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GC社區類產品談:如何讓用戶創造內容
社區用戶分層級——只有核心用戶才能創造有價值內容
Gauin 的文章談論的是“如何讓用戶創造內容”,我首先想補充說明的是:有價值的內容才需要被創造。內容并不是越多越好,它可能是灌水也可能是垃圾。比如,在一個美容論壇發天氣預報,在一個汽車論壇發服飾搭配。你當然可以說社區是基于“人”的關系,平臺服務于用戶,用戶有可能談論的內容都可以包含。這當然沒錯,但是記住選擇權在用戶手里,用戶不要求你面面俱到,未來的社區將會細分到各個垂直領域。用戶想看美容服飾自然會去 Yoka、OnlyLady、55BBS;想看汽車自然會去愛卡汽車、汽車之家、易車網;想看旅游自然會去窮游、螞蜂窩、驢媽媽。這些都不需要你為用戶做決定。除了基于興趣愛好的垂直社區,以地域為聯系的本地社區同理。如果杭州 19 樓上出現重慶商場打折信息,杭州 19 樓的網友一定會覺得莫名其妙。
互聯網的基本特點就是公開、透明,大門敞開誰都可以來發表個話題或者吐個槽。而互聯網發展到今天,社區對自己的定位尤其重要,是基于地域聯系還是興趣聚合,包羅萬象 PK 小而美,誰勝誰負現今已經不需要再次討論了吧?
其次,我想補充的是:最能創造有價值內容的是社區的核心用戶。社區的用戶大體可以分成三類:核心用戶、普通用戶、瀏覽用戶。
何為核心用戶?經常瀏覽社區,深度使用,對社區有歸屬感,并且有能力貢獻優質內容的網友才是社區的核心用戶。
何為普通用戶?經常性瀏覽,可以在網站進行輕量級操作,比如回復、喜歡、收藏、投票、簡單討論等。
何為瀏覽用戶?只是在有需求的時候看一看的用戶。
那么瀏覽用戶和普通用的有何區別呢?打個比喻,法拉利的用戶很少,粉絲卻很多。當然核心用戶、普通用戶和瀏覽用戶是動態的。比如,我個人是 OnlyLady 的核心用戶、數字尾巴的普通用戶以及知乎的瀏覽用戶。也許隨著時間的改變閱歷的增加,我很有可能拋棄 OnlyLady,成為知乎的核心用戶。
而 UGC 社區想要繁榮,就要針對不同的三類用戶設置不同的環節和產品,其中發展和服務好核心用戶更是重中之重。
圍繞三類用戶提供不同服務+產品和運營兩條腿走路
對于瀏覽用戶,前人說的很清楚了,顯性內容決定論,在此不贅述。
對于普通用戶,雖然沒有條件或能力貢獻出優質內容,但是收藏、喜歡、回復、查看等輕量級操作數據對于 UGC 社區也是種財富。那么就要有適合普通用戶的輕量級操作產品,同時滿足他們表達意見、分享觀點的需求。舉例來說,像新浪微博的“贊”功能,Lofter?的“喜歡”功能(很多網站的“喜歡”按鈕都是紅色桃心,特別喜歡 Lofter 這種點亮紅心“喜歡”的小細節。
延伸一步,其中的難點是把控普通用戶的行為不失控,找到正面貢獻與負面影響的平衡點。比如,一個 Onlylady 的普通用戶,經常瀏覽網站,參加投票、試用等活動,對網站粘度很高。同時,為了提高論壇積分,經常性發“求推薦一款好用的 XXX”內容,很多核心用戶來回答她的問題,她也并不和其它網友討論,就從此不再出現。更有甚者直接發淘寶網店小廣告。對于此類用戶和內容,既要在運營上盡快刪除廣告內容,下沉無意義內容,也要在產品上設置門檻。
比如窮游網將問答從社區中單獨拿出來設置獎勵,發游記添加“行程單”等基本信息。這些產品都是為了普通用戶而設計的,真正的核心用戶會跳過初級問題,分享旅行游記即使不規定也一定會包括“行程單”的內容。 對于核心用戶我一直認為創造內容是內生的,那么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服務好他們。讓產品用起來方便,維護好整體氛圍,有“圈子”的感覺,充分尊重他們的原創觀點,產生榮譽感以及一些適當地鼓勵。
線下活動引導與轉化,創造有價值內容
邀請核心網友和潛在核心網友參加線下的聚會沙龍,有助于將網友間的弱關系轉化為強關系,建立具體形象,增加網友的粘度。線下活動因為是主辦方發起,主題契合不成問題,而主辦方和參與網友的多角度線上回放既可以充實線上內容,又可以擴大品牌影響力,未來也會有市場價值,是個一舉多得的好事。
勾搭不是意外,而是內生性的聚合
Gauin 在闡述“階段三:意外勾搭如何讓用戶創造內容”時,表達了兩個觀點:給用戶意外驚喜和基于內容興趣關系的用戶交流。(小吐槽一下:不知是不是因為凌晨看文章的原因,這“意外勾搭”我看了幾遍才明白作者的意思,一直覺得勾搭是必然,何來意外啊!為毛不能分開寫呢? )
關于 Gauin 所言“光有內容,只能做成一個內容孤島。你要做的是社區,那就需要有用戶去討論,去聊這個話題。讓用戶借助內容實現勾搭,讓用戶再創造更多的內容。”我是非常認同的。
像上文提到的,目前社區的類型有兩種,基于地域位置的本地社區,像 19 樓、化龍巷等;基于共同興趣的社區,像豆瓣、愛卡汽車、Onlylady 等。社區存在的意義就是讓具有某些相同需求的用戶“勾搭”,所以我認為勾搭不是意外而是內生性的聚合。如果僅僅是為了記錄,那么用戶會選擇工具類的產品而不是社區類的產品。所以我的觀點是:選擇社區類產品的用戶創造內容是內生性的,而產品也好,運營也好無非是讓這種分享欲望抒發的更流暢,獲得的附加值越高而已。
社區非當年
社區發展到今天早已不是 15 年前 BBS 的樣貌,它有了更加完備便捷的功能,有了瀑布流等讓人眼前一亮的外衣,但是歸根結底它的本質正如麥克盧漢所說的,還是“人體的延伸”。
VIA:PMToo
四年前寫的啊~今天讀來還是很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