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BUG,聊聊需求優先級的判定方法

1 評論 7527 瀏覽 35 收藏 16 分鐘

本文給大家介紹一個作者常用的優先級界定方法,作者把他理解成判斷優先級的三個階段性方法,分別對應不同階段的產品人,不同重要性的需求。一起來看看~

功能越多,BUG越多,互聯網是個缺少耐心的市場,往往上一個版本的BUG還未完全修復,就已經奔波在下一個版本的需求開發上,最終的結果便是產品的功能以極快的速度增長,而BUG的增長速度甚至比功能的增長速度還要更快,是以功能越多,BUG越多。

這也導致有一些BUG可以存續數年的時間,有的BUG在功能下架之前都未能修復,這就是真實的產品迭代路,并不是我們想象當中那般完美。

有時追求完美,強調質量產品人,或許顯得并不是那么正確。

人人的經典BUG,第一次關注到這個BUG 是在三年前,我剛開始寫文章的時候,實際上,這個BUG的存續時間或許遠超3年,在我寫文章之前,他可能就已經存在了。

連續兩篇相同的文章,除此之外,還有神奇的“-1”參數值,也存續了許久,至今任未修復。

即便是以底線,克制著稱的微信,也存在類似的壽命極長的BUG,這里就不列舉出來了。

換個視角,BUG也是需求

以前有朋友問我,產品經理是否需要對BUG進行決策,BUG是否修復是否由產品經理說的算。嚴格意義上來講,這并不是絕對性的問題,我只能告訴他,產品經理擁有解決BUG的能力,也擁有對BUG進行決策的決策權,但決策權并不等于你一定要這么做,這也的決策權只是一種補充,又或者是特殊情況的特殊處理方式。

因為BUG,也是需求的一種,我們可以將對某個BUG的處理,列入需求清單,只需要轉變一下我們看待BUG的視角,將BUG的現象定義為“當前正確”,將BUG的修復處理定義為“優化方案”。

當我們將內容重復出現理解為過去正確的需求時,我們便可以提出優化的需求,比如我們認為重復出現的設計并不是很好,因此將這里的產品設計方案進行了優化調整,這樣一來,BUG就成為了需求。

實際上,大部分BUG,都可以站在需求的視角進行處理。

某種意義上,產品和測試在面對開發時,有一些相同的成分存在,我們都能向研發提出技術性需求,只是這種需求的表現形式發生了變化,內容也不太一樣。

產品經理提出的需求是定義式的需求,我們定義要做什么,而測試提出的是糾正性需求,對錯誤的實現方式,按照產品經理的定義進行糾正,前者是后者的標準,后者是前者的邊界補充。

一旦將邊界放寬,BUG成為了正確的輸出結果時,我們便可以對輸出結果進行重定義,按照需求迭代的思路,將其優化調整為我們期望的結果,BUG也就不再是BUG,而是變成了產品的輸出需求。

是需求,就具備需求優先級

如果我們將BUG轉變成產品需求,也就具備了需求優先級的特點。我們要做的,其實就是需求優先級的界定;我們要做的,其實從未改變,未增加,也未減少。

需求優先級,對于產品人而言并不陌生,但掌握到精髓其實還是很難,多數情況,我們的優先級都是由領導決策,大概只有你成長為負責人以后,在無數的坑里自行領悟出優先級的判定方法。

我相信,大部分產品人的成長環境并不理想,也許你的leader都無法告知你準確的優先級判定方法,也許你正確的判。,在某些環境里,會被視為錯誤的,盡管結果上來講證明了你是正確的,也沒有意義。

這是由團隊環境決定的事物,所以如果你的團隊里,存在一位產品人,能有清晰的判斷思路,或者你的leader向你展現了一些專業手段。那么我建議你緊密跟隨,努力學習,即使收入低一點也沒關系,這些成熟的方法會讓我們少走很多彎路,并且這也的leader是可遇不可求的。

請傾聽一下,埋怨leader,埋怨環境的產品人心聲,太多的產品人渴望一位leader 而不可得了。

這里給大家介紹一個我常用的優先級界定方法,我把他理解成判斷優先級的三個階段性方法,分別對應不同階段的產品人,不同重要性的需求。

這三個階段性方法,分別是影響面積判定,性價比判定,以及目標匹配度判定。

1. 影響面積判定

這是最基礎的一個判斷方法,也是初期產品經理可以掌握的一個方法,他主要是面向功能性的需求進行優先級判定。

我將其定義為:影響面積大的優先于影響面積小的,影響面積極小的滯后觀察,影響面積極大的最優先處理。

大小的判定是相對概念的判定,并不是說影響100萬用戶,就是影響面積大,放到微信數億用戶的體量里,這100萬用戶也是影響面積極小的一個存在。

與影響面積類似的判斷方法還有嚴重度。

嚴重度大小判定:阻塞性業務優先于概率性錯誤,而概率性錯誤優先于使用體驗。

影響面積的判定,又或者是嚴重度大小的判定,均是針對功能的實現覆蓋面積的角度來判斷,對應的也是處于功能產品階段的產品人,此時我們更關注的是功能結果。

我將產品人的發展階段寬泛的定義為三個階段,從初往高,分別對應功能階段的產品經理,設計階段的產品經理以及需求階段的產品經理,每個階段的跨度大概都是2-3年的時間。

2. 性價比判定

性價比判定對應的是設計階段的產品經理,如果說影響面積是考慮的功能收益,影響越大,功能收益越大,那么性價比判定就是在收益的基礎上,增加了成本因素,將收益和成本進行綜合考慮的一種判定方式。

