某一領域的答案被認可,但是被關注的用戶也會在其他的領域有興趣愛好,他在其他主題下的回答也會被推送出去,有利于更多的優質內容被發現。
- 被關注用戶的行為推送出去后是對關注他的用戶有明顯影響的,經過數據分析,大部分優質的用戶在他們的行為上(比如對于其他答案的評判,自身答案的撰寫)也都更加專業化,合理化。把他們的動態推送出去這樣能加速用戶獲得優質信息,夠帶動整個社區網良性發展,這也是信息過濾的一種方式。
這種做法是否會降低用戶獲得信息的信噪比呢?最后,在“專業”與“社交”這兩個方向上,知乎還是放棄了一點高冷,選擇了讓用戶之間進行更深層次的互動。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知乎上一直是在弱化“用戶直接面對用戶”這個概念,并沒有出現像百度知道那種專業領域認證勛章,也沒有像果殼那樣有專門的欄目直接列出優秀的回答者??梢哉f,知乎上所有對于其他用戶的認知都是來自他所產生的內容,用戶的身份并不單獨凸顯。知乎首頁的feedline雖然大部分的內容都基于自己關注用戶的動態,但是他新關注了哪些用戶這一類動態卻并不顯示。個人認為這是因為知乎想要將用戶和他的回答這兩個元素更緊密結合,用戶的回答是對他本身專業程度的背書,另一個用戶對于他是否認可是以他產生的內容作為依據來判斷的,脫離了用戶產生的內容而直接談論用戶的專業性是沒有意義的。
同時,我所關注的用戶是會影響我的feed流內容的,因此不直接引導用戶去關注那些較專業的作者,而是讓用戶判斷其他用戶的路徑變長,經歷“閱讀回答—對答主產生興趣—關注答主”這一較長的判斷流程后再去判斷他所follow的用戶是否是自己真正需要的。
簡單的總結,在知乎上對于一個用戶的質量判斷,在根本上是贊數為回答背書,回答為用戶背書。
作者:宋仔(微信號:dazhutou837182) 大三在校學生,專注于移動互聯網產品,智能硬件,歡迎大家前來交流探討
本文由 @宋仔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厲害,受益匪淺,感謝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