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設計的三個維度:生產要素、生產條件和生產函數
由于設計的本質就是“從無到有”生產出更好的概念又或者是產品,所以結合熊彼特的“創新理論”,我們可以把創新劃分為三個維度:生產要素、生產條件和生產函數。
創新作為一種理論,最早可追溯到1912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熊彼特的《經濟發展概論》。
熊彼特認為:所謂創新就是要“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即“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就是要把一種從來沒有的關于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新組合”引進生產體系中去,以獲取最大限度的超額利潤。
雖然這一理論原本是用來“戳破”資本主義運行的“潛規則”,但是換一個角度,把它套在工業設計之上,比如“創新設計”也有奇效。
尤其是在當下這陣由智能機掀起的“全民制造”熱潮之中,我們已然走出群雄并起占山為王的草莽時代、走過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諸侯時代,走進三國爭霸一擲乾坤的寡頭時代。
從最開始摩托羅拉、諾基亞、黑莓、三星和蘋果的一騎絕塵到魅族、金立、中興、錘子、努比亞、榮耀、360百花齊放;從華米OV的強勢崛起到蘋果、三星的江河日下;最后念及5G時代這三大國際巨頭的應激反應:華為的謹慎、三星的冒進、蘋果的遲滯;可以說至少在智能手機領域,我們已經不輸于任何人。
但是要想在智能手機領域保持如同“中國乒乓”一樣的勝利,特別是在已然拉開大幕的5G時代站在華為為我們創造的高度之上一直領先,這是相當不容易的。
考慮到5G有可能對電子通信領域造成“翻天覆地”的巨變,我們在5G這條世界線上必須堪破“創新”的本質,只有不斷的創新才有可能抗拒“設計熵”這種連“超級產品”蘋果都無法對抗的自然現象。
這種能夠抗衡“設計熵”的創新設計,我們稱之為“設計逆熵”。
由于設計的本質就是“從無到有”生產出更好的概念又或者是產品,也因此回到熊彼特的“創新理論”,我們就可以把創新劃分為三個維度:生產要素、生產條件和生產函數。
一、生產要素
Muhammet Uzuntas的牛奶包裝
JohannaBr?nnstr?m的花卉包裝
設計逆熵中的“生產三要素”自然和熊彼特的“創新理論”有所不同。
在這里“生產要素”——物質生產所需的環境條件很大程度應該是指市場、用戶、企業,設計師和生產線一同對于“設計產品”本身需求“妥協”的結果。
市場需求比較寬泛、用戶需求太過瑣碎、企業需求比較霸道、設計師需求有點理想,雖然生產線方面的需求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是它們也有自己的底線,太過不切實際的妄想是無法走下生產線的。
也因此,每一次產品設計的初始都需要有一段“冗長”的溝通,雖然往往只有企業方和設計師在線,但是企業所看到的用戶和設計所理解的用戶也必定會以某種形式出席;這樣就完成了企業方、設計師和不在場消費者的“需求鐵三角”;至于市場和生產線,那是企業方和設計師各自的基本功。
到這里,生產要素基本就可以確定;它是市場不排斥、用戶感興趣、企業看得見利潤、設計師能夠實現自我表達,生產線力所能及的“需求共同體”,是設計產品存在的先決條件。
就像上圖中的牛奶和花卉包裝,即使市場、用戶和生產線都不在場,企業和設計師依舊可以“指點江山”。
正如牛奶包裝的擬態細節憨態可掬、花卉包裝傾斜的提手(在花朵這一側產生一個向上的力,保持穩定)不會擠壓花束,這些細節設計是喜聞樂見的。
二、生產條件
木質沙發
籃球板凳
“生產條件”原指物質資料生產所需以及必備的雜件,但在這里應該是指設計師的創意和在企業限定條件(材質、造型和功能等)之下創意所需的物資。
對于產品設計的本身,設計師自然可以腦洞大開,但是自從“生產要素”和企業方敲定之后設計師就沒有那么大的自由度;他們必須在有限的資金、時間和人力下進行“命題”抑或“開放式”作文。
雖然命題一開始就決定了“設計套路”,設計師是在“帶著鐐銬跳舞”;但它也減少了設計師漫無目的的“頭腦風暴”。
至于“半命題”雖然自由度相對較高,但企業方也會有著更大的預期,壓力和自由往往是等比的。
當然,設計不是藝術創作,它從商業中來,也必然背負著某種利益預期;這一階段我們要做的不是抱怨企業方給的資源太少,又或者是輕易更改自己的創意;我們應該及時溝通,用更好、又或者在“生產要素”之下更高效的方案說服對方。
就像上圖中的木質沙發和籃球板凳,命題中的木質沙發沒有擅自變換材質,但是它給木材換了一種更靈巧的表達方式;開放式的籃球板凳雖然是所有板凳中的一個異類,而且顯然在很多場合都不適用,但是放在籃球場,誰說不是一個絕佳的創意呢?
這里的“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固然會制造各種困難,但誰叫設計師本來吃的就是“化腐朽為神奇”這碗飯。
三、生產函數
Miko No Yu沐浴粉包裝
母乳喂養工作臺
在經濟學領域,“生產函數”不僅是一定技術條件下投入與產出之間的關系,它也是一種生產技術的制約;但在這里,“生產函數”應該是指“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限定之下,設計能夠產生的“爆發力”。
這種“爆發力”在滿足“生產要素”“生產條件”的優先級后,依舊能夠產生一些產品的邊際效應又或者是社會效應,能夠被一部分用戶感知、又或者是產生社會輿論。
這種“爆發力”往往不是產品本身帶來的,而是產品經過設計之后被賦予了某種人性化特征;這種特征不是設計師“強行”整合的、也不是那種埋得很深被放大之后的某種特性,它應該被“完美”的融入產品,并成為產品“個性”的一部分。
正如上圖中的沐浴粉包裝和母乳喂養工作臺,木頭是石頭的設定給人一種天然的感覺,鵝卵石的造型還能防水;工作臺的自旋結構很容易就能創造一個私密空間,又不會產生割裂感。
也因此,“生產函數”的爆發力往往是用戶感知帶來的。
如果說生產要素的本質是細節設計、生產條件的本質是異形設計,那么生產函數的本質就是情緒設計。
當然,不管是生產要素、生產條件還是生產函數,它們都只是創新設計三分之一的坐標系;也就是說細節設計、異形設計和情緒設計本身并不是具現在某一個坐標軸上,它有可能同時具有幾種維度的特性。
就像母乳喂養工作臺,誰又能說它不是細節和異形設計的一部分呢?
當然,用一些包裝、家具和生活用品來探析5G時代的設計趨勢,未免是在用前朝的劍斬今朝的兵,但誰又規定前朝的劍就不具有“殺傷力”了。
尤其是在5G時代的“萬物互聯”入口,萬物互聯除了給它們裝上“芯片”,更核心的還是要回到產品設計中來。
至于混合現實、人工智能和硅基覺醒需不需要“產品設計”,這還用說嘛?
科技裝備終究只是一個“輔助”工具,也許它們會變得越來越強大,甚至有可能產生自我意志;但是在這之前學會如何“討好”人類,永遠是它們的必修課。
PS:部分圖片來自于@yankodesign 和@core77
#專欄作家#
幻夢邪魂,微信公眾號:wanyidongxi;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每一次輸出至少都有一次有價值的思考。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