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生態系統的思維去打造社交產品?
什么是生態系統?
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間內,生物與環境構成的統一整體,在這個統一整體中,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并在一定時期內處于相對穩定的動態平衡狀態(來自百科)。
從上面的定義可以看出生態系統的核心在于:
- 生物與環境相互影響,相互制約。
- 一定時期內處于相對穩定的動態平衡狀態。
回到社交產品,生物指使用產品的用戶,而環境則是通過功能、運營、規則等對用戶產生影響的所有外界事物的總和。
為什么說社交產品是一個生態系統?
首先來看一下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影響和相互制約。一款社交產品的定位和調性往往決定著產品的用戶群,例如知乎作為高端問答社區,吸引的都是各行各業里相對資深的人士。同樣由于不同的用戶群會存在不同的需求,因此也反過來影響產品功能設計和運營思路。例如同為社交產品的微信和陌陌,由于定位不同,用戶的使用目的不同,因此對于附近的人,搖一搖等功能的處理也不盡相同。
其次我們看一下第二點一定時期內的動態平衡。這里的平衡我認為應該包含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用戶之間的平衡,例如對于異性社交類app,核心是優秀的女性用戶,他們從大量男性用戶那里獲得女王般的待遇,從而得到內心的滿足。但如果男性用戶大量涌入,導致比例失衡,優秀女性用戶在面對大量的男性用戶時,就會有種應付不過來,被騷擾的感覺,從而離開,導致平衡失衡,用戶逐步流失。
另一方面是用戶與環境之間的平衡。例如一個社交產品建立初期,用戶的有效關系比較少甚至沒有,這時信息流里要加入一些優質的內容,幫助用戶快速地建立關系,但當有效關系較多時,功能的重點應該轉移到快速幫助用戶自主高效地去決定希望看到什么或者看不到什么。
通過以上兩點我們可以得出社交產品是一個生態系統的定論,應用到實際工作中我認為以下兩點是比較重要且容易出錯的地方。
1. 做好用戶選擇,應該接納什么樣的用戶?排斥什么樣的用戶?
很多產品在設計之初只考慮了要接納什么用戶,沒有想到要排斥什么用戶,甚至覺得只要有用戶就好,往往導致大量非目標用戶涌入,從而影響到目標人群的感受與體驗,最后結果往往是非目標用戶逛了一圈覺得不適合,走了,目標用戶覺得這里已經不符合心里的預期,也離開了。
正面例子:Facebook早期大學郵箱注冊。
反面例子:某職場社交產品,初期通過職業測試引入大量用戶,導致整個社區氛圍混亂。隨處可見大量大學生甚至中學生。
2. 把握好節奏,避免過渡擴張造成失衡。在無法把握的情況下,事先做好緊急預案,保證核心用戶利益。
例如上面提到的異性社交,在初期可以控制推廣的節奏,使男性用戶和女性用戶保持一定比例的增長。如果因為突發事件導致男性用戶大量涌入,是否可以通過提高注冊門檻(邀請機制?審核機制?審批機制?),或者提高互動的門檻等方式保證女性用戶的體驗,在心理滿足的同時沒有被騷擾的感覺。這里所說的提高門檻不是限制,而且通過一些手段控制節奏,拉長周期,用時間來換取平衡。
同樣在小規模驗證,功能尚單薄不夠完善的階段,要控制用戶規模,以最小的規模最快的速度去驗證和迭代,避免大量用戶涌入導致的功能,運營上的疲于應對。
微博是用戶失衡的實例,而今年最火爆的產品足跡則是用戶和功能失衡的體現。
如何用生態系統的思維去打造社交產品?
1. 尋找核心需求
一款社交產品要能夠滿足用戶的某一核心需求,即產品的痛點。需求是否真實存在?是否已被其他產品形態實現?產品所帶來的利益是否大于遷移的成本?是否有一定線上線下的壁壘?
例:微信解決的是熟人之間溝通成本和效率的問題,放大了人們溝通的效率。微信在1.0和2.0版本中通過即使通信、語音對講功能滿足用戶核心需求。
2. 延伸高級需求
根據馬斯洛理論,人的需求是多樣化的,并且在一些低級需求被滿足的情況下會追求更高級的需求,因此需求一款社交產品在挖掘并服務好用戶核心需求的基礎上,要能延伸出更高級的需求,這樣才能給用戶帶來持續的新鮮感,從而留住用戶。
例:搖一搖,朋友圈的出現,滿足了人們對于交友,炫耀,窺視等社交需求的延伸,也是微信從一個社交工具華麗地變身成為一個社交產品的重要階段。
前兩個階段也體現了產品與用戶直接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
3. 提質降噪,維持動態平衡
社交產品的初期,用戶數量少,容易沉淀高質量的UGC內容。但隨著大量用戶的涌入,水軍,營銷,廣告充斥,社交價值迅速被稀釋,因此產品進入成熟期,如何在用戶數量與內容質量之間找到平衡點則是重中之重。
4. 實現商業價值
尋找切合的商業模式,不要為了商業而商業,商業在為企業帶來利益的同時也可以為用戶帶來利益。
最后,社交產品是一個起點低,門檻高的行業。
在思想上、我們要摒棄傳統商業模式縱向深入,然后多點復制的觀念,在初期就要有一個全局規劃,構筑生態的概念。
在方法論上、以核心需求切入,深入了解和挖掘用戶的高級需求,通過滿足高級需求使產品范圍向外輻射,從而構建成一個完整且堅不可摧的生態。
在決策上、避免急功近利,時刻牢記動態平衡的重要性,避免一切不可持續的虛假繁榮。打破社交產品“生于約炮,發展于炫耀,死于代購”的魔咒。
本文由 @小妍(微信公眾號:社交是個坑兒)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很好奇wechat如何改變朋友圈過多的代購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