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分心式交互的設計要點與注意事項
全身心的交互,即用戶能夠全身心地和APP進行交互。分心式交互則不同,用戶的眼睛、手、大腦等器官被占用,無法全身心融入到APP之中。分心式交互是很獨特的場景,需要用心斟酌功能以及使用方式。
一、分心式交互的概念
用戶與APP交互的過程(線上)和做其他事情(線下)同時進行,用戶和APP交互的過程輔助用戶做其他事情(線上輔助線下),這時候用戶和APP之間(線上)的交互稱為分心式交互。
分心式交互的特點:
- 同一時間
- 輔助關系
例如:
- 用戶一邊按照導航APP行駛一邊駕駛汽車,手機導航輔助用戶駕駛汽車。
- 用戶一邊查看APP手機菜譜一邊做菜,查看手機菜譜輔助用戶做菜。
- 用戶一邊查看健身APP視頻一邊健身,觀看健身視頻輔助用戶健身。
- ……
提問:如果線上購物、線下收貨、試用,再進行線上評價,算不算分心式交互?
答:不算。因為線上購物的過程、收貨、評價不是同時進行的,它們之間屬于一系列操作。
提問:一邊看手機視頻、一邊吃飯,算不算分心式交互?
答:不算。因為他們之間雖然是同時進行的,但是不存在輔助關系,看視頻不是為了吃飯。
舉幾個分心交互的場景的示例進行分析說明:
?二、地圖導航-導航途中提示新路線
用戶選好路線,在正常行駛過程中,突然語音提示有新路線,能省3分鐘。
手機界面上顯示彈出框:更改到新路線/維持原有路線,并顯示倒計時。
如果倒計時時間到,如果用戶未作出選擇,將自動切換至新路線。
1. 為什么要做這個功能?
行駛過程中,路況可能會發(fā)生變化,時刻為用戶規(guī)劃更合理的路線。
例如,本來暢通的路線產生擁堵,擁堵的路線變得暢通一些。
2. 用戶選擇路線(用戶還未開始駕駛,分心交互還未開始)
如果在趕時間,可能選擇最省時的路線。
如果是新手司機或者比較省心型的司機,可能選擇最暢通的路線。
在路線選擇時,省時、路程少、路程暢通、不走高速(花費少)、用戶的認知等這些因素會在用戶腦中做一次衡量,最終選擇理想的一個路線。
3. 行駛過程中,中途新路線提醒(分心交互開始)
語音+界面提示
用戶正在正常行駛的過程中,被告知有新路線,新路線能節(jié)省3分鐘,用戶開始糾結……
- 當前路線:前面真的會行駛緩慢嗎¥%,一會就通暢了啊#¥%
- 中途推薦路線:新路線靠譜嗎%&*,會不會騙我呀#$%&,節(jié)省3分鐘有必要嗎###
人從不相信別人所說的災難(不好的事情)會發(fā)生在自己頭上,即使已經發(fā)現不好的苗頭,也不愿意去相信。
如果中途推薦的路線是用戶當初排除的方案,即使現在重新推薦,如果沒有特別的吸引力,很難讓用戶接受,甚至讓用戶反感。
如果中途推薦的路線并不是用戶排除的方案,是一條新路線,卻在開始規(guī)劃路線時沒有被推薦。顯然這是一條沒有優(yōu)勢的路線,不是最省時、不是最短、或者不是最暢通等。
這樣的路線中途被推薦,只有在當前路線的路況變的比中途推薦路線更糟糕的時候,中途推薦的路線變成了現階段的優(yōu)勢路線,然后被推薦??墒侨匀徊淮_定的是新路線的優(yōu)勢是不是用戶當初最在意的因素。
導航提示省時3分鐘,這個信息量太少,需要用戶耗費精力去衡量和想象,并作出選擇。顯然不適合眼睛、雙手、大腦都被占用的駕駛用戶去思考,看似優(yōu)勢的功能反而會加重用戶的負擔。
4. 用戶是怎樣反饋的?