有的需求,能夠有極大的覆蓋面積,但卻需要付出極大的成本,這其實是不太推薦的,成本越高,風險也就越高,除非我們能找到一種低成本的實施方案,或許會讓效果有一些折扣,但卻是必要的。

性價比的判定,通常會引入多種成本維度,包括開發成本,運營成本,商業成本,資源成本等多個維度的成本進行綜合考慮。

最開始,我們或許只能考慮到開發成本,這得益于我們從業的前兩年時間,讓我們對功能的實施成本有了大致的經驗預判,而其他環節的成本也是我們和對應團隊的合作經驗得到,在缺少經驗時,往往需要多次溝通,多次交流,才能讓我們的判斷稍微準確一些。

作為一個綜合電商平臺而言,我們考慮增加一個自動秒殺模塊。

自動秒殺的設計,將會隨機從平臺的商品里生成秒殺隊列,這可以減少商戶的運作成本,他們基本不用運營維護,每天都會生成秒殺專區。

除此之外還會給予到秒殺商品大圖展示,如果能為每一款商品定制秒殺的專屬配圖,這對消費者會產生極大的吸引力,因為這些商品展示的大圖,都能帶上很吸引人的信息。

然而這個功能卻需要所有的商戶參與進來,每個商戶都需要對每個商品增加一張秒殺的活動配圖,這些配圖并不是每時每刻都在被使用,實際上相同周期里,大部分的圖片素材都是不會被使用的。

相對這個需求的價值而言,所需要付出的成本也是極大的,盡管這是一個很好的idea,但他依然不會進入到開發排期,除非我們有一些特殊的設計,能將成本降低下來。

我們在產品生涯的第二個階段,設計階段,會更多的考慮成本,價值衡量這樣的度量維度,產品于我們而言,不應該是有和無的關系,還會增加一層類似分數值的概念,滿分100分的設定里,我們也會越來越傾向于高分的方案。

3. 目標匹配度判定

當你成長為更專業的產品經理時,你會發現我們不僅僅不會修復一些BUG,甚至對于一些性價比高的事情也不會去做,即使他的成本并不高,即使他能為我們帶來可觀的數據,我們也會因為目標不匹配而放棄掉這個方案。

目標匹配度判定對應的是第三階段的產品人,我們開始深入思考需求,而這里的關鍵點在于匹配。

產品是一個較長周期持續存在的事物,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訴求,根據市場環境,根據公司策略等等許多因素,我們會得到某一個周期的核心目標,此時,我們的需求和決策都會圍繞目標展開。

你一定知道百度近期的一個事件,根據百度官方公告:由于系統維護原因,百度貼吧2017年以前的帖子將會無法訪問,修復事件將會另行通知。

隨后,微信在短時間內無法修改頭像和昵稱,各個內容平臺都無法分享內容至微信。

背后的原因是國家凈網行動的實施,而在這個時間點里,大家達成一致的目標均是圍繞內容處理展開,有的是清除歷史數據,有的是禁止外部不可控的數據進入。

相對于這個目標而言,其他事情的優先級都需要降低,否則,你可能贏了結果,輸了官司。

如果說影響面積判定,讓我們認識到了收益,而性價比判定讓我們認識到了成本,那么第三階段的目標匹配度判定則是會讓我們認識到“正確性”。

堅持做正確的事情,提出這款產品應該提出的需求,往他應該發展的方向去發展,是我們對正確性詮釋之一,同時也是中高端職場核心之一。

我們身處職場,對于產品經理而言,什么是職場呢?職場就是信息不透明,信息不對等的重災區,當上級做了決策,當公司決定了發展策略,定下了階段性目標時,其實沒有人會完整的告訴你為什么這么做,有些事情,背后的信息,并不是我們產品人所能接受的。

朋友告訴了我這樣一個故事,老板委托他做了一個功能,這個功能看上去與產品格格不入,并且對活躍,轉化都沒有什么幫助,唯一的作用就是一種理財的嘗試。他十分不能理解,直到最后偶然得知,當時公司的現狀幾乎接近資金斷裂,需要一筆資金作為周轉。如果不是這樣一個功能,可能當月就會面臨發不出工資的問題,盡管擁有成熟且健康的現金流。

在這樣一個信息不對稱,信息不透明的環境,我們唯有響應目標,并且以共同的目標建立什么是正確的衡量標準,才能保障項目的健康發展。

如果你發現了一個潛力極大的需求,并且有時效性,錯過了就失去了,那么你應該先和上層溝通,先改變目標,再落地方案,而不是表面執行A目標,背后實施B目標的方案,這很有可能帶來企業生存級的危機。

邏輯總結

本文我們通過BUG引入,輸出了我對需求優先級判定的三個方法,分別是:功能層面的影響面積判定,設計層面的性價比判定,以及需求層面的目標匹配度判定。

正文也聊到了這些內容:

  1. 大部分BUG都可以轉變成需求的視角,對于產品人而言,BUG也是需求的一個子集,或許有點特殊,但他依然是需求,依然遵循需求優先級的判定方法。
  2. 需求優先級的界定是一個相對的概念,而非絕對的概念,我們只能說A需求相對B需求優先級更高,而不能單獨的說A需求優先級高。

希望這篇文章,對你有所幫助 ,后續也會持續輸出邏輯案例性的文章。

#專欄作家#

枯葉,微信公眾號:產品經理充電站。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近9年經驗的產品經理,擅長社交、社區、細分群體挖掘。

本文由 @枯葉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很有啟發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