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片的設計正像病毒一樣席卷Google

0 評論 1944 瀏覽 0 收藏 9 分鐘

經常使用 Google 產品的朋友應該體驗的出,以 Google Now 為代表,Google 全線產品都努力趨向簡潔,在其中,“卡片”這一并不新鮮的概念成了 Google 最重視的元素。

不知 Google 是有意還是無意,卡片的設計體現了典型的現代主義風格,白色正方形方框里只有最關鍵的文字或者圖片,無一絲一毫的冗余(編者按:按照我個人觀點,其實這更接近于美國的產品設計傳統,由芝加哥學派路易斯.H. 沙利文提出的“形式追隨功能”。更大范圍的說,如今互聯網界轟轟烈烈的設計運動,其實可以從更大的設計界找到源頭,而且許多設計風格是早已流行多年,被無數設計師和使用者完善過的)。這種設計似乎在暗示我們,或許今后可以用簡單的方式呈現更多的信息。

我頭一回見到卡片還是在用知識圖譜的時候,此次在 Google Now 見到卡片,感覺既親切又陌生,以天氣和導航為例,Google 一改之前被動提供信息的方式,以大量的個人數據為基礎,基于算法來預知用戶的下一步動作,從而在用戶搜索之前就給出答案,不可謂不高明。只是,凡事需要適可而止,在萬眾期待 Google Glass 能使用更先進的現實增強技術的時候,Google 居然也拿卡片來糊弄大家,真當卡片是萬能的?。「^分的是,Google+ 每頁現在已顯示三欄卡片,可 Google 還嫌不足,硬是把評論和多余的內容也隱藏了進去,但是這里你可能要問了,那隱藏了怎么看呢,哎,別急,人家 Google 總能發明異想天開的解決方案:你可以點擊小卡片,就會彈出大卡片,完整的信息可是在大卡片上的。

如此單純可愛的卡片,也被 Google 玩出了忒多花樣。

現在吹捧Google卡片是不是還為時過早呢?

Android 的用戶體驗負責人 Matias Duarte 坦誠:“沒人說過卡片是我們發明的,我們只是把這種隨處可見的設計搬到了移動互聯網領域而已,它和實體卡片一樣,從始至終都是為了解決一樣的設計問題?!?/p>

我說:“大量信息連續性推送的問題從移動互聯網出現第一天就存在了,當然早于最近幾年才流行的觸屏設備。”所以不難理解,當谷歌工程師們面對 Google Now 提出的設計挑戰時,為什么選擇卡片了,它既可以單獨開來靈活使用,又可以組成一組來傳遞那些大量的或者有連續性要求的信息,并且在表達上能呈現出整體一致的效果。

只是,設計師們沒有想到的是,卡片反過來影響了他們的設計方案。Duarte 是這樣和我說的:“卡片有著天然的局限性,正是這種局限性使得其他部分的設計變得簡單許多,想想看,如果一張卡片上放兩三張圖片,那會顯得多亂啊,所以只能放一張圖片或信息,這樣一來,就不用考慮多圖情況下的排版問題了。”

卡片設計像病毒一樣席卷Google

Google 卡片一洗之前信息顯示的雜亂無章,在某種意義上甚至重新定義了信息顯示,首先、它直接排除了多余的信息,尤其是廣告;其次、它淘汰了超鏈接,能讓用戶專注于信息本身而不是找信息這種事情上。另外值得一提的是,Google 卡片能在各種尺寸的屏幕上實現無差別體驗,甚至是在 Glass 上也一樣。

不為人所知的是,Google 花在用戶體驗上的精力要遠遠比花在數據整合上的多,別看現在有 41 種卡片,數倍于這個的卡片在 Google 內部就被否定了,每一種卡片類型都是經過數個團隊的審核才最終問世,我敢肯定沒有哪張卡片是通過行政命令加入那 41 種當中的。

Google+ 也加入了使用卡片的行列,Google+ 首席設計師 Fred Gilbert 告訴我,Google+ 使用了超過三十種卡片,他還特意告訴了我一些很細微的不同,但是我僅僅認出了其中幾處。

雖然我本人不建議諸位糾纏于細節,但不可否認,正是這些細節確保了不同的內容在一塊屏幕上和諧相處,而且放置卡片的“欄”的概念也值得表揚。它從容的適應不同尺寸的屏幕上,同時還保證著用戶體驗的一致,比如,在筆記本上,Google+ 可以在同一時間顯示三欄卡片;而在手機上可以一次顯示一欄卡片,而這并不影響卡片的使用效果。

Google卡片真的真的有點擬物化

在整個采訪過程種,有個詞一直回響在我的腦海里:存在感。Duarte 這樣對我說:“你或許會想,所謂的卡片只是屏幕上的幾個象素點罷了。但是,或許你已經注意到,我們的設計師給了卡片以‘肉體’。雖然沒有特別復雜的效果,卻依然能讓人感覺,那是真實的。”偉大的設計師們把平面的設計擬物化,讓人下意識的以為那是真正的卡片,從而去摸、去翻、去整理。

這次 Google 大會上,第一次登臺的 Google Maps 團隊也展示了他們的重大變革,他們的地圖卡片整合了更多的信息,不僅有餐廳位置和導航,還有來自普通用戶和評估公司 Zagat 的評價,有效的解決了多年來 Google Maps 不得不在地圖外增加一個列表顯示附加信息的窘境。團隊中的用戶體驗設計師 Jonah Jones 對我說:“我們不想把整個地圖都蓋住,所以左上角的面板可以展開也可以折疊。但是還有個小小的問題,它總是無法讓人感覺到它可以被操作,比如說,當面板處于打開狀態時,人們通常感覺它是無法折疊的。”這個問題可能來自于卡片的擬物化設計,批評它和贊美它的人同在。

Jones 和他的團隊發現,其實可以學習真的卡片那樣,把 Google Maps 上的卡片也堆起來,這樣用戶就能像使用真的卡片那樣使用它們了,卡片也不至于喧賓奪主了。

卡片有點像Google的狗皮膏藥,哪需要就能貼哪

如今,這個脫胎于便條的白色矩形成了 Google 顯示信息的不二選擇,大部分 Google 的產品都采用了它,為來很有可能一舉占領所有設備的桌面。但是,作為一家并不以產品設計和視覺傳達出名的公司,卡片的效果不應該被吹捧到和多平臺戰略一樣的地位。

Google 已然介入我們的生活太深了,它幾乎無所不在,卡片的出現更像是一個緩沖器,一邊是手眼通天的巨頭,一邊是一無所知的用戶,新奇事物有效轉移了人們的視線,巨頭可以更從容的進行布置。

來源:36氪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