操作屏幕選擇路線+倒計時結束自動切換路線
也許設計者可能想到用戶不方便進行操作,于是設計了倒計時結束默認切換路線的邏輯。
在操作移動互聯產品時:無操作=無響應,操作=響應,這是比較符合用戶認知的。
設想,如果用戶無操作=響應,那么操作=無響應,這個邏輯就荒唐了。
所以用戶不進行操作,彈出框消失,用戶會認為已忽略新路線。實際上導航已切換至新路線,對于大部分用戶都是懵的。
任何產品都是工具,是用戶來決定如何使用,而不是設計者來替用戶做本應該用戶做的決定。用戶最信任的還是自己,信任自己對比、篩選過的結果。
5. 切換路線完成,用戶怎么想
如果用戶此次行駛的路線是完全陌生的路線,即對于默認更換路線,可能無法察覺路線已經變更。
如果該用戶對于路線有一些基本的認知,切換完成,用戶會發(fā)現變了路線。用戶就會疑惑:怎么會更換路線?我沒有做任何操作啊。這時候導航會給用戶留下不靠譜,出錯等印象。
6. 改進建議
提示的時機:
(1)盡量選擇在用戶的上半段路程中。
(2)盡量不在用戶通暢行駛過程中,因為用戶正在享受暢通,是滿意的狀態(tài),不會輕易改變去選擇未知的東西。盡量選擇在擁堵或糟糕過程中給用戶推送新路線。
提示的內容:
(1)推送的路線一定具有吸引力。
例如,新路線省時1分鐘,既打斷了用戶,又沒有提供較佳的方案,這將是一次無效打擾。需計算一下省時和總時長的比例,這個比例達到一定值時,才能提示給用戶。
(2)語音播報需要介紹新路線。
例如,“本次行程剩余30分鐘,為您發(fā)現一條省時路線能節(jié)省10分鐘,此路線經過**路、**大橋,路程較暢通,請問是否切換”。切換新路線也是一條推銷的過程,希望增加用戶信任。
提示的方式:
(1)盡量用語音互動的模式配合界面操作,在語音提示完畢,打開話筒,收聽用戶指令。接到語音指令和界面操作任何一項,進行更換路線。
(2)用戶無作答或無操作,保持當前路線不變,不要為用戶更改路線。
優(yōu)化的目的:結合優(yōu)質和具備吸引力的提示內容后,提示的頻率要變低一些,減少分心交互場景下的選擇和打擾次數。如果發(fā)生打擾,增加打擾的有效性。
小結:
導航是典型的工具類產品,用戶不會沉溺于此,但是一旦需要的時候,對用戶能產生舉足輕重的作用。這個作用的力量很極端,要么特別好(信任),要么,特別差(嫌棄)。
用戶尤其是陌生道路中,在使用地圖導航過程中,非常地依賴和擔心。一旦導航出了一點問題,更新延遲、路線切換、提示請掉頭時,就會對用戶造成很大影響。
三、下廚房的菜譜查看
用戶在按照菜譜做菜時,可以上下滑動手機,長圖文的模式進行逐步查看;用戶也可以點擊圖片,進入大圖模式。
對照菜譜做菜
用戶做菜時,手上經常沾滿水或者食物殘渣,此時操作手機,觸屏效果很差,甚至不響應。
這時候產品應該做到減少功能,且減少用戶操作。
老版本/最新版本
1. 倒計時功能
- 用戶無法通過菜譜準確判斷這道菜需要多長時間。
- 菜譜中很多時候需要放涼、加熱、機器內烘烤或者蒸煮,并非用戶可控時間
- 倒計時功能會增加分心交互場景的操作復雜度。
2. 布局顯示
- 用戶所查看的手機一般會放在離火源、水源有一定距離的地方,來保障手機的安全。
- 用戶做菜時最關心的是如何做菜,也就是文字描述部分。
- 要考慮遠距離查看手機顯示的內容,可以適當將文字放大,并優(yōu)化排版。
下廚房的最新版本上已經去掉了倒計時功能,但是其布局的更新是將文字完全去掉,僅保留了圖片的顯示。它依然沒有弄清楚用戶在按照菜譜做菜的分心場景下最想要的是什么。
還有一些視頻教程類的APP,用戶需要一邊看手機,一邊做動作。
視頻被分解的很短,3分鐘的視頻,用戶點擊開始,再準備動作,看一眼手機、做一下動作,剛看懂了動作,視頻結束了。用戶一直往返于操作手機和做動作,并且一直跟不上節(jié)奏。
設計者不知道是否考慮一下分心交互的場景,并好好完善一下。
四、分心交互的設計要點總結
- 信息的傳輸——相對距離(用戶距離手機)/相對距離會不會變化
- 用戶的操作時間(用戶的操作時間=用戶移動到手機的時間+實際操作的時間)
- 用戶所處的環(huán)境(廚房環(huán)境/車內環(huán)境/室內環(huán)境/戶外環(huán)境)
- 用戶的手指/眼睛是否被占用,是否需要輔助工具(朗讀、語音輸入、播放器)
- 輔助工具融合到操作流程中是否自然緊密
- 屏幕常亮的必要性
- 功能種類越少越好
- 操作步驟越少越好
結語
設計者總想著幫助用戶,在分心交互場景下很容易適得其反。
分心式交互的場景是比較獨特且難度比較大的,切勿將全身心交互的場景下的功能和操作方式直接借鑒。
本文由 @張寧寧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會懷疑導航是不是收錢了所以一定要推薦我去走收費的道路
導航這個 真的深有體會,每次都要去摁一次取消真的超級煩
嗯嗯,同感而